您的位置:首页 > 整改报告整改报告
应急管理隐患整改制度
2025-09-08人已围观
应急管理隐患整改制度
应急管理隐患整改 制度
一、目的 为了建立应急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对隐患的预防、排查及监督管理,杜绝各类可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应急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职责 1、主要负责人负责保障应急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
2、财务部负责应急隐患治理资金的按时发放。
3、安全办公室负责应急隐患排查治理督导检查工作。
4、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分工做好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应急隐患治理工作。
5、安全办公室负责应急隐患排查治理台帐的建立以及隐患的闭环管理。
四、内容 1、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各自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和台帐,并责成专人管理,实行专业分类监控。对于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登记和组织分析,各部门要根据隐患内容总结各类安全隐患的成因及形成规律,并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企业各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各自专业档案管理的检查评价。
2、企业各部门根据专业分工要针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单元的管理,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制定科学的监控措施,适时密切跟踪关键风险点的状况变化,从定量定性的角度做出科学分析和判断,使重大安全隐患的预防治理,真正落到实处。
3、企业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应从政策、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充分支持和满足,要认真制定每年用于此项工作的预算,并由安全办公室、财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4、隐患报告
各部门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各部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 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各部门自己能够处理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部门协助处理的,应立即报安全生产领导组,安全生产领导组根据隐患的种类移交给相关部门,由各相关部门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对发现安全隐患,尤其是重大隐患的信息传递,各级部门和当事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对一般安全隐患,可采取逐级报告,安全办公室登记备案。
对特殊情况(指重、特、危、急事态)可在第一时间越级报告值班领导,并可视情况采取应急手段处置,已防止事态扩大。
各部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可能引发事故的应及时报安全办公室登记备案。
安全办公室应当定期向泽州县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上报隐患统计汇总及存在的重大隐患情况。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及已经采取的安全措施。
5、隐患处理
对一般安全隐患处置,应在接到报告后,由管辖部门立即安排落实处理,并责成专人负责监督直至妥善结束。
对于发现的隐患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隐患情况。
在隐患整改中要做到“三不推”,即岗位能整改的不推车间班组,车间班组能整改的不推部门,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各部门要结合专业特点,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
6、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生产领导组应进行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
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并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7、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8、考核 企业各部门有效预防治理应急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业绩,将作为年终部门考评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点指标。
对平时发现安全隐患主动报告和积极参与排除者及对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或延误处置造成直接后果者,由安全办公室负责根据情节制定奖罚规定予以落实。
对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其行为触犯企业纪律者,按企业相关制度予以查处。由此造成事故的由责任人承担后果,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9、企业除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发的安全隐患存在外,尚有因各种管理行为违章,如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施工和违反企业规企业纪导致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的行为也应视为安全隐患。此类安全隐患也应列入企业各部门安全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的范畴,通过强化管理意识,制定可行的控制措施加以认真治理。
相关热词搜索:
整改
隐患
应急
应急管理隐患整改 制度
一、目的 为了建立应急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对隐患的预防、排查及监督管理,杜绝各类可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应急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职责 1、主要负责人负责保障应急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
2、财务部负责应急隐患治理资金的按时发放。
3、安全办公室负责应急隐患排查治理督导检查工作。
4、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分工做好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应急隐患治理工作。
5、安全办公室负责应急隐患排查治理台帐的建立以及隐患的闭环管理。
四、内容 1、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各自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和台帐,并责成专人管理,实行专业分类监控。对于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登记和组织分析,各部门要根据隐患内容总结各类安全隐患的成因及形成规律,并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企业各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各自专业档案管理的检查评价。
2、企业各部门根据专业分工要针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单元的管理,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制定科学的监控措施,适时密切跟踪关键风险点的状况变化,从定量定性的角度做出科学分析和判断,使重大安全隐患的预防治理,真正落到实处。
3、企业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应从政策、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充分支持和满足,要认真制定每年用于此项工作的预算,并由安全办公室、财务部门负责监督落实。
4、隐患报告
各部门发现或接到员工事故隐患报告后,应立即按照各部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组织本单位专业人员对隐患进行核实,并在24 小时内作出书面整改意见。各部门自己能够处理的隐患应立即整改,需其他部门协助处理的,应立即报安全生产领导组,安全生产领导组根据隐患的种类移交给相关部门,由各相关部门负责进行整改并且对隐患的整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对发现安全隐患,尤其是重大隐患的信息传递,各级部门和当事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对一般安全隐患,可采取逐级报告,安全办公室登记备案。
对特殊情况(指重、特、危、急事态)可在第一时间越级报告值班领导,并可视情况采取应急手段处置,已防止事态扩大。
各部门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可能引发事故的应及时报安全办公室登记备案。
安全办公室应当定期向泽州县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上报隐患统计汇总及存在的重大隐患情况。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及已经采取的安全措施。
5、隐患处理
对一般安全隐患处置,应在接到报告后,由管辖部门立即安排落实处理,并责成专人负责监督直至妥善结束。
对于发现的隐患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隐患情况。
在隐患整改中要做到“三不推”,即岗位能整改的不推车间班组,车间班组能整改的不推部门,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各部门要结合专业特点,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
6、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生产领导组应进行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
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并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7、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8、考核 企业各部门有效预防治理应急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业绩,将作为年终部门考评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点指标。
对平时发现安全隐患主动报告和积极参与排除者及对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或延误处置造成直接后果者,由安全办公室负责根据情节制定奖罚规定予以落实。
对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其行为触犯企业纪律者,按企业相关制度予以查处。由此造成事故的由责任人承担后果,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9、企业除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发的安全隐患存在外,尚有因各种管理行为违章,如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施工和违反企业规企业纪导致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的行为也应视为安全隐患。此类安全隐患也应列入企业各部门安全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的范畴,通过强化管理意识,制定可行的控制措施加以认真治理。
相关热词搜索:
整改
隐患
应急
上一篇:广告公司实践报告参考范本
下一篇:应急预案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