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考试教学考试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5-09-08人已围观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
“电”“新的生命” “食物” 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
富的生活体验, 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
可以使
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 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
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 单元是从 “观察油菜花” 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 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
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 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 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 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 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 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 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 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
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 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
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
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
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 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
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
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 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 兴趣浓厚, 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 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
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 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 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 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 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由于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有“走进树林”、“池塘群落”、“公路”、“农田”四个单元组成。
走进树林单元包括《林中的树》、《树木中的纹路》、《蘑菇》、《林中的鸟》、《谁吃谁》、《茅草与锯子》。
池塘群落单元包括《鱼》、《蛙》、《龟和鳖》、《池塘中的植物》、《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做个小生态瓶》。
公路单元包括《水泥和沥青》、《盘山公路》、《桥》、《车的运动》、《自行车》。
农田单元包括《常见的农作物》、《农作物与土壤》、《农作物与化肥》、《大棚蔬菜》、《防治病虫害》。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九、教学进度
单
元
课
题
课
时
合计
周
次
一、走 进 树 林
我们身体的变化
1 12 1----4
林中的树
2
树木中的纹路
1
蘑菇
2
林中的鸟
1
谁吃谁
1
茅草与锯子
2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自由研究
2
二、池 塘 群 落
鱼
2 11 5----8
蛙
2
龟和鳖
1
池塘中的植物
1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
2
做个小生态瓶
2
自由研究
1
水泥和沥青
1
三、公 路
盘山公路
2 9 9----11
桥
2
车的运动 1
自行车
2
自由研究
1
四、农 田
常见的农作物
2 11 12---17
农作物与土壤
2
农作物与化肥
2
大棚蔬菜
2
防治病虫害
2
自由研究
1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总结
科学课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任务的学科,也是以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加之里面蕴含了相关的法制教育开发点,对学生形成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学好该学科和培育学生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个学年我主要担任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及其实验教学任务。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了解学生科学学情
对于本学期而言,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已经有一年半时间的学习前提了,特别是我接手的上学期来,通过不断的引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亲手实验,学生对科学课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尽管存在以下因素的影响,但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取得了较圆满的成绩,相信在期末统考中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要学好这门课,特别是在上有分组实验的课时,我往往采取让学生自己先来谈谈对实验结果有什么预测,自己是怎样的认识。这样上起课来,就更有针对性,这样上起课时来心里更有数。知道了哪些地方要重点讲,哪些地方要作为难点突破。再精心设计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和小结,克服了以上不足。
二、坚持课前精心备好课,设计好实验教学方案
自承担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五年以来,我始终坚持先备课后上课的原则,精心设计备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在备课中要做到:
1、对于实验课,我课前总要认真研读教学参考用书,上网查看教学实验方案设计和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源,吸取他人的长处,融合本班学生实际,思考每个教学环节老师、学生要进行什么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重点是解决什么问题,难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2、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最好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教学实验课前,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时的步骤及组织安排,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位。
三、适时适度适当渗透法制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我先后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等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知识。
四、对教学中的小单元知识,我采取每节课都要反复复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五、存在的不足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一是知识与实际矛盾问题,特别是一些实验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应如何去引导学生理解,有待进一步去学习探究;
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由于学校缺乏多媒体设备,故怎样去解决;
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的解决好这一问题。
四是在渗透法律条文时,学生根本无法记清什么法的几款几条,好在只要讲过,他们就会记清怎么做是违法的。
总之,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清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索活动;
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二、具体做法: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如在《空气的性质》的实验时,教师要提前规划好思路,并准备好实验器具;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为孩子学习做好准备。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
1
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去学习;
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
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的解决好这一问题。
总之,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2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鄂教版
篇1:鄂教版6年级科学上册总结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
(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4、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第二单元(2——5课)
5、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6、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 蛋清、蛋壳就是(“天”)。
7、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
地球一周的航行。
8、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南极洲)、(大洋州)
9、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0、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 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11、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连结
地球两极并垂直纬线的半圆弧线叫
12、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 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深黄色 , 浅黄色, 浅绿色, 深色
13、“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9、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荆门)。
14、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5、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6、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先是居住地中心说,然后是天圆地方说,
最后是地球说.)
17、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
18、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
19、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20、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
21、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
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
第三单元(6-9课)
22、“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
(《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23、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24、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5、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
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
26、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27、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
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28、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
(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
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29、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30、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北极星)
31、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32、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
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
33、下午6点钟从北京乘飞机到新疆乌鲁木齐需2.5小时,天还未黑,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2.5小时的时差)
3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
3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
3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
(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3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
3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
39、调查或查阅资料,看一看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
40、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
41、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
(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
第四单元(10-16课)
42、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43、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44、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45、我们荆门最有名的三大溶洞我知道是:
(京山的空山洞)、(钟祥的黄龙洞)、(东宝的香龙洞)。
46
、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47 、(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
48、我们都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
地震强度为(8.0)级。
49、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50、在2亿年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是(一块大陆)。
51、河滩上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流水的冲击从河的上游搬运下来的)
52、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
54、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那里的大量的泥沙,被河水搬运到下游,
流水速度减缓,泥沙就沉积下来了)
55、(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56、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57、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岩层相互跻压、变形,最后发生断裂,就发生了地震。) 地震现象:
58,认真分析课本第49页实验,说说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当挤压到一定程度,纸板承受不了较大的压力就会断裂,形成“地震”)
59,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60、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地层内融化的岩浆剧烈活动,压力很大,
往地面猛冲,一旦冲出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61、推测3亿年前,黔江可能是什么样的地貌?(3亿年前这里可能是海洋地区)
62、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
(工业不断发达,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越来越坏,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差;
)
的节气是,夜晚最长的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冬至,
而是冬至后一两个月,最热的时候不是夏至,而是夏至后一两个月.
79、靠落叶过冬的植物你知道有哪些?(杨柳、石榴、梧桐、绊根草、槐树、皂角树)
80、我知道靠根过冬的植物有这些。(红薯、地瓜、蒲草、篙瓜、洋芋)
81、你知道冬天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蚂蚁? (在树洞里、地下干燥的洞里或墙缝里)
82、冬天来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 (大雁怕冷,它们往南飞是去南方过冬)
83、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吗?
(青蛙冬天躲在土洞里,不吃又不动,进行休眠过冬)
84、我们这儿的冬天,湖面上也会结冰,我们能不能到湖上去溜冰?
(不能,因为我们这儿的冬天并不是太冷,湖面冰层不厚,如果我们到湖面上去溜冰会发生冰层破裂的危险)
85、你夜里观察过星座吗?你认为大熊星座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把勺子)
86、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晴朗的夜晚如何辨别方向?
(通过找北斗星特别是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87、完成课本第64、65页的曲线图,分析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从立春到冬至,一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年年循环往复不断)
88、你做过课本第66页的实验吗?说一说做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水银球或酒精球不能靠到杯壁;
霜的形成 (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冰粒就是霜)
91、冬天人们为什么将白菜、萝卜等蔬菜放在地窖里贮藏? (地窖里温度较高,这些蔬菜不易被冻坏)
篇2:三年级上册鄂教版科技课教案
纽扣玩具
活动目的:
1、了解纽扣玩具的基本原理。
2、学会动手制作纽扣玩具。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
4、增强学生的想象、探究、实践操作等能力。
活动准备:纽扣、塑料吸管、塑料瓶盖、硬纸板、缝衣针、棉线、剪刀、锥子。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教学导入 (1)大家知道一种叫做“咕咕叫”的玩具吗?你们玩过吗?想看看吗? (2)教师演示 (3)多么有趣的游戏呀!咱们今天就来动手做一做吧!
2、学习制作“咕咕叫” (1)教师演示活动方法 l同学们请看,我先找一颗4眼(或2眼)的大纽扣,在其斜对着的扣眼中穿过一根棉线,将棉线的线头结在一起,使纽扣处在环形棉线的中心。
然后将棉线穿在两只手上撑开,用力地旋绕纽扣,使手中的棉线不断向前缠绕;
然后,两只手用力向外侧拉棉线,一拉一松,纽扣就一正一反的旋转起来,发出像鸽子鸣叫的“咕咕”声。
(2)谁来说说制作“咕咕叫”的方法? (3)教师将以上方法小结 (4)学生开始动手制作“咕咕叫”。
3、纽扣玩具研究 (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纽扣玩具 (2)讨论:这些“咕咕叫”的叫声是怎么发出来的? (3)小结(教师可将“咕咕叫”的发声原理讲解一下。)
4、学生动手制作纽扣玩具 (1)学生将现有材料准备齐。
(2)分小组制作纽扣玩具。
(3)上台演示,说说自己的想法。
5、评价 (1)说一说:通过这个活动,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2)评一评:你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 (3)填一填:活动评价
6、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制作纽扣玩具,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表现出了自己的探究意识,真棒! 课后,大家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更加好的纽扣玩具,下节课咱们再交流,好吗?
空中飞盘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与玩耍,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幼儿沿边剪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
3、学习用圆形卡纸制作飞盘并进行创造性装饰。
活动准备:剪刀、小刀、硬纸板、木筷、橡筋圈、彩笔。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大家知道一种叫“飞盘”的玩具吗?玩过吗?想看看吗? 2、教师演示 3、多好玩的玩具呀!我们一起做一个,好吗?
二、学习制作空中飞盘 1、教师指导制作飞盘 先在硬纸板上画一个碗口大小的圆,用剪刀把它剪下,在圆的边上剪一个小口;
用细线把
橡筋圈固定在筷子的一端,作为弹射棒;
再用彩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使它更加漂亮。
2、学生制作 3、教师演示玩法。学生小组内试飞 想一想:如果用2根橡胶圈是不是飞得更高,飞的时间更长? 4、试着改变飞盘的形状试一试 多做几种式样的飞盘,试一试,什么样的飞盘飞得高?在空中飞的时间长? 学生之间比赛,看看谁的飞盘飞得好? 5、评价 (1)说一说:通过这个活动,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2)评一评:你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 (3)填一填:活动评价
三、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制作飞盘,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表现出了自己的探究意识,真棒! 课后,大家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更加好的飞盘,下节课咱们再交流,好吗?
弹射模型飞机
活动目的:
1、通过弹射模型飞机的制作,让学生知道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交流“航空”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过程。
3、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树立从小热爱国家、保卫国家的坚定信念,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活动准备:剪刀、橡胶圈、回形针、卡纸、橡皮泥。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谈话:这是一架用废纸盒制作的简易模型飞机,做得好可以飞二、三层楼高呢,大家想试着做一做吗?二、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在废纸或卡纸上勾画出飞机图形,沿实线剪下,按虚线外折, 2、在飞机头部插上回形针或粘上橡皮泥。
3、在筷子的一端用棉线固定橡筋圈,利用弹力将飞机送上天空。
强调:橡筋圈可穿接起来,也可双起来。想办法增加橡筋的弹力。
4、到室外试飞。
想:用一根橡筋和用2根橡筋圈弹射,哪一次弹射高?这是什么原因? 5、评价 (1)说一说:通过这个活动,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2)评一评:你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 (3)填一填:活动评价三、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制作飞机,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表现出了自己的探究意识,真棒! 课后,大家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更加好的飞机,下节课咱们再交流,好吗?
篇3:鄂教版四上科学
1
2
3
4
5
鄂教版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鄂教版四下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鄂教版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四年级
工作总结
科学
教版
教学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
“电”“新的生命” “食物” 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
富的生活体验, 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
可以使
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 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
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 单元是从 “观察油菜花” 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 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
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 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 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 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 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 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 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 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
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 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
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 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
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
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 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
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
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 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 兴趣浓厚, 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 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
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 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 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 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 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由于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有“走进树林”、“池塘群落”、“公路”、“农田”四个单元组成。
走进树林单元包括《林中的树》、《树木中的纹路》、《蘑菇》、《林中的鸟》、《谁吃谁》、《茅草与锯子》。
池塘群落单元包括《鱼》、《蛙》、《龟和鳖》、《池塘中的植物》、《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做个小生态瓶》。
公路单元包括《水泥和沥青》、《盘山公路》、《桥》、《车的运动》、《自行车》。
农田单元包括《常见的农作物》、《农作物与土壤》、《农作物与化肥》、《大棚蔬菜》、《防治病虫害》。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九、教学进度
单
元
课
题
课
时
合计
周
次
一、走 进 树 林
我们身体的变化
1 12 1----4
林中的树
2
树木中的纹路
1
蘑菇
2
林中的鸟
1
谁吃谁
1
茅草与锯子
2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自由研究
2
二、池 塘 群 落
鱼
2 11 5----8
蛙
2
龟和鳖
1
池塘中的植物
1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
2
做个小生态瓶
2
自由研究
1
水泥和沥青
1
三、公 路
盘山公路
2 9 9----11
桥
2
车的运动 1
自行车
2
自由研究
1
四、农 田
常见的农作物
2 11 12---17
农作物与土壤
2
农作物与化肥
2
大棚蔬菜
2
防治病虫害
2
自由研究
1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总结
科学课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任务的学科,也是以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加之里面蕴含了相关的法制教育开发点,对学生形成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学好该学科和培育学生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个学年我主要担任四年级的科学教学及其实验教学任务。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了解学生科学学情
对于本学期而言,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已经有一年半时间的学习前提了,特别是我接手的上学期来,通过不断的引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亲手实验,学生对科学课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尽管存在以下因素的影响,但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取得了较圆满的成绩,相信在期末统考中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针对以上问题,我觉得要学好这门课,特别是在上有分组实验的课时,我往往采取让学生自己先来谈谈对实验结果有什么预测,自己是怎样的认识。这样上起课来,就更有针对性,这样上起课时来心里更有数。知道了哪些地方要重点讲,哪些地方要作为难点突破。再精心设计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和小结,克服了以上不足。
二、坚持课前精心备好课,设计好实验教学方案
自承担学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五年以来,我始终坚持先备课后上课的原则,精心设计备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在备课中要做到:
1、对于实验课,我课前总要认真研读教学参考用书,上网查看教学实验方案设计和相关的教学视频资源,吸取他人的长处,融合本班学生实际,思考每个教学环节老师、学生要进行什么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重点是解决什么问题,难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2、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最好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教学实验课前,对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时的步骤及组织安排,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位。
三、适时适度适当渗透法制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我先后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等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知识。
四、对教学中的小单元知识,我采取每节课都要反复复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五、存在的不足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一是知识与实际矛盾问题,特别是一些实验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应如何去引导学生理解,有待进一步去学习探究;
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由于学校缺乏多媒体设备,故怎样去解决;
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的解决好这一问题。
四是在渗透法律条文时,学生根本无法记清什么法的几款几条,好在只要讲过,他们就会记清怎么做是违法的。
总之,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争取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清教学目标(课程标准)。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索活动;
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二、具体做法:
1、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如在《空气的性质》的实验时,教师要提前规划好思路,并准备好实验器具;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为孩子学习做好准备。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
3、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
1
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4、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5、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去学习;
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
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的解决好这一问题。
总之,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2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鄂教版
篇1:鄂教版6年级科学上册总结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1课)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
(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4、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第二单元(2——5课)
5、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6、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 蛋清、蛋壳就是(“天”)。
7、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
地球一周的航行。
8、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南极洲)、(大洋州)
9、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0、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 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11、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连结
地球两极并垂直纬线的半圆弧线叫
12、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 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深黄色 , 浅黄色, 浅绿色, 深色
13、“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9、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荆门)。
14、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5、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6、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先是居住地中心说,然后是天圆地方说,
最后是地球说.)
17、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
18、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
19、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
20、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
21、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
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
第三单元(6-9课)
22、“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
(《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23、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24、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5、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
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
26、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27、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
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28、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
(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
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29、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30、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北极星)
31、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
32、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
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
33、下午6点钟从北京乘飞机到新疆乌鲁木齐需2.5小时,天还未黑,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2.5小时的时差)
3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
3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
3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
(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3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
3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
39、调查或查阅资料,看一看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
40、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
41、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
(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
第四单元(10-16课)
42、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43、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44、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45、我们荆门最有名的三大溶洞我知道是:
(京山的空山洞)、(钟祥的黄龙洞)、(东宝的香龙洞)。
46
、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47 、(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
48、我们都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
地震强度为(8.0)级。
49、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50、在2亿年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是(一块大陆)。
51、河滩上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流水的冲击从河的上游搬运下来的)
52、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
54、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那里的大量的泥沙,被河水搬运到下游,
流水速度减缓,泥沙就沉积下来了)
55、(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56、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57、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岩层相互跻压、变形,最后发生断裂,就发生了地震。) 地震现象:
58,认真分析课本第49页实验,说说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当挤压到一定程度,纸板承受不了较大的压力就会断裂,形成“地震”)
59,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60、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地层内融化的岩浆剧烈活动,压力很大,
往地面猛冲,一旦冲出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61、推测3亿年前,黔江可能是什么样的地貌?(3亿年前这里可能是海洋地区)
62、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
(工业不断发达,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越来越坏,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差;
)
的节气是,夜晚最长的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不是冬至,
而是冬至后一两个月,最热的时候不是夏至,而是夏至后一两个月.
79、靠落叶过冬的植物你知道有哪些?(杨柳、石榴、梧桐、绊根草、槐树、皂角树)
80、我知道靠根过冬的植物有这些。(红薯、地瓜、蒲草、篙瓜、洋芋)
81、你知道冬天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蚂蚁? (在树洞里、地下干燥的洞里或墙缝里)
82、冬天来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 (大雁怕冷,它们往南飞是去南方过冬)
83、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吗?
(青蛙冬天躲在土洞里,不吃又不动,进行休眠过冬)
84、我们这儿的冬天,湖面上也会结冰,我们能不能到湖上去溜冰?
(不能,因为我们这儿的冬天并不是太冷,湖面冰层不厚,如果我们到湖面上去溜冰会发生冰层破裂的危险)
85、你夜里观察过星座吗?你认为大熊星座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把勺子)
86、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晴朗的夜晚如何辨别方向?
(通过找北斗星特别是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87、完成课本第64、65页的曲线图,分析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从立春到冬至,一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年年循环往复不断)
88、你做过课本第66页的实验吗?说一说做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水银球或酒精球不能靠到杯壁;
霜的形成 (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冰粒就是霜)
91、冬天人们为什么将白菜、萝卜等蔬菜放在地窖里贮藏? (地窖里温度较高,这些蔬菜不易被冻坏)
篇2:三年级上册鄂教版科技课教案
纽扣玩具
活动目的:
1、了解纽扣玩具的基本原理。
2、学会动手制作纽扣玩具。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
4、增强学生的想象、探究、实践操作等能力。
活动准备:纽扣、塑料吸管、塑料瓶盖、硬纸板、缝衣针、棉线、剪刀、锥子。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教学导入 (1)大家知道一种叫做“咕咕叫”的玩具吗?你们玩过吗?想看看吗? (2)教师演示 (3)多么有趣的游戏呀!咱们今天就来动手做一做吧!
2、学习制作“咕咕叫” (1)教师演示活动方法 l同学们请看,我先找一颗4眼(或2眼)的大纽扣,在其斜对着的扣眼中穿过一根棉线,将棉线的线头结在一起,使纽扣处在环形棉线的中心。
然后将棉线穿在两只手上撑开,用力地旋绕纽扣,使手中的棉线不断向前缠绕;
然后,两只手用力向外侧拉棉线,一拉一松,纽扣就一正一反的旋转起来,发出像鸽子鸣叫的“咕咕”声。
(2)谁来说说制作“咕咕叫”的方法? (3)教师将以上方法小结 (4)学生开始动手制作“咕咕叫”。
3、纽扣玩具研究 (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纽扣玩具 (2)讨论:这些“咕咕叫”的叫声是怎么发出来的? (3)小结(教师可将“咕咕叫”的发声原理讲解一下。)
4、学生动手制作纽扣玩具 (1)学生将现有材料准备齐。
(2)分小组制作纽扣玩具。
(3)上台演示,说说自己的想法。
5、评价 (1)说一说:通过这个活动,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2)评一评:你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 (3)填一填:活动评价
6、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制作纽扣玩具,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表现出了自己的探究意识,真棒! 课后,大家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更加好的纽扣玩具,下节课咱们再交流,好吗?
空中飞盘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与玩耍,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幼儿沿边剪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
3、学习用圆形卡纸制作飞盘并进行创造性装饰。
活动准备:剪刀、小刀、硬纸板、木筷、橡筋圈、彩笔。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大家知道一种叫“飞盘”的玩具吗?玩过吗?想看看吗? 2、教师演示 3、多好玩的玩具呀!我们一起做一个,好吗?
二、学习制作空中飞盘 1、教师指导制作飞盘 先在硬纸板上画一个碗口大小的圆,用剪刀把它剪下,在圆的边上剪一个小口;
用细线把
橡筋圈固定在筷子的一端,作为弹射棒;
再用彩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使它更加漂亮。
2、学生制作 3、教师演示玩法。学生小组内试飞 想一想:如果用2根橡胶圈是不是飞得更高,飞的时间更长? 4、试着改变飞盘的形状试一试 多做几种式样的飞盘,试一试,什么样的飞盘飞得高?在空中飞的时间长? 学生之间比赛,看看谁的飞盘飞得好? 5、评价 (1)说一说:通过这个活动,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2)评一评:你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 (3)填一填:活动评价
三、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制作飞盘,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表现出了自己的探究意识,真棒! 课后,大家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更加好的飞盘,下节课咱们再交流,好吗?
弹射模型飞机
活动目的:
1、通过弹射模型飞机的制作,让学生知道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交流“航空”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过程。
3、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树立从小热爱国家、保卫国家的坚定信念,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活动准备:剪刀、橡胶圈、回形针、卡纸、橡皮泥。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谈话:这是一架用废纸盒制作的简易模型飞机,做得好可以飞二、三层楼高呢,大家想试着做一做吗?二、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在废纸或卡纸上勾画出飞机图形,沿实线剪下,按虚线外折, 2、在飞机头部插上回形针或粘上橡皮泥。
3、在筷子的一端用棉线固定橡筋圈,利用弹力将飞机送上天空。
强调:橡筋圈可穿接起来,也可双起来。想办法增加橡筋的弹力。
4、到室外试飞。
想:用一根橡筋和用2根橡筋圈弹射,哪一次弹射高?这是什么原因? 5、评价 (1)说一说:通过这个活动,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 (2)评一评:你对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 (3)填一填:活动评价三、总结与拓展 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制作飞机,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还表现出了自己的探究意识,真棒! 课后,大家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更加好的飞机,下节课咱们再交流,好吗?
篇3:鄂教版四上科学
1
2
3
4
5
鄂教版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鄂教版四下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鄂教版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相关热词搜索:
四年级
工作总结
科学
教版
教学
上一篇: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下一篇:酒店会议总结模板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