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25-09-06人已围观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1)

  主备人:刘毅 一、教材内容分析:

  ( 一 )

  教材内容分析

  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四类中仍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主要教学内容,约占总教学量的三分之二。实际是基础,想象是延伸,教师要用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文明、朴素的观念,让学生沿着一个健康、文明的审美轨道创新、开拓,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二)、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2)、教学难点 1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2 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中国画、装饰画、图案设计、手工制作、雕塑的基本技法等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美术常识和绘画、雕刻、设计等基本技能,给学生大量的想像空间,同时从中学到人文文化。以学生的兴趣,和对美术的认识为出发点,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想象创造力,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正确、多元化的评价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团结合作精神,初步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四大领域: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四类中仍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主要教学内容,约占总教学量的三分之二。实际是基础,想象是延伸,教师要用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文明、朴素的观念,让学生沿着一个健康、文明的审美轨道创新、开拓,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四、教学要求:

  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设计、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教学工作计划(2 )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重点:

  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美术的学习特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1. 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 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四)、教学难点 :

  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并且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1. 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 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 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五)、提高质量的目标及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 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六)、教研教改项目:

  教研教改项目:

  教师利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例如:参观、录像、游戏、欣赏、故事、音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美术的热忱度。

  (七)、教学措施:

  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在深入透彻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实施教学。

  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

  行比较。多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5、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八)、作业辅导:

  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培养,能使学生养成对被画物的分析习惯,逐步能自己正确分析画画的步骤。建立了正规的观察方法以后,学生拿起画来自己就能分析出来,第一步,第二步怎样做,从而提高了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一是运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做游戏、听音乐、看录像等。

  (九)、课外活动安排:

  首先要培养起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愿加入美术兴趣组,再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十)、自我提高打算:

  我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发展,才能超越自我,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建树,永葆青春并获取职业的幸福。因此,在这一学期我依然会坚持继续学习,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加快成长,逐步实现生命价值的最有效措施。

  (十一)、对学校的建议:

  多媒体的教学设施能够进一步完善,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的活动。

  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

  日期

  授课题目

  课时

  备注 周期 月 日

  第一单元

  1

  1、《凝固的音乐—建筑》 2

  欣赏 评述 2

  2、《有特点的脸》 2

  3

  3、《戏曲人物》 1

  4、《图形的魔术组合》 1 4

  5、《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 2

  第二单元 5

  6、《自制小相框》 2

  造型 表现 6

  7、《色彩的调和》 2 7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2 8

  9、《箱板上的新发现》 2 9

  10、《参观券的设计》 2 10

  11、《 神秘的礼盒》 2 11

  12、《故事里的人》 2 12

  13、《 笔的世界》 2 第三单元 13

  14、《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2

  综合 探索 14

  15、《 神州风采》 2 15

  16、《 古老的岩画》 2

  第四单元 16

  17、《家乡的老房子》 2

  设计 应用 17

  18、《家乡的小吃》 2 18

  19、《家乡的艺术》 2

  单元计划

  第一 单元

  欣赏.评述

  单元所在教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以“欣赏.评述”为主要学习领域,通过欣赏活动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育于生活。

  计划课时

  8 8 课时

  教学时间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欣赏课教学特点和现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术作品的造型与色彩,鼓励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作品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地思考、发言。

  难点

  对美术作品的评述才能言之有物、而且有理、有情,一方面源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知识的贮备与积累,另一方面来源于勇于实践。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谈话法、参观法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

  课型

  1 1

  1、《凝固的音乐—建筑》 2

  欣赏. 评述

  2 2

  2、《有特点的脸》 2 3 3

  3、《戏曲人物》 1 4 4

  4、《图形的魔术组合》 1 5 5

  5、《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 2

  年级:六年级

  班级:1-4

  授课时间:

  执教人:刘毅 课型:欣赏评述

  课题:第一课

  教学内容:

  凝固的音乐—建筑

  教学目标:

  :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教学重点 :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2.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3.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4.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5.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工作计划

  美术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