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秋季学期工作计划
学校:
教师:
时间: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学生情况: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是简单的多边形,也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本章将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的基础上,学习多边形的有关知识。学习本章后,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些几何中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
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
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第十五章
分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基本解法等,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很重要,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切实掌握它们。
三、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1.1.1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三线”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11.1(1-3)课程练习的处理
2 11.2.1三角形的内角和11.2.2三角形的外角11.2(1-2)课程练习及练习册11.3.1多边形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 第十一章三角形的复习小结及cs处理
3 12.1全等三角形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练习处理
4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复习小结 月考复习 5 13.1.1轴对称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2画轴对称图形 13.3.1等腰三角形
6 13.3.2等边三角形 13.4最短路径 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小结 三角形综合复习
7、8期中考试复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的复习) 9 其中考试
10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4.1.2幂的乘方 14.1.3积的乘方 11 14.1.4整式的乘法 14.1(1-4)复习小结 14.2.1平方差公式
12 14.2.2完全平方公式 14.2乘法公式复习小结 14.3.1因式分解及提取公因式
13 14.3.2公式法 14.3因式分解复习小结 第十四章复习小结
14 15.1从分式到分数 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练习15.2.1分式的乘法15.2.2分式加减 15.2.3整数指数幂
15 15.3.1分式方程 15.3.2解分式方程 15.3.3实际问题与分式方程第十五章 分式方程复习小结
16 整式与分式复习 17 结课考试
18、
19、20期末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
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1 / 4
第十三章 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
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2 / 4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全等三角形(1)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2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3角平分线的性质(1) 3 4 第十一章小结(3) 5 1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2)
6 14.3.1等腰三角形(3) 14.3.2等边三角形体(2 7 12.3课题学习(2) 第十二章小结(2) 8 平方根3 立方根3 9 实数3 第十三章小结(2) 10 段考 变量与函数3 11 一次函数3 方程与不等式5 课题学习3 12 第十四章小结(2) 15.1.1整式(1) 15.1.2整式的加减(2) 13 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 15.2.2幂的乘方(1) 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 15.2.4整式的乘法(2) 15.3.1平方差公式(2) 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 15.3.2完全平方公式(2) 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 15.4.2整式的除法(2) 16 15.5因式分解(1) 15.5.1提公因式法(1) 15.5.2公式法(3)
3 / 4
18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习 19 总复习 20 考试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4 / 4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李 辉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我们班上,两极分化问题很是严重,对优等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掌握成绩不容乐观。为使学生学好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教师,我将实行因材施教策略。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四章《一次函数》,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第二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四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主要讲述平均数和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平均数和能找出中位数及众数。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主要内容是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上半学期完成第一章到第四章第四节,下半学期完成第四章第五节到本册教材结束。掌握平方根与立方根、实数、平面坐标系、一次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识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在民主和谐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探究勤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素养。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掌握二次根式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二次根式 的化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理解四边形及有关概念,掌握几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
4、理解相似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实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探索、四边形性质的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应用的数形结合技能、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能力培养。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索、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创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让每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发展。
六、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材内容及备注
节数
备注
1 9.1~9.6 1.1探索勾股定理(2) 1.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1) 1.3蚂蚁怎样爬最近(1) 回顾与思考(1)
5
2 9.10~9.12
第一章测试讲解(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2.2平方根(2) 3 9.15~9.19
5 教师节
2.3立方根(1)
2.4公园有多宽(1) 2.5用计算机开方(1) 2.6实数(1)
5
4 9.22~9.26 2.7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2.8二次根式的乘除
2.9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新- 课- 标- 第 - 一- 网 2.10二次根式的有理化 5 10.1~10.7
5
国
庆 节
国庆节
5
6 10.8~10.11 期中复习
7 10.13~10.17 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
5
8 10.20~10.24 3.1确定位置 (1) 3.2平面直角坐标系 (1) 3.3变化的“鱼” (2) 回顾与反思(1)
5
9 10.27~10.31 4.1函数 (1) 4.2一次函数的图象 (2) 4.3一次函数的图象 (2) 10
5
11.3~11.7 4.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1)
4.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2) 回顾与思考、复习与测试
5
11 11.10~11.14 5.1谁的包裹多 (1) 5.2解二元一 次方程组 (2) 5.3鸡兔同笼 (2) 12
5
11.17~11.21 5.4增收节支 (2)
5.5里程碑上的数 (1) 5.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2)
5
13 11.24~11.28 6.1平均数 (2)
6.2中位数与众数 (2)
6.3利用计数器求平均数 (1)
5
14 12.1~12.5
前三章小复习与题目讲解(1)
7.1为什么要证明(2) 7.2定义与命题(2) 7.3平行线的判定(1) 7.4平行线的性质
7.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 7.7中心对称图形 (1)
5
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7.10特殊平行四边形判定习题课
5
17 12.22~12.26 7.11梯形的辅助线
5
7.12四边形基本知识和基本复习 7.13四边形的综合计算 18 19 20 21 22 12.29~1.2
5
总复习1 5
1.5~1.9 总复习2 5
1.12~1.16 1.19~1.23 1.26~1.30
总复习3 5
总复习
总复习5及期末考试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册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计划 数学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