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的利益博弈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的利益博弈

时间:2025-08-02 06:37:50 浏览次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政府出台的一项维护公共利益、规范制药企业生产流程、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公共政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促进人民健康、维护人民利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然而长春长生疫苗案的出现引起了公众对某些制药企业为了私利而悍然损害公共利益这种做法的极大愤怒。因此,本文将以长生疫苗案为例,来探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实施中的利益博弈问题以及对我国政府施政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利益博弈;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公民信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长生疫苗案”简介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并于1999年8月1日起施行,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及修订,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它是制药企业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其对药品制剂生产的整个流程以及原料药生产中会影响成品质量的重要工序有明确规定,是政府为保障人民健康而出台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然而在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却故意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被查出其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这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2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的利益博弈的认识

笔者认为,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的利益主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制药企业、社会公众和政府,而且他们是联系在一起的。首先,社会公众有注射疫苗的需要,制药企业有盈利的需要,政府有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这三者的需要与责任使他们联系在了一起。然而他们并不是简单地联系,这三者之间还存在着利益的博弈。在政府监管不严以及生产活动不透明的情况下,制药企业可能会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去违规生产,危害公众生命健康,进而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当社会公众得知其利益受到损害时就会向政府表达处罚制药企业的诉求,政府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以及自身形象,会对制药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安抚公众的情绪。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制药企业、政府、社会公众这三者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是如何博弈的:制药企业为了个人利益可能采取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社会公众因此会向政府施压以表达不满以及惩处诉求,政府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以及自身形象就会惩罚制药企业。实际上这就是以制药企业为代表的个人利益与以社会公众和政府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的一种较量。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的利益博弈带来的负面结果及其原因

在本案例中,长春长生公司将缴纳巨额罚款而且企业负责人也面临刑事处罚,但除此之外这种利益博弈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社会公众的健康受损问题以及政府的公信力受损问题,并且也会使公众对国内的疫苗行业产生信任危机。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长生疫苗集团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疫苗造假的这种行为的确引起了公众的极大愤怒与谴责,但这种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长生疫苗集团代表的是个人利益,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通过规范制药企业的生产行为来保障公众健康的实现,所代表的是公共利益,那么在本案中,长生集团的行为就可以被理解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较量即利益博弈,关于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3.1传统的“经济人”思想的驱使

关于人性的假设,最早的便是“经济人”假设,指的是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最大化為最基本的动机。尽管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人性的假设已经由最初的“经济人”假设发展到“社会人”“复杂人”等,然而传统的“经济人”的思想对于我们分析现在人们的某些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们在做出相关的行为与选择时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与条件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或者说在一定的条件和约束的限度内进行,而超过这个限度所进行的活动就会受到社会公众的指责与批判,甚至会面临法律的惩罚。作为一个制药企业,长春长生公司理应遵守《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但正是在传统的“经济人”思想的驱使下,长春长生公司企业负责人才敢一己私利而不顾公众的健康。

3.2生产活动不透明

就像权力如果不在阳光下运行就有可能产生腐败那样,制药企业生产活动的不透明就有可能制造出不合格的产品。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活动不透明就意味着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并不是特别及时,换句话说就是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存在滞后性,这就相当于为一些企业的不当生产行为提供了温床。在本案中,长春长生公司从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违法生产、销售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共计748批(含亚批),在生产涉案产品过程中,生产结束、产品检验合格后立即销毁原始记录,并编写虚假的批生产记录,此外,为掩盖违法事实,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第一次飞行检查后,于2018年7月10日采取更换、处理内部监控录像存储卡、部分计算机硬盘等方式,销毁相关证据,企图蒙混过关。可见,制药企业生产活动的不透明在企业违规生产中扮演着“帮凶”角色,也正是这种不透明性,为制药企业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而去与公共利益博弈提供了条件。

3.3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

部门监管不到位或者其监管的滞后性在本案中非常明显,从2014年到2018,在这长达四年的时间里负责食品监管工作的政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竟没有发现长春长生公司存在的问题,其监督效果可想而知。作为社会的权威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一道重要屏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是敦促制药企业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如果这份力量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就意味着制药企业的违法成本会降低,即这些企业的不当生产经营活动并不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像长春长生这样的企业就会不顾公众的生命健康问题,试图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中占据上风。

3.4公民个人的信仰缺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活动不仅受到制度层面的约束诸如宪法、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且,其行为活动更多地还会受到比如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非制度层面的约束,这些非制度层面的约束对人们在行为选择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说,“观念创造出的‘世界图像’,时常像扳道夫一样决定着由利益驱动的行为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把人们所受到的这种非制度层面的约束视为一种信仰,即对某种思想道德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本案中,制药企业的相关人员的信仰本应是诚信经营、为人民的健康负责,而相应的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信仰具体来说应该是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但正因为这两类人的信仰缺失,造成了制药企业敢拿人民群众的健康当儿戏、监督部门严重失职这样的后果。

4《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的利益博弈现象对我国政府施政的启示

在本案中,以长春长生公司为代表的个人利益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所代表的公共利益进行的利益博弈的后果是严重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被刑事拘留并且该公司面临着高达91亿元人民币的罚款,此外,吉林省的一些领导干部如吉林省副省长金育辉、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李晋修等人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相关领导干部如焦红、吴浈等人也被免职;更严重的是,使用过长春长生公司所生产的疫苗的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作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反馈的主体,政府部门所出台的各种公共政策如何杜绝或者说尽可能少地引起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博弈这个问题值得政府部门深思圈。因此,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中的利益博弈的原因,长生疫苗案带给我国政府部门施政的启示至少包括以下两点内容:

4.1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公民的信仰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要求是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在本案中,如果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制药企业做到诚信经营,那么类似长生疫苗案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些要求并没有在公民思想意识中达到信仰的高度,没有像一些宗教的教义教规那样,被信徒们时时刻刻遵守着。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通过不懈的社会宣传,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思想意识中上升为信仰的高度,以发挥非制度层面的因素对公民的约束作用,减少利益博弈现象的发生。

4.2对政策作用对象的“突击式”监督要常态化、制度化

由于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结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现阶段,为减少我国政府部门施政过程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現象,政府部门的监督机构应全力加强对政策作用对象的监督,要做到“突击式”监督的常态化、制度化,这一结论,正是由我国的中央巡视工作在反腐败斗争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中得出来的。近些年来,中央巡视组在对全国各地进行巡视的过程中揪出了不少贪官污吏。中央巡视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这么显著的成果,与其特点是分不开的。作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巡视具有常态化和突击性等特点,其中,巡视的“回头看”就是其突击性的表现,正是由于其突击性,会让许多存在问题的官员来不及采取应对措施并因此而原形毕露。所以,对政策作用对象的监督也应该像巡视工作那样,通过“突击式”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督,使得政策作用对象不敢冒险去为了个人利益而与私人利益逊行博弈,从而达到公共政策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 博弈 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 利益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