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的金黄蜜柚在多层的输送带上整齐地排列着被送往下一工序进行包装……在位于松口镇大黄村的梅县金柚产业园内,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机械设备。
“金柚是我们梅县的农业支柱产业。” 梅县区农业局副局长黄利云向记者介绍道,“为发展金柚产业,我区高规格规划建设这个金柚产业园,占地面积300多亩,为梅县金柚仓储物流基地。”
“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加快绿色健康渔业发展。”今年初,区委书记张文广在对全区农业工作部署中强调。
去年,梅县区投入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多亩,大大改善农田的耕作条件,扶持企业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生产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水稻产业,极大带动和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水稻生产走品牌化和机械化道路,目前注册有“金良稻丰”、“君惠”、“嘉园”等优质品牌大米。
作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梅县区除了对雁南飞、阴那山、健神、梅凤、嘉应客茶等注册商标重点扶持外,去年还规划设置了400多万元奖补项目扶持新增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多亩,名优茶苗木繁育项目丰富区内茶叶种植品种。
为推进生态循环健康养殖技术,梅县区安排了160万元专项资金对6家养殖示范场进行改良建设,以推进健康养殖新模式。今年,梅县区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淡水渔业先进县”,有6家农业部认定的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全年生猪饲养量64.63万头,出栏肉猪42.74万头;水产养殖6.12万亩,产量2.76万吨。
近年来,梅县区按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的原则,在做强四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引导群众种植金线莲、石斛、名优苗木、葡萄、火龙果、杨梅等特色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互补的新格局。
结合休闲旅游 构建立体农业
车辆进入雁洋镇,就看到雁鸣湖度假村的道路指示牌,平坦的雁鸣大道直达度假村大门。周围山岭重重叠叠,路边果树飘香,山路蜿蜒,山风清爽,记者走在其中,仿若置身天然氧吧。
“我区在成功打造雁南飞、雁鸣湖等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典范的基础上,近年全力推进的梅县佳禾现代农业园、南寿峰养生谷也已初具规模。”黄利云说。
梅县区是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为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农民一季收入为四季收入,该区积极推动农业与工业、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打造集生产、消费、游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产业。
相关热词搜索: 梅县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