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性传播疾病,其感染率呈几何级数增长,是目前我国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梅毒的诊断方法和梅毒疫情报告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水平和诊断标准,加强对梅毒疫情报告的管理,以最大限度降低梅毒的发病率。
【关键词】 梅毒;诊断;疫情报告;研究;综述
1 梅毒的诊断方法分析
1.1 TRUST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TRUST是非特异性梅毒筛选试验,其制作方法是首先从牛心中将心磷脂、胆固醇、卵磷脂提取出来,然后在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上重悬上述3种成分组成的性病研究室WDRL抗原,从而对血清或血浆中的反应素进行检测。具有价格较低、测定效价较高、快速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住院和门诊患者的梅毒筛查和疗效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1],该试验具有较差的敏感性,不同时期的梅毒感染检出率具有较大的差别,在二期梅毒的检出率高达96%~100%,但是如果患者为一期梅毒早期、晚期、神经性梅毒、经治疗后的梅毒,则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怀孕妇女、多种疾病患者等均存在类似的类脂质抗体,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低滴度生物学假阳性[2]。因此,在梅毒的筛选中,很多医学学者都认为TRUST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其中一个试验了。但是患者的病程影响着TRUST试验的滴度,如果感染者处于接受治疗后或疾病活动期等时期,那么TRUST的滴度就会下降,患者一旦复发梅毒,就会转阳,滴度升高。因此,在对梅毒的复发和再感染进行判断时,依据其滴度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
1.2 ELISA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近年来,临床血清学检测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ELISA就是其中之一。ELISA在微孔板上包被梅毒螺旋体抗原,该抗原通过将基因重组表达,测定时运用双抗原夹心法,促进了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极大提升。有关医学研究表明[4],ELISA和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类似,且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因此被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现阶段诊断梅毒血清学的首选方法,在筛选大量标本、大中型已选检验科早期检查梅毒感染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但是,ELISA无法作为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对复发及再感染进行判断的指标,这是因为ELISA对lgG型和lgM型特异性抗体进行同时检测,梅毒患者的螺旋体抗原在患者经过正规治疗消失之后,患者体内仍然可能继续存在着lgG,甚至患者的血清中终生都会有[5]。另一方面,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如果受到了某些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率,突出体现在高龄老人中。孙云芸[6]等国内医学学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机体可能在其所患的基础疾病的诱导下释放产生交叉抗原,该交叉抗原归属于抗类脂质抗体或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老年患者体内可能共生着其他螺旋体,诱导产生交叉反应抗体等。
1.3 ELISA、TPPA、TRUST的联合应用 魏聪、陈辉[7]等国内医学学者在研究中所采取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用ELISA试验作为初筛,然后用TPPA试验确认阳性和可疑阳性标本,最后进行TRUST的滴度试验,该研究的基础是对梅毒螺旋体进行检测的3种方法的特点。有关医学学者对此方案表示认同[8],认为其是现阶段最佳的联合应用方案,首先用ELISA、TPPA筛选和确诊梅毒,然后又结合TRUST滴度试验对其复发和再感染及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和检测。除此之外,梅毒的传染性能够在TRUST试验的阳性结果中得到有效确认,在对梅毒的传染源进行控制和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中,TRUST试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9]。
2 关于梅毒疫情的报告分析
由于梅毒的传染性高且梅毒溃疡患者很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因此加强梅毒的防治,遏制梅毒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据有关人员的研究报告表明[10],近年来女性梅毒病例的增长速度高于男性,由于女性梅毒溃疡与男性相比隐蔽性较好,一般情况下不能及时地发现,所以很容易导致梅毒的传播。张莹珍、黄文龙[11]等学者通过对福建省县(市)上报的梅毒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得知,梅毒疫情主要以沿海和城市为主,从人群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知20~49岁的青壮年占梅毒发病总数的72.3%左右,女性较多。其报告表明梅毒主要在性和生殖活动期的青壮年人群中流行,此报告与其他报告一致[12]。
据陶静、贺江南[13]等学者的报告研究表明,2005年梅毒病例有615例,而到2012年增长到912例,2005年到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梅毒病例发生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大约在8.7%左右,其中女性梅毒发病情况高于男性发病情况,男女性别比例大约为0.95:1。年度梅毒发病率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发病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经过分析可以得知,上海市目前已经扩大了梅毒的检测量,并对重点中心城区开展了主动监测,以便能够增加梅毒的检测量。报告说明[14],上海市虹口区人群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发病最多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0岁,其与上述报告一致,并且通过分析发现,目前离退休人员和60岁以上的年龄组其梅毒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医疗机构以及手术住院中加强了对梅毒的的检查,也说明老年人感染梅毒的风险增加[15]。
赵志梅、陈铭灵[16]等学者对云南省大理州2005年到2009年梅毒疫情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报告说明,大理州2005年仅有7个县(市)有梅毒发病情况,但是2006~2009年报告显示大理州90%以上的县(市)有梅毒病例的发生,其中2007~2009年全州均有报告。据调查分析说明[17],隐性梅毒发病率占据首位,其次为Ⅰ期梅毒有28%,Ⅱ期梅毒有5.0%,胎传播梅毒比较少。并且在2005~2009年各期梅毒中,隐性梅毒的增长速度最快,隐性梅毒从2005年的0.55/10万上升到2009年3.88/10万,而大理州2007年有传播梅毒病例报告,而Ⅲ期梅毒没有报告。通过分析得知,造成梅毒增长速度增快的原因主要有医疗机构梅毒检测以及梅毒报告不完善,人们的性态度以及性行为观念开放,性服务行业的发展以及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增多等因素[18-19]。
梅毒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仅次于艾滋病。通过对上述报告综述可以得知,梅毒发病率目前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以隐性梅毒报告病例较多,其发病年龄最多的为20~40岁,女性梅毒发病率高于男性[2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国家医疗机构对隐性梅毒的筛查的力度不大,且隐性梅毒的传染性强。因此,加强对梅毒的排除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控制梅毒的传播、减低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凤中,黄永建,陈波.三种血清方法检测梅毒的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4:64-65.
[2] 牟鸿江,杨梅,王伟人,何蕾.贵州省孕产妇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3:124-126.
[3] 费军良,陈阿苟.2004-2007年浙江省嵊泗县梅毒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9,2:18-20.
[4] 陆小梅,黎四平.3种不同血清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运用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9,1:150-151.
[5] 索庆丽,胡晞江,胡睿,等.武汉市41709例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1:57-58.
[6] 孙云芸,贾虹.二期梅毒误诊一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6:374.
[7] 魏聪,陈辉,李媛,等.梅毒血清学检测两种方法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121,124.
[8] 赵迎春.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72-73.
[9] 高守芝,陈曦,贺健梅,等.湖南省部分医疗机构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与诊断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65-1867.
[10] 李丹,崔巍,高伟.血清中梅毒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3:321-324.
[11] 张莹珍,黄文龙,谢忠杭,等.福建省2006年梅毒疫情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6):35-37.
[12] 赵迎春.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72-73.
[13] 陶静,贺江南,潘蓉,汤显,宁镇.上海市虹口区2005-2010年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720-722.
[14] 索庆丽,胡晞江,胡睿,等.武汉市41709例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1:570-580.
[15] 王健,黄平.赤峰市2009-2011年梅毒疫情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9:87-88.
[16] 赵志梅,陈铭灵,王晔.大理白族自治州2005~2009年梅毒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187-189.
[17] 郝慧霞,莎娜.2005~2010年内蒙古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梅毒病例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2:79-80.
[18] 陈文静,王晓华,孙希凤,等.广东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03):201.
[19]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赵会亮.慎重解释梅毒检验报告单[N].健康报,2009.
[20] 洪波,刘霞,宁丽梅,黄亚铭.2001-2011年广西浦北县淋病、梅毒和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1204-1025.
相关热词搜索: 梅毒 诊断 疫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