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与总结,主要针对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问题;对策
引言
害虫综合防治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农业害虫危害严重,迫使早期防治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抗药性发展迅速,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对目前来说,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而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对高等动物安全及不杀伤天敌等特点,积极研究与利用生物杀虫剂,寻求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对于保障生态平衡、农副产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1 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常见问题分析
总的来说,我国生物防治对农业害虫的控制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天敌昆虫在我国存在大量繁殖释放进展缓慢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特别是天敌的规模化繁育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研究方面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害虫生物防治应用中的重要因素。
1.1生物农药的防治问题
生物农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有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覆盖的靶标病虫范围小;研发上重基础理论轻应用技术;政策和技术方面的不利因素,政策上缺乏激励措施,药效评价体系单一。目前,我国的生物农药研发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有:1)生物农药生产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企业创新能力不足;2)许多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3)生物农药的登记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生物农药登记的独立体系和登记标准,使得生物农药登记困难,难以走向市场。
1.2 对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方法应用较少,效果不佳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农业害虫,首先受多种因素影响未能大规模推广,如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特性随着栽培模式变化,目前该技术仅用于做大量监测和部分防治,其原因主要是对基础的性信息素生物学特性了解甚少,造成应用效果不佳;其次是其诱虫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气候、降雨、风向等生态因子的影响,在根据诱虫数量预报危害程度和界定 级别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从而使预测预报与生产实际脱节,也限制了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再次是昆虫性信 息素诱芯的商品化难以形成,给应用推广带来困难。目前,昆虫性信息素虽作为一种特殊的防虫药剂已投入使用,但在评价、量化信息素监控和防治效果方面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数据。
1.3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问题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抗性害虫虽具有高效性,对环境污染小,对人畜安全,并且多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已能在国内生产,价格低廉,但在使用中发现其与常规化学农药相比也存在如下问题:1)害虫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制剂产生抗药性;2)昆虫生长调节剂制剂速效性差,如防治效果缓慢、易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产品有效期短、质量稳定性较差、残留性等;3)昆虫生长调节剂不同品种各有一定选择性,如对鳞翅目害虫活性强,兼治蚜虫、叶蝉等刺吸 口器害虫,在1种作物上多种类害虫同时发生时应考虑到药制的选择性;3)昆虫生长调节剂虽为低毒,但持效期长,应注意避免在作物近成熟期应用,要遵守安全间隔期。据报道,甜菜夜蛾已对部分昆虫生长调节剂品种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或处于敏感性降低阶段,昆虫生长调节剂特殊的作用机制及良好的应用效果迫使人们必须解决其日益严重、日益突出的抗药性问题。
2 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对策
2.1生物天敌
在早期的生物防治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利用天敌昆虫。我国对赤眼蜂、蚜 茧蜂等多种天敌昆虫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进展。同时,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在我国日趋活跃,因为它能防治化学农药难以奏效的某些栖境隐蔽的害虫。由于它体内带有共生细菌,随线虫进人昆虫体内,造成寄主败血症而死亡。
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最新研发途径是对天敌昆虫进行 "改造"、"改善"、"繁殖"和"选择"。一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对杀虫剂的抗性基因转到天敌中,使其产生抗药性, 提高田间竞争力,或将害虫显性不育基因导入雄虫体内或采用物理辐射培养出不育雄虫,释放到田间,干扰正常交配,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二是改善生态环境;三是人工制造工具场所,确保天敌正常栖息越冬繁殖;四是正确选择使用药剂。总之,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农业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相比药物防治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2.2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指非人工合成,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除草能力,并可制成具有农药功效和商品价值的生物制剂,包括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动物源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
微生物源农药指自然界存在的用于防治病、虫、草、鼠害的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被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制剂。是当今研究最多、用量最大的杀虫细菌。目前 Bt 制剂被广泛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棉铃虫、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等。真菌杀虫剂目前在病虫防治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昆虫病毒杀虫剂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野生型杆状病毒,从而提高杀虫性能,再病毒基因组分析取得突破。病毒杀虫剂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1个商品化生产的病毒杀虫剂。近年来,斜纹夜蛾等蔬菜害虫的多个病毒产品已实现商品化,已取得登记的品种有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等。
2.3 昆虫生长调节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以昆虫特有的生长发育系统为攻击目标的新型特异性杀虫剂,是通过抑制昆虫生理发育,如抑制蜕皮、抑制新表皮形成、抑制取食等导致害虫死亡的一类药剂。由于其作用机理不同于以往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传统杀虫剂,故毒性低、污染少、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影响小,有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有益于人类健康,因此被誉为"非杀生性杀虫剂"、"生物调节剂"、"特异性昆虫控制剂"。该类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及森林上,防治各种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害虫。 昆虫生长调节剂根据其作用方式以及化学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保幼激素类似物和蜕皮激素类似物三大类。其在农业害虫防治的应用中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克服害虫抗药性。众所周知,由于长期以来对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单一品种和高剂量的使用,小菜蛾、棉铃虫等重要的农业害虫已成为抗药性极高的种群,而昆虫生长调节剂药剂的成功开发解决了目前无药可用的困境,也为将来合理用药缓解抗性提供思路;其次,减少环境污染。昆虫生长调节剂药剂属昆虫生理抑制剂,具有选择性,对人和高等动物属低毒或微毒类别,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生态平衡。昆虫生长调节剂特殊的作用机制和适应于可持续农业的种种优越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迅速增加,无公害防治成为急需。对于我国目前农业害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需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生物农药产业化进程,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农民了解并使用生 物防治的各种制剂。另一方面应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引进和培养,加强生物防治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提高生物天敌的规模化繁殖及保护措施,为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更有利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咏玲,韩福,张金桐.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科学,2010(6).
[2]芮昌辉.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J].生物安全学报,2012(3).
相关热词搜索: 生物防治 害虫 常见问题 对策研究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