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想买进口奶粉的妈妈们多起来。日本奶粉,因更贴近亚洲婴幼儿的体质,成为一时之选。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2000年日本乳业也遭遇过一次重大的耻辱,作俑者是当时的行业翘楚,有75年历史的雪印乳业。
2000年6月23日,大阪市政府保健局接到了食品中毒的报告,5个孩子集体腹泻。紧接的几天内,医院收治的腹泻、呕吐人数达到14000人。患者年龄则10个月至94岁不等。卫生官员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中毒者都喝过雪印大阪工厂生产的牛奶。通过对喝剩牛奶的检验,真相查明:牛奶感染了黄色葡萄球菌。
消息传出,不仅日本国内为之哗然,世界也为之震惊。
这次重大事故,源于一个疏漏:3月31日,雪印的大树工厂停电3小时,细菌大量滋生。再次启动生产线后,大树工厂没对加热器中的牛奶作废弃处理,直接交给大阪分厂。此外,大阪分厂的日常管理也存在隐患,保存牛奶的罐子,最长3个星期都不清洗。
虽然出事的仅大阪一家,但整个公司的形象都大打折扣,约8500家大小超市表示,雪印公司的乳制品一律下架,当月雪印的乳制品销售下降了76.7%。大阪工厂被勒令无限期停产,并召回市场上所有由它加工和生产的食品,仅此一项带来的损失就有1.9亿美元。
打击严重,但还不足以致命,广大消费者是善良而又宽容的,在7月26日,雪印公司刊出整版广告致歉之后,“原谅”的声音响起了:
由于本公司大阪工厂的产品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致使众多顾客身受苦痛……深感无辩解的余地……目前已对被害者,由员工逐家访问,进行致歉慰问。道歉、反省、求谅,并承诺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算了,给他们一个机会吧。”
“也许是无心的?看道歉还挺诚恳的。”
如诚心悔过,东山再起的机会还是有的。但接下来的“假牛肉风波”把雪印推向崩溃的边缘。
2001年9月10日,日本发现了国内有牛感染了疯牛病。为防止疾病蔓延,农林水产省决定,由国家出资收购未经安全检查的国产牛肉。收购价每公斤1114日元,这比市场上国产牛肉每公斤400日元的价格,要高得多,也高于进口牛肉价每公斤600日元左右。
不法商人从中嗅到了暴利的气息。把外国牛肉贴上本国牛肉的标签,再卖给政府,不就赚发了吗?他们跑到兵库县的西宫冷藏保管中心,把13.8吨澳大利亚产牛肉移花接木。下令者,是雪印集团的子公司——雪印食品公司的社长吉田正三。
但终究还是有良知未泯的人。水谷洋——西宫冷藏公司总裁忍不住了,披露了这一情况。
雪印再一次陷入巨大的丑闻。这回的性质,比上一次严峻得多。如果善意地把上一次,理解为“无心之失”,这一次,便是蓄意造假,牟取不正当利益。
雪印又出来道歉了。在新闻发布会上,吉田正三向全国消费者鞠躬:
“公司的举措欺骗了公众。我们对造成这么大的麻烦深表歉意。我今天宣布辞职,并承担一系列不当行为的责任。”
可是,愤怒的人们,再也不会相信造假者了。1个月内,雪印食品的股价暴跌44%,1个财政年度内,雪印食品亏损7600万美元,最后,雪印食品被迫清盘解散。曾经声名显赫的行业老大,就此一蹶不振。
目前,雪印乳业不得不和昔日的竞争对手合作,靠卖奶酪和黄油苦苦维持。
这世上,有些错误是可以原谅的,有一些,不可以。对一些人,可以再给一次机会,而对另一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用别人的生命和信赖搭建自己的黄金窝”的造假者,神灵也会厌弃他。
相关热词搜索: 不可以 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