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时间:2025-08-02 15:49:31 浏览次数: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根本理念,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共同培养目标。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在强健体魄、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获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为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完全符合核心素养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更好的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渗透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当前前沿教育理论,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提出了明确的育人要求,即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与形成的终生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必须创新体育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发挥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功能。小学阶段作为人生的起步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会对小学生未来产生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尚未树立渗透德育的意识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大部分教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有必要的,并且能够做到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关系不大,品德教育应当是班主任与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责任,不应当有体育课承担该责任,体育课的唯一教学目标即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因此不会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说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师基础还不够广泛,德育渗透工作的前提还没有准备好,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滲透的效果必然不能令人满意。

(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固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但受到体育教学传统的影响,体育教师往往习惯于进行说教式的德育渗透,这样做的初心是好的,但效果从实践来看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选择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无法选择合适的德育渗透教学方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教师对德育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够,掌握的体育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德育教育,导致教师不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渗透;其次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大,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单向向学生灌输知识或观念,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中逐渐产生厌烦甚至厌恶情绪,影响德育渗透的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教师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

体育教师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责任主体,其认识水平与能力直接决定着德育渗透工作的质量,因此,做好德育渗透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水平,并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步发展应用能力。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前,对本节课内容中德育知识做到充分掌握,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前设计德育渗透的情景与步骤,找准德育渗透的抓手,以自然合理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保证德育工作不会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使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到德育教育。举例来说,在开展篮球、足球等团队性运动的教学中,应当将德育中的放在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唤醒与培养上,教师通过对比赛的点拨,使学生们感受到与队友配合的重要性,并认识合作精神的可贵。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还应当着重把握一个“度”,保证体育教学主要功能的发挥,避免将体育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应当将德育渗透化于无形中,让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中自然地接受品德教育。

(二)丰富创新德育渗透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要求。要做到有效的德育渗透就必须丰富创新教学方法,以保证在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状态下接受品德教育,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如进行游戏教学,小学生天性爱玩,在游戏中能够做到全情投入,我们可以设计一下游戏:分小组进行接力跑,队员双手合拢,双臂伸直,双臂上放一只篮球进行接力跑,在交换篮球时双臂必须保持伸直,不得用手抓球,违者即失败,跑动中球掉落者失败,第一个跑完接力的队伍即获胜,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个游戏的意义在于锻炼学生手、眼、脚步的协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感受到拼搏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意志,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不服输、不泄气、长志气的体育意志,可以在足球的教学中多多开展分组实战,让学生们在比赛中锻炼所学的足球技术,检验足球水平与防守进攻的配合,在不断的实战比赛中,磨练意志,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教师也应当善于发现教学中可以进行德育的事例,随机应变,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如在发现某同学在运动中受伤,另一位同学能够及时帮助受伤同学,则要对该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让其他同学以其为榜样,都能够树立起助人为乐的正确价值观念;对发现的消极现象则要及时给予制止,将其不对的地方告诉同学们,让同学们能够认识到错误,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

对德育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是德育渗透的最后环节。应当对教师与学生都进行全面的评价,在教师的评价中,侧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学生的评价能够更客观的展示一名教师的工作成果。在评价过程中尽量做到完整、独立,避免受到人为意志的干扰,可以丰富评价方式,不必局限于统一的问卷评价,选择随即抽样的当面询问更能真实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于学生的评价则应当注意不要一刀切,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也是会不断进步的,对于以往表现不理想,最近表现突出,或者有突发的好人好事现象应当进行及时表扬,将正气传递给所有学生。

结语

教师必须以思考完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之能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的做好德育渗透,以良好的教学成果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04):5-9.

[2]吴鹏玉.基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36).

[3]陈志勇.浅析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外交流,2017(05):170-171.

相关热词搜索: 德育 素养 视角 渗透 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