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例,从地名的语言属性出发,分别从地理方位、地形地势、标志性临近物、城市名、山川河流、人名、民族语言及饮食方面的相互联系介绍了乌市地名的构成模式及特点,并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和汉族居民居住区域的地名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及各自特点。
【关键词】 新疆乌鲁木齐;语言属性;地名特点;民族聚居区域
一、引言
地名是一种信息符号,是专门指代大大小小的地域的语言符号。地名具有地理属性,每个地名都可以指称个体地理实体所处的区域;地名也具有社会属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对空间的认知、观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将特定的方位和地理形态特征给以约定俗成的文字符号;地名也具有文化属性,反映特定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地名还具有语言属性,地名是人们共同约定的一种语音符号,属于语言范畴,语言性是它的首要特征。语言文字是地名存在的物质基础,地名必须借助于语言和文字来表示。地名和语言中的其他词语一样,具备音、形、义三要素(齐沪扬,陈昌来2004)。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是典型性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的新疆,地名比较多样化,数量也随着发展不断增加,从侧面反映了地理地貌特征、民族文化、城市的发展及地区特色。对新疆地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民族语言的角度或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全疆某些特色地名的历史及演变。牛汝辰(1994)以新疆少数民族语种为依据对新疆地名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由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蒙语、锡伯语及塔吉克语组成的地名的构成形式,揭示了地名背后关于地理、民族迁移、习俗和经济发展的文化意义。于维诚(2005)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介绍了新疆各市、县的建制。王颖根据乌鲁木齐地名的命名与地理要素的关系对搜集到的地名按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分类。从地理学角度来探讨反映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映人文地理现象的地名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地名的分布特点来深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选定新疆的一个典型城市,对其地名特点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以首府乌鲁木齐市为例,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乌市的地名按照语言构成进行分类,并找出地名的特点。相比较南疆和北疆其他一些以少数民族居多的城市,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乌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09%。乌鲁木齐的人口分布体现了新疆以汉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特色。本文将从地名的语言属性出发,分别从地理方位、地形地势、标志性临近物、城市名、山川河流、人名、民族语言及饮食方面的相互联系介绍乌鲁木齐市地名的构成模式及特点,并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和汉族居民居住区域的地名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及各自特点。
二、乌鲁木齐市地名构成模式及特点
1、地理方位+专名
(1)地理方位 + 文化设施:西公园、南公园、铁西公园(铁路局西侧);火车南站、南大寺、湖心亭等等。(2)地理方位 + 地形:大西沟、南山;东梁、北梁;南梁坡、向阳坡等等。(3)沿用历史方位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大十字:清乾隆年间所建迪化城的西门、南门、北门,城中东、西、南、北大街的交汇处呈“十”字,就被叫做大十字。大西门、小西门:乾隆三十年所建迪化城的西门,名为“永庆门”,光绪十二年扩建迪化城又增设西门一座,名为“徕远门”,俗称“永庆门”为大西门,“徕远门”为小西门。西大桥: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在巩宁满城和迪化汉城中间的河上架虹桥一座,后称巩宁桥,又称西大桥。
2、专名+地形地势
(1)临近物 + 地形地势:仓房沟、板房沟、碾子沟、水磨沟、碱泉沟;卡子湾(税卡)等等。(2)数字 + 地形地势:大湾、二道湾、三道湾、四道湾、五道湾、六道湾、七道湾、八道湾、九道湾;八户梁、二道桥等等。(3)动物名/植物名 + 地形地势:鲤鱼山、蜘蛛山、红雁池、燕儿窝;白杨沟、菊花台;北园春:清代的巩宁城(现新疆农业大学所在地),城北有地名北园子,为巩宁城种植蔬菜,现为乌鲁木齐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北园春”市场。(4)颜色 + 地形地势:红山、红雁池等等。
3、标志性临近物+通名
(1)地形地势 + 通名:鲤鱼山路、红山路、红光山路;红山游泳馆、红雁池游泳馆、铁路局游泳馆等等。(2)文化设施 + 通名:文化宫路、友好路、新医路、文化路也叫文化巷:因周围有闻名中外的北京“四合院”、“花门楼”、“老文庙”等古建筑等等。(3)文化设施 + 方位 + 通名:师大西路、明园南路等等。 (4)河/湖 + 通名:河滩公路(乌鲁木齐河)、头屯河区;南湖东路、南湖西路、南湖北路、南湖南路、南湖小区等等。
4、借用名+通名
(1)国家名 + 通名:土耳其头巾,土耳其名品二道桥贸易中心,韩国铁板烧等等。(2)国内各大城市名 + 通名:北京路、苏州路、长沙路、银川路、延安路、南昌路、山西巷等等。(3)疆内城市名/州名/县名 + 通名:乌苏路、吐鲁番路、克拉玛依路、喀什路、奇台路等等。
5、山名/水名+通名
(1)山名 + 通名:昆仑路、天山路等等。(2)江、河名 + 通名:长江路、钱塘江路、黑龙江路、金沙江路、黄河路等等。(3)池、泉名+ 通名:天池路、龙泉街等等。
6、人名+通名
(1)姓氏 + 通名:明园:清乾隆时期,乌鲁木齐都统明亮曾在此修建亭台楼阁,广植花木,取名“明慧园”。1939年新疆督办盛世才的岳父占据此园,起名为“明园”。王家沟:有一户姓“汪”的最早移民到此沟,后人将“汪家沟”误称为王家沟沿用至今。金家湾:因地形弯弯曲曲,且姓金的住户较多,故称金家湾。(2)指称人名 + 通名:左公祠:为纪念左宗棠平定叛乱而修建。阅微草堂:人民公园里为纪念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而修建的。1768年被遣戍新疆,他来乌鲁木齐前后在北京虎坊桥的故居中的书斋,号称“阅微草堂”。此外,还有红山的玉皇阁、人民公园的龙王庙、建国路的观音阁和娘娘庙、水磨沟的八仙庙、南门的火神庙等等。 (3)人名全名 + 通名:阿尔曼超市,阿布力孜大厦等等。
7、民族语言+通名
(1)蒙古语:乌鲁木齐意为 “优美的牧场”。乌拉泊:蒙语“乌兰拜”,意为“红色靶场”。雅玛里克山:简称雅山,雅玛里克意为“山羊之家”。后来“雅玛”读音错误的传为汉语“妖魔”,因此也叫妖魔山。(2)维吾尔语:达坂城:达坂意为“山口”。沙依巴克区:沙依巴克意为“戈壁滩上的花园”。汗腾格里寺:乌鲁木齐市最大的清真寺,汗腾格里意为王中之王。
8、寄托希望字眼+通名
(1)对生活希望字眼+ 通名:团结路、文艺路、民主路、平安路、幸福路、蓝天路、安居路、和平路、和平渠等等。(2)对经济发展希望字眼 + 通名:建设路、前进路、跃进路等等。(3)信仰宗教 + 通名:红山的大佛寺、回族清真寺院陕西大寺、解放路的塔塔尔寺、明德路基督教堂、和平南路天主教堂等等。
9、特色饮食地名
(1)区域名 + 食物:血站大盘鸡、石河子凉皮、云南过桥米线、杭州小笼包、山东饺子、奇台过油肉拌面、西安名小吃、阿图什奶子馕,火焰山自助火锅等等。(2)人名 + 食物:老马牛肉面、达纳拉快餐厅、刀郎快餐、美德纳抓饭、米吉提囊、巴特鱼庄、胖老汉椒麻鸡,康师傅牛肉面、苏氏牛肉面、安居尔蛋糕等等。(3)民族 + 食物:哈萨克民族风味小吃、河州伊斯兰饭庄,回族九碗三行子等。(4)区域名 + 人名 + 食物:喀什阿不都热依木烤肉、喀什爱吉热木快餐等等(5)连锁店名:肯德基,德克士,DQ, 星巴克,AILI,麦趣尔等等。
三、结语
本文从地名的语言属性出发,分别从地理方位、地形地势、标志性临近物、城市名、山川河流、人名、民族语言及饮食方面的相互联系介绍乌鲁木齐市了地名的构成模式及特点。乌鲁木齐市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比例是3:1,市区的南部和西部,也就是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这两片区域是老城区,世居居民数量较大,尤其是维吾尔族。而在北部,随着城市的扩建移居人口不断增加,也就是汉族人口增多。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外,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汉族居民区的地名差别在于贴近生活的一些领域,主要是饮食、服装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文地名大多体现民族地域特色,主要以民族特色饮食、民族服装、干果和水果为主,一般经营规模较小,涉及领域较少。地名的命名主要以新疆区域名、人名、民族及特色饮食为要素。而汉族居民区域地名范围较广,涉及各个领域,规模也相对较大,有很多国内各地特色餐饮,体现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人文地名的命名比较时尚、大气,不局限于区域因素。
【参考文献】
[1] 丁克.新疆博闻.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
[2] 刘荫楠.乌鲁木齐掌故(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3] 刘荫楠.乌鲁木齐掌故(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4] 牛汝辰.新疆地名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4.
[5] 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 舒怀.地名中的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7] 王颖.乌鲁木齐地区地名与地理要素的关系[J].新疆大学学报,1985.
[8] 于维诚.新疆地名与建制改革.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杨建峰(1989-)女,汉族,新疆昌吉人,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相关热词搜索: 新疆 地名 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