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式将斯腾伯格发现的恐龙命名为惧龙,意思是“令人恐惧的蜥蜴”。
小了一号的“霸王龙”
惧龙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食肉恐龙,体长可达9米,高约2.5米,体重超过4吨。惧龙在分类上属于著名的暴龙家族,与霸王龙是近亲,所以它们的外形比较相似。
惧龙的头部硕大,长度超过1米。不过,惧龙的头部长有大型开孔,可以有效减轻整个头部的重量,方便行动。惧龙的脖子短而粗,非常有力量,不仅能够很好地支撑头部,而且还为惧龙提供了强大的咬合力。和霸王龙一样,惧龙也长了一对“小短手”,这是头部变大所付出的代价。与短小的前肢不同,惧龙的后肢异常强壮。在全力冲刺的时候,惧龙奔跑的速度每小时可达35公里,在恐龙家族中名列前茅。总的来说,惧龙就像是小了一号的霸王龙。不过,它的凶猛程度可一点也不逊色于霸王龙哦!
白垩纪的“小霸王”
惧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西部,活动范围包括今天的加拿大和美国。尽管从今天的地图上看,发现惧龙化石的地方都位于内陆地区,但是在白垩纪时期,这里却属于沿海地带。当时一片海洋将北美大陆一分为二,惧龙就生活在海洋西面的陆地上。
惧龙与许多著名的恐龙生活在一起,比如鸭嘴龙类的格里芬龙、副栉龙;角龙类的河神龙、野牛龙;甲龙类的厚甲龙、埃德蒙顿甲龙;兽脚类食肉恐龙斑比盗龙、蜥鸟盗龙;同属于暴龙类的蛇发女怪龙等。
惧龙是其生存时代的顶级掠食者,它凶猛、强大,能够猎杀任何猎物。古生物学家曾经在惧龙化石上发现了同类的咬痕,有的咬痕甚至在脑袋上。看来惧龙不仅会对猎物“痛下杀手”,对于同类也绝不手软。
第一,感知温度的变化。当惧龙妈妈把鼻子伸入巢穴时,就可以判断出这里的温度适不适合孵蛋。
第二,探测猎物。神经分支能够捕捉空气中的讯息,帮助惧龙尽早发现猎物的方位。
第三,沟通交流。惧龙可能会通过互相摩擦鼻子的方式产生兴奋感,进而增进彼此的感情。
关于惧龙的新发现
2001年,古生物学家在美国蒙大拿州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化石——惧龙面部软组织化石。通过研究,古生物学家在惧龙鼻子周围的鳞片上发现了三叉神经分支,这和鳄鱼面部的神经结构类似,是非常敏感的感觉器官。对于这一神经结构,研究人员认为它有三个作用。
三叉神经分支的发现,为我们了解惧龙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丰富了我们关于惧龙生活场景的推理。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凶猛的庞然大物依偎在一起,传递着对彼此的友爱之情,该是一幅怎样有趣的画面呀!
相关热词搜索: 怪兽 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