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千古繁华一梦中

千古繁华一梦中

时间:2025-08-02 17:36:56 浏览次数:

zoޛ)j馝u}uۯiiiy朋友的约会,出门直奔矾楼而去。说起矾楼,那可是汴梁的传奇之地。

矾楼的极乐之宴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

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

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栏杆彩画檐。

这首《鹧鸪天》描写的矾楼(又名白矾楼、丰乐楼)乃汴梁72家正店(相当于星级大酒店)之首。矾楼之奇首在建筑。重檐庑殿,“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各楼间有桥廊衔接,明暗相通。装修更是豪华典雅,大门和雅间都饰以珍珠门帘、锦绣门楣,夜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凭窗远眺,京城夜景尽收眼底。每逢元宵节晚上,屋檐上每个瓦垄中都会点起一盏莲花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远眺犹如仙境。

早在百年之前,矾楼就因酿酒质量过硬而获得酿酒权(北宋实行酒业专卖政策),负责向汴梁3000家脚店(小饭店)供酒,据说每天使用的酒曲就要2.5万斤。矾楼的美食更是首屈一指,肉、蛋、禽、豆、内脏、野味、河鲜、海鲜等无一不备,溜、炒、烧、蒸、煮、卤、炖、腊、煎、腌、糟、炸等无一不精。孟元老和朋友们一样,喜爱炒菜爽脆滑嫩的口感,炒鸡、炒兔、炒羊、炒蟹、炒牡蛎、炒腰子、炒蛤蜊、炒银杏、炒栗子、生炒肺等菜式,他是来者不拒。

发现一种新的菜式,对人类的幸福,要比发现一颗新星更有好处(法国美食家萨瓦兰语)。宋人普及的“炒”,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由此发展出后世享誉世界的中餐。据日本学者宫崎正胜考据,日料中没有“炒”,其原因是以前日本没有铁锅,而且食用油价格昂贵。“炒”的背后,反映的是宋人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

除了美酒与美食外,矾楼最出色的是服务:不仅24小时营业,“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而且菜式随便客人“百端呼索”,或熱,或温,或冷,或精浇(瘦肉做的面条浇头),或臕浇(肥肉做的浇头),或素浇(没有肉的浇头)……都能“行菜得之”,保证顾客满意。其经营雅俗兼顾,一层为“门床马道”(类似大厅),面向大众;楼上“阁子”为高档包间,豪商权贵们上楼宴饮谓之“登山”,召歌伎助兴谓之“点花牌”。回廊间听候召唤的歌伎个个色艺俱佳,据说李师师就是在勾栏中以小唱闻名后,才有资格进入矾楼。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夜风中渐渐远离了矾楼的阵阵歌舞丝竹、诗声笑语,酒足饭饱的孟元老离开矾楼后,自然要去夜市闲逛消食。

深夜中的光明之地

如果千年前有卫星地图,人们就会发现,当全世界都被夜幕重重笼罩时,宋朝的都市依然灯火通明,最辉煌之处当属汴梁的夜市—马行街。夜市是宋代出现的新事物,之前历代普遍实行坊制,用坊墙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分开,并实行“宵禁”(即禁止人们夜间活动)。宋代废除坊制和宵禁制之后,夜市逐渐形成并兴盛。

“天下苦蚊纳,都城独马行街无蚊纳。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纳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故永绝蚊纳。”(宋 蔡修《铁围山丛谈》)

在孟元老看来,夜市是否“绝蚊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便市民,“市井经纪之家”根本不必开伙,“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上食品极为丰富,大饭店从南方菜馆“寺桥金家”“九曲子周家”到北方菜馆“李四家”“段家爊物”“石逢巴子”,小吃店则提供从猪胰、胡饼、和菜饼、貛儿、野狐肉、果不翘羹、灌肠、香糖果子到蛤蜊、螃蟹、胡桃、泽州饧、奇豆、鹅梨、石榴、査子、榲桲、糍糕、团子、盐豉汤等,“处处拥门”,生意极为兴旺,故而“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名为“夜市”,实则通宵达旦,“直至三更尽,纔五更又复开张”,因而“夜深方归”之人,也都能“提瓶卖茶”。

马行街北边是医药铺集中之处,不仅有社金钩家、曹家、独胜元、山水李家、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栢郎中家等药铺,还有官药铺(官方设立的卖药所,配有医官诊断开方)。在孟元老看来,此乃本朝一大善政,自神宗皇帝设官药局开始,百余年来,所售药品不仅质量可靠,而且价格较民间药铺低三分之一多,生意火爆,故而此地“车马阗拥,不可驻足”。

月落星沉时,孟元老恋恋不舍地回家,进入了梦乡,梦中的汴梁依然是那无边的富丽繁华,正如他所说:“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即使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凄风苦雨,在一年又一年的轮回中,故都风物依然鲜活在他的心中:春日宣德门前的歌舞百戏、金明池中的龙舟竞标,夏日里人人都要喝清风楼新酿的青梅酒,秋日登高宴饮、斋会听法,冬日则时时温酒做暖炉之会……

相关热词搜索: 梦中 千古 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