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旅游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动安徽省旅游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力求在“十二五”开门红的基础上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12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33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旅游外汇收入15.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52%;接待国内游客2.92亿人次,同比增长30.21%;国内旅游收入2519.08亿元,同比增长38.79%;旅游总收入2617.79亿元,同比增长38.55%,均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壮大提升旅游经济”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着力推进旅游改革试点,积极构建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部门联动新机制。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业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时跟踪推进了亳州市市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芜湖市和淮南市旅游投融资机制改革、安徽省旅游集团企业改革等。八公山区域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不断密切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加强旅游融资改革,推进《安徽省旅游项目融资贷款担保风险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全面落实。
二是深入实施“5233”行动计划,旅游项目建设新增投资突破1400亿元。继续推进“5233”行动计划,落实重大旅游项目调度制度,确定17个项目作为今年省旅指委联系的重大项目,召开了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举办了安徽旅游项目暨银旅对接会,省旅游局与省中行、省进出口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项目51个,投资额250亿元;全年旅游项目新增投资1420亿元,同比增长13%。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蚌埠花鼓灯嘉年华、池州九华山大愿文化园、阜阳五里湖生态风景区、六安天堂寨景区提升等项目建成运营,安徽省旅游局荣膺“2012年度全国旅游项目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三是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科技、体育、农业、会展、气象等方面融合联动,深化旅游产品品牌化、多元化、精品化发展。召开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场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编制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与省林业厅、省银联、省移动公司等多部门联动发展。全年红色旅游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4%,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1.3%。
四是切实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旅游市场秩序不断稳固,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联合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开展了130次集中检查,确保了2012年度全省旅游行业没有出现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事故。巩固拓展了宗教旅游景区的文明燃香成果,“九华山经验”被国家相关部门推广。全面启动“旅保合作”机制,全省旅行社全部投保旅行社责任险。2012年,全省共受理旅游投诉128件,结案率100%。在全国第二届导游大赛中,安徽获得金奖。在2012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黄山排名第三位。
五是着力推动区域旅游错位、协调发展,打造纵贯全省、对接周边的旅游线路。加快皖北突破的步伐,大力培育一批重点项目和品牌旅游产品。推动皖南旅游发展的“二次创业”。积极推动合肥经济圈旅游产业化发展,重点推动环巢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沿江城市带”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平台,加快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和长江黄金水道旅游。围绕“八条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在2012第三届“中国休闲创新奖”上,安徽省旅游局荣获“旅游营销创新奖”。安徽省旅游局网站访问量在全省厅局网站和全国省级旅游局网站均排名第2位,安徽旅游外文网访问量排名全国第2位。
六是狠抓旅游要素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旅游商品。首次举办了安徽旅游商品展示交易总汇;编印了首部《安徽旅游商品集锦》图册,推出了安徽旅游商品LOGO标识,首次推出了百家“安徽知名旅游商品”,《安徽省旅游购物示范店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获得立项,与合肥市政府联合举办了“2012中国(合肥)国际旅游商品暨创意礼品展览会”,设立安徽省旅游商品研究发展中心。参加了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和旅游商品展,获得1金1银1铜的好成绩,并获得展览会最佳组织奖和交易成果奖。
责任编辑 冯群
相关热词搜索: 安徽 壮大 续写 难忘 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