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是二战后贝弗利奇(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提倡的全民普及服务,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由英国各级公立医院,各类诊所,社区医疗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英国所有的纳税人和在英国有居住权的人都免费获得医疗服务。
与我国不同的是,英国NHS的主体不是大型医疗机构,而是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诊所里的全科医生与NHS签定合同,一般合伙开业,为注册的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居民也可以在居住地附近选择一名家庭医生(简称GP),并登记获得一张GP的卡片,加入NHS系统。
其实,这样的医疗服务模式已被很多国家效仿,但这并非英国NHS独特之处。英国医疗体制最独到之处在于全科医生首诊制,即患者必须持有全科医生开具的转诊手续,才能到大医院接受治疗。同时,大医院也不接待单独拜访的患者,他们的主要职能是治疗疑难杂症。英国的这种做法节约了大量医疗资源,且没有出现过医务人员人才荒。
但在我国,早在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各地根据经济条件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这也是我国首次在文件中提出社区首诊制问题。随后,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尝试,如“一老一小制”中的老人实行社区首诊制,通过社区首诊方能报销门诊费用等。但是截止至今,我国社区首诊制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未得到全面落实。
相对于英国,我国实行社区首诊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社区医务人员素质不高,全科医生严重不足,规章制度缺失,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脱节等。但参照英国卫生服务体系来看,笔者认为,实施社区首诊制中最关键问题在于机制。
现阶段我国患者可自由选择医院进行就诊,造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不但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医生对居民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更不利于慢性病的有效控制。所以,我国可以参照英国卫生服务体制,在实行约束就诊流程的同时,逐步确立社区首诊制,否则看病难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 英国 服务体系 制成 全科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