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5-08-03 02:05:44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对家庭干预的可行性以及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选取社区符合要求的患者共180例,通过发放问卷调查180例患者在实施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以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通过6个月的家庭干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以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后优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有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优于干预前。 结论 通过健康宣教、用药指导以及心理干预等家庭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血压控制较为理想,家庭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家庭干预;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148-02

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当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心血管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高血压疾病还是肾脏病、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由于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根治,因此家庭干预措施成为了防治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1]。为探讨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对家庭干预的可行性以及研究效果进行评价,笔者于2006年4月—2011年10月对社区40~79岁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家庭干预,其中1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现将干预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社区当中选取180例患者自愿进行试验的常住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WHO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180例患者的收缩压均在140 mmHg以上,而舒张压均在90 mmHg以上。其中男160例,女80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高血压病程为4~24年,平均14年。

1.2 排除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而且发作时间在3个月之内;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官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排除有全身性性疾病患者;排除哺乳期或者是妊娠期的患者;排除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

1.3 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一级为:舒张压在90~99 mmHg之间,或者收缩压在140~159 mmHg之间;二级为:舒张压在100~109 mmHg之间,或者收缩压在160~179 mmHg之间;三级为:舒张压在110 mmHg以上,或者收缩压在180 mmHg以上。干预组240例患者当中一级高血压患者70例,二级高血压患者95例,三级高血压患者75例;对照组210例患者当中一级高血压患者68例,二级高血压患者101例,三级高血压患者41例[2]。

1.4 方法

1.4.1 家庭干预方法

1.4.1.1 发放问卷 采用笔者自制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患病时间以及家人的关心程度;自我管理情况的问题主要有:高血压的基本防治知识、定期检查、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情况以及自我血压监测。共有18个题目,得分情况为不正确0 分,部分正确得 3分,回答正确得 5 分,满分为60 分。

1.4.1.2 具体措施 ①高血压防治知识宣教。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采取电话教育、书面教育以及口头教育等,向患者详细介绍高血压的急救知识以及发病原因等相关知识;教会患者使用血压测量仪每天进行血压测量;通过印发健康教育手册、报刊杂志以及墙报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②用药干预[3]。抗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不遵医嘱或者未按照用药说明服药的话,亦有一定风险。嘱患者在用药剂量上必须要从小剂量用药开始,根据血压的控制效果再逐渐地加大药量;告诉患者不要自行停药或者是突然地停药,避免血压出现较大幅度波动;③运动干预措施。适当运动可以缓解老年高血压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简单的运动方案,以打太极拳或者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0~60 min,锻炼1~2次/d。同时,患者在活动的时候家属必须要在患者旁边,以防发生意外便于急救;④饮食干预。患者在饮食当中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 g以内,减少食用咸菜、酱菜或者是腌制品等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同时多补充维生素C与维生素E,有效抑制血中脂质过氧化的作用;⑤给患者发放血压监测的记录表,按照表格要求,在前3个月的时候,患者要测量2次血压,之后患者每个月测量1次血压。如果患者没有按照表格要求进行测量或者是有3次没有按时服药的话,按照失访进行处理;⑥心理干预。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及其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方式以及预后等,让患者对该病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就可以让患者逐渐缓解心中的忧虑以及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

经过6个月家庭干预之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比较情况,见表1。

2.2 降压效果

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干预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我国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相关的资料统计来看,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人们生活工作的压力加大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关。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疾病认识不足,在血压控制方面效果极不理想。一些研究学者发现[4],家庭干预是高血压疾病控制与预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通过表1以及表2可以看出,通过实施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心理干预等家庭干预措施,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以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均有了显著提升,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血压控制方面,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均有了显著的下降,说明家庭干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艳媚,张升超,司丙煜.家庭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0,6(11):1220-1221.

[2] 李新建,程旻娜,王玉恒,等.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影响[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5(5):306-308.

[3] 李别非,杨明常.1281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效果[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23(1):840-842.

[4] 李先荣,孔桂花.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2):191-193.

(收稿日期:2012-12-17)

相关热词搜索: 干预 高血压患者 自我管理 能力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