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互联网+”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的教育改革。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动画专业改革为例,探讨在“互联网+现代教育”时代,动画专业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将“泛动画”融合创新理念导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改革路径。
[关 键 词] 泛动画;融合创新;动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056-03
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的移动互联平台和高速互联网为代表的国家信息化进程正蓬勃推进,同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创新”“融合”成为当今时代传媒变革的关键词,传统动漫产业正积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不断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并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画与新媒体的创新融合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动画概念也产生了延伸——“泛动画”,不仅仅是传统动画电影,同时网络动画、电视动画、动画广告甚至手机动画等相关产业均纳入“泛动画”的范畴,这不仅带来了媒体融合观念和设计创新观念,让我们看到了以“泛动画”为内容,融合网络传播、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媒介为载体,设计创新为主体,满足新媒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动画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
一、现实问题
2016年2月23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推出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在就业问题上,从2010至2014年动画专业连续五年被教育部列为本科高校“红牌”专业之一,毕业生就业亮起了“红灯”。这凸显了现有的动画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造成这一结果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准
国内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缺乏理论基础和创意启发的问题。在制定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偏重计算机软件操作,而忽视动画艺术美感培养和扎实的动画理论知识,动画设计是一门集文学、艺术、技术综合型的专业,需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作为理论背景来进行艺术创作。高校过分注重软件的学习,动画专业课程大量偏向动画设计涉及的软件课程,相关设计理论及创意过少,过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最终培养出只能成为一个复制现有动画作品的技师,毫无自己想法和创意的学生,由此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极大的局限。部分教学者缺乏对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的理解,对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动画设计”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动画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缺乏深度。这些也成为制定一个科学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障碍。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课程认知目标感知度低,专业兴趣和信心不足
目前教学的新思维、新创意、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教学软件的层出不穷,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设计教育领域的革命,对于动画这一类艺术性与技术性交叉很强的专业,动画专业课程存在着结构设置雷同,教育模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的问题。动画教学中突出缺乏理论基础和创意启发。在制定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忽视人才培养目标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同时缺乏多学科之间融合创新的理念,过分强调一致性,缺乏创造的个性和激情,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也由此引发了学生学习目标感知度低,专业兴趣和信心不足等问题。
(三)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融合创新
动画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相互的联系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动画是需要多门学科支撑的复合型专业,但是现有的课程体系缺乏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思想、方法、内容的相互渗透,学生所掌握的是孤立、片面、零散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难以形成整体的系统体系,无法拓宽知识面,无法加深对动画更深层次的理解。仅仅运用自身的片面认识去设计动画作品,难以满足“泛动画”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对动画专业产品提出的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
(四)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动画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封闭,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产业升级需求。动画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学与市场脱节使其成为高校教育的薄弱環节,学生对于市场接触少,所学知识难以得到有效验证,这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密切地关注当前社会需求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当传统的动画产品逐渐转向“泛动画”产品,人们依靠“泛动画”内容更加及时、方便、快捷地获得大量的信息时,“泛动画”产业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这也给动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仍然普遍存在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专业人才。
二、改革对策
对上述问题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泛动画’融合创新理念下的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对动画专业的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服务产业、评价体系、管理保障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泛动画人才”,“泛动画人才”这一术语可以用来指涉及那些具备动画创作能力但并不以动画为职业的人,也可以作为那些具备跨领域修养的职业动画师。[1]因此需要建立起适合“泛动画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从而打破传统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从而解决“泛动画”融合创新理念下的动画设计专业人才特色培养问题,改革从下面几个方向展开。
(一)推进动画专业“泛动画”创意协同中心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创新务实人才
“要建立一个‘人人皆能创新,人人皆可创业’的社会,首先要有一个创新的教育体系。”[2]以此经过前期调研、探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专业结合自身实际,大胆革新,2016年6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启动“泛动画”专业协同创新育人教学改革实验区项目,动画专业率先开展了以项目为先导的“泛动画”协同教学新模式,改革实现以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为导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强化融合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师生互动,构建校—企—师—生协同体系。动画专业教学改革首先确定“明确目标、激发兴趣、协同创新、共同成长”作为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
通过“研究问题为先导”的理念,激发师生的原动力,解决能动性不足、教学与科研分离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专业目标,解决学生专业及课程认知目标感知度低的問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和“我要学”。打破了学生之间的年级限制,建立了高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营造了互学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教师的原动力,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明确了专业目标,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效解决了学生对课程认知感低、缺乏专业兴趣、教师的教学投入低、师生之间缺乏积极互动等突出问题。
改革试验区通过对原有教学环境进行改造,构建出包括面积为600平方米、180个工位的,实现24小时开放的“泛动画”协同教学中心。中心配备完善的无线宽带网络、触屏多媒体终端、内部网络存储器等教学设施。下设(1)以研发数字创意产品为主要方向的,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育创业团队的“数字创意产品研究中心”;(2)以数字影像及文化软实力传播为研究方向,有效服务学校相关机构以及区内相关产业的“一曲视觉影像协同中心”;(3)基于电子互动与数字艺术相结合形成互动创意设计,协同创新的“互动数字艺术研究中心”;(4)基于电子信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第五元素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四个二级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不同的中心进行学习。将动画专业细分为互动艺术、动漫画、网络动画、新媒体艺术、三维动画等方向。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学习方向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动画领域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从而分流传统动画的就业压力,使动画行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跨学科间融合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实践能力
“动画传播拥有越来越多的载体,这些载体在数字化进程中具备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因此,动画开发日益需要具备‘全媒体’‘大平台’的眼光。”[3]通过推进跨学科间的融合教学模式,运用课程群融合教学模式推进动画传统课堂革新,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实践能力。“人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来创造性地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结合在一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有助于学生根据现有的创新方式开展新的思索,增强学生专业创造力。针对动画这样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要将各个专业学科融合在一起,将具备很强的创造力。通过“泛动画”数字创意协同中心融合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跨中心、跨专业学习,根据兴趣选择课程,极大地促进跨学科间的融合教学,同时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类大学科背景,运用“漓江学堂”网络在线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模式,开发的慕课课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在线课程教育,与企业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在双创教育中引入企业资源,其中新生开学的导论课开发加入了企业进课堂的环节,将企业的管理人员请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让新生在入学的阶段就快速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求,这样为后续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网上教学资源、教学视频建设等方面也积极探索双创教育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共享。同时建立了“设计类虚拟仿真教学网站”,更新、开发了《动画与分镜》《摄像技术》《影视后期特效》《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动作设计》《动画表现技法》《动画造型》等一批课件。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与外界广泛建立互联协作关系,有效解决了教学与科研分离的矛盾,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自助餐式课程”。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下的动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动画概念了,而是融合了网络、互动、游戏、虚拟等新媒体特征,这就形成了动画教育中的多元化、跨学科特点。同时这些特征不是简单的连接与组合,而是以“化学反应”的方式深度融合,因此也将极大地激发学生跨学科间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实践能力。
(三)“泛动画”融合创新理念导入动画专业,进一步明确学科方向和建立特色动画专业
动画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与大环境的融合,打造一流的特色动画本科教育,依托学校特色并从当今社会关注的根本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中去寻找研究课题,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并根据这些课题来打通专业和学科界限,因此融合创新也是本次改革工作的重点。“泛动画”融合创新理念导入动画学科建设改变了本专业以往缺乏自身特色的缺点,探索新的模式,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来做好产学研结合,带动整个学院的师生融合发展。两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学院教学和科研体系不断完善,整体办学水平与规模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本校电子学科优势特点,探索符合以“泛动画”为内容,网络传输、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化媒介为载体,设计为主体,数字产品产业链为目标,满足新媒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动画专业特色专业发展道路。同时也进一步建立“动画艺术+电子技术”的特色课程体系,并逐渐形成专业特色。
(四)“泛动画”教学模式推进科教协同、加强自主学习,做到知行合一
改革重视动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习从有限的教材、单一的教师和固定的教室拓展到虚拟空间和专业性强的工作室,在抽象的课程要求和教学计划之外获得新的体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做到知行合一,改革强调“互联协作创新为驱动”的内涵。通过拓展校企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协作的多方合作形式,形成四位一体、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运作体系,具有“多方协调、互利互助、研学一体”的特色,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在设计及创作实践方面,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校企协同模式,将企业先进的优势资源(项目、资金、技术等)引入课堂,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了设计类市场。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课题导向围绕课题任务,学生自学和探索教学计划以外的知识,涉及什么就学习什么,以此打通基础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在知识应用中理解基础理论与专业创作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
(五)“泛动画”概念融合新媒体技术契合当前动画产业融合需求,拓宽学生知识体系与就业渠道
動画专业课程内容包含了艺术,同时也包含了技术。因此,这就要求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已故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曾经说过:“只有科技是不够的,科技要与艺术相结合才能产生激动人心的结果。”“泛动画”概念融合新媒体技术满足了动画专业适应当前动画产业融合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同时也对艺术的要求不断升级。“泛动画”概念融合新媒体技术契合当前动画产业融合需求,通过与企业共同建立动画创意产品研究所,将企业先进的优势资源(项目、资金、技术等)引入课堂。通过与桂林领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超视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临界动漫有限公司、桂林力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设计合作意向,共同进行设计开发;与桂林旅游局、桂林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签订了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协议,同时在校内建立了综合创新设计与制作实验平台、数字艺术设计创作平台和学生工作室等3个实训、实践基地,强化了实践教学,保障了专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学院动画专业与广西师大报刊传媒集团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搭建产学研用创意研究平台,逐步确立以技术为支撑、艺术与技术融合发展的学科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设计服务。由此极大地将市场与教学联系起来,通过市场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及导向。将市场与学科融合到一起,使学生朝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去学习、去研究,拓宽学生知识体系与就业渠道。
经过两年多的改革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动画的建设和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协同教学中心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显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革实施的2015、2016年,我校动画专业的就业率有了明显的上升,均到达了94%,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生在全国各项赛事中获得众多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连XMOV国际影像节等,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获得教育部主办的“第七、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多项国家等级奖项以及企业特别奖,同时被评为优秀参赛院校;参加大连XMOVE国际影像节获多个奖项;同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也频繁取得佳绩,动画专业学生获得2015“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暨广西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创意组)一等奖。通过“学”与“赛”融合,学生不仅在专业上获得了较好的突破,实践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2016年,我院“泛动画”创意协同中心获批为校级创新创业青年导师工作站建设单位,并加入广西区青年创业创新协会。随着专业改革实践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
综上所述,通过以“泛动画”融合创新理念下的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动画专业适应新时期高校改革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国家“互联网+”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应更注重探索专业内涵建设,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改革创新。通过融合创新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从而凸显其专业特色,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动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鸣奋.泛动画人才的文化素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3.
[2]蔡剑,吴戈,王陈慧子.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
[3]黄奋鸣.新媒体与泛动画产业的文化思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6.
相关热词搜索: 动画 教学改革 融合 理念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