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临摹

浅谈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临摹

时间:2025-08-02 14:25:53 浏览次数:

摘要:《集王羲之圣教序》怀仁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迹中摹出,历来为初学行书者首选,本文从临摹时的各个不同阶段做具体深入的探讨,并且罗列出临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求能够阐明其特点寻找出临摹的方法。临摹只是手段,我们最终目的是融百家之长为一炉,创作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作品。

关键词:临摹;读帖;实临;背临;意临

初学行书大多数人会选择《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后面简称《圣教序》),下面我们就以《圣教序》为例来具体谈谈如何临摹。

首先是读帖,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读即观,在临摹之前先看一看《圣教序》里面字的写法以及整体的神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一来再去临摹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对临,也叫实临,顾名思义也就是要实实在在的临,这要求初学者要临的像,临的准。如果要临得像,我们要避免使用渗水过大的生宣,否则笔画细微的地方很难表达出来。

下面我们从笔法、结体以及章法三方面分析如何进行实临。

(一)方圆并用,以方为主

《圣教序》用笔虽是方圆并用,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它更多方的味道,方而不板,硬朗多姿。但是我们临写时要避免刻板。

(二)稳而不俗,险而不怪

《圣教序》中每个字给人的感觉都是很稳的,但它并没有让我们觉得俗气,因为它稳中求险,险中求稳,势态横生,很多初学者受印刷字体的影响,一开始很容易把,《圣教序》写得太过端正,这就需要我们临习时做细致观察。同样,也不可为了出奇求姿态,字形一味的求怪,这样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不可取的。

(三)错落变化,和谐统一

《圣教序》从章法上看,好像没有规律可寻,字的大小排列很自由,间隔也宽紧不一。一个极工整的楷字下面突然接上一草字,上一个字很大,下一个字又很小;上一个字笔画很粗,紧接着一个字的笔画又很细。《圣教序》的变化莫测也正是它的高明之处,更是我们写行书追求的目标,临写时切不可畏难,东坡有云:“凡事必贵其难”,难的地方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再次背临,临摹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背临,它可以直接检验我们实临的效果,实临的时候有没有用心思考,有没有认真研究揣摩,背临时将全部显现出来。当然,《圣教序》这么多字我们不可能把它全部背掉,在进行背临时,选择其中一段即可,背临宜精不宜广,看懂其中一段,认真参透这一段里的处理手法,如上下字如何进行衔接的,笔画的轻重是如何变化的,字形的长短宽窄是如何处理的等等,这都是学习《圣教序》最重要的问题,同样也是学习行书最根本的问题。

最后意临,顾名思义,意临就是用自己的意思来临摹《圣教序》,这里“自己的意思”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临写时不完全求形似,更注重神似;第二方面是书法学习者自身已经具有良好的书法修养且对书法也有比较深的体会,除了临习《圣教序》以外还临摹过其它碑帖,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个人风格,这时候的意临会不自觉的融入多家书法风格,但整体风格还是比较像《圣教序》,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临写。

有一些初临者往往把“意临”当做一条逃避实临的捷径,不肯下苦功,因为临不好,临不像,不想放弃,也不想改观,于是便用“意临”来搪塞解释,或用“意临”来拔高和标榜自己。这些人为了急功近利,想较早的形成自己所谓的独立风格,通常羡慕一些书法大家的意临,认为这样有个性,有派头,反过来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认为那些实临且卓有成效者为“没有创造性”,斥责那些老老实实做功夫者为“无个性”。其实,这种“浅尝而止”的“意临”与专家大家的意临有绝然不同的质的区别。如果没有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做后盾,要想直接省事进入后一种意临状态,仅仅是自欺欺人,胡乱瞎画而已。俗话说:“水到渠成。”任何事都有其身的规律,急不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书更是如此!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那么,初学者临习《圣教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圣教序》不同于其它行书碑帖,我们通常称它为行书帖,事实上它是以行书为主,兼有少数楷草字,因此临习中须全面地掌握帖里面楷、行、草三种字体的写法与规律。学习者同时要处理三种书体的应用与变化,相对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初学者最好先具备楷书功底,或先临习些与王字相近的楷书,再涉及《圣教序》,还可以先将《圣教序》碑中的楷字练熟,再沿及碑中的行、草字。没有一点书法基础,就着手临习《圣教序》,不仅不见成效,更是无法得其精髓。

(二)、初学者临习《圣教序》时要认真对待每一张习作,每次临写时都把它当做是在写作品。有的初学者时往往一张纸写不完,临几行感觉不像就不写了,这种畏难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要知道谁都不可能一上手就能写得很像,临习书法总是从不像到像再不像的。要想进步,谁也逃脱不开这种规律。

(三)、由于《圣教序》是集字作品,每个单字及用笔都非常美,但其行气及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在平时临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连贯起来写,因为行书贵在能够通气,字与字的相连可以使行气更加通畅,但这种连接要自然,不能是为了连而连。更忌讳所有字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另外,初学者临习《圣教序》的同时,还可以参考王羲之的其它行书墨迹,虽然目前所流传的王字行书皆是唐人摹本且无一真迹,但是唐朝距离魏晋时间较短,唐人是肯定见过王字真本的,毫无疑问其临本是弥足珍贵的,对我们学习《圣教序》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临本的王字墨迹我们可以观察出王字行书的用笔,这在碑刻里是很难看出来的,并且王羲之流传下来的一些尺牍信札都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写得非常自由,所謂“无意于佳乃佳”,字与字的连接、行与行的气息都非常自然

除了上面所提的字内技法问题,我们还要在字外下功夫,要多读书。书法理论,书法史,古典诗词等都是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自然万象,从大自然中体会书法真谛。临摹《圣教序》它不是目的,而是我们学习行书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是为我们能够进行创作打基础的,我们最终目的是融百家之长为一炉,创作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作品。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崔尔平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中国书法简史》王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热词搜索: 怀仁 王羲之 行书 临摹 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