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也谈地方文献的书目编制

也谈地方文献的书目编制

时间:2025-08-02 09:26:37 浏览次数:

[摘要]地方文献书目在它的产生与发展时期,还一直没能形成独立的著作,大多仅依附于地方文献的某一篇目之中。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激增,它的重要作用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正因为如此,全面系统地总结一下地方文献书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及历代学者所作的努力,已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

[关健词]地方文献 书目

我国编辑地方文献书目的历史非常悠久,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它发端于北齐、北周之间,发展于两宋,壮大于明清,繁荣于建国后,其间许多学者如宋孝王、高似孙、祁承邺、曹学佺等都为它的产生、发展及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指出的是,地方文献书目在它的产生与发展时期,还一直没能形成独立的著作,大多仅依附于地方文献的某一篇目之中。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激增,它的重要作用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正因为如此,全面系统地总结一下地方文献书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及历代学者所作的努力,已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地方文献的书目

(一)宋孝王与地方文献书目的产生。我国地方文献书目大约产生于北齐末及北周初,也就是公元五七七年左右。北齐宋孝王撰《关东风俗传》,被认为是我国地方文献书目的发端之作.宋孝王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宋世良“强学,好属文,撰《字略》五篇,《宋氏别录》十卷”孝王受父影响,自幼涉猎广泛。《关东风俗传》体例近于传记与地方志之间。专记一地人士的著作,即是从《关东风俗传》始。在目录学史上,它及其作者宋孝王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高似孙与地方文献书目的发展。地方文献书目历经隋、唐、五代十国,发展极为缓慢。南宋时期,地方志大量出现,才为地方文献书目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嘉定七年(1214),余姚人高似孙撰《剡录》一书,地方文献书目的发展,方向前跨进了一步。 似孙字续古,号疎寮,淳熙十一年( 1184)进士。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读书以奥僻为博,以怪诞为奇。”周密《癸辛杂识》论其《剡录》时云:“此书乃其所作嵊县志也。嵊为汉剡地,故名剡录”。似孙于目录学上的贡献不能抹杀,正如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所评论的:“高似孙编纂的《剡录》等等,是当时人所编写的地方志当中比较出名的几种”。《剡录》分为十卷,其中卷五既有书又有文,共列戴逵、阮裕、王羲之、谢玄、谢灵运等十四人著作及阮裕、王羲之、谢玄三氏家谱的名目凡四十二部,又移抄谢安、戴逵、孔德璋、沈约、裴通、白居易、李绅、舒元兴等八人有关剡地的单篇文章。这种有文有目、专录有关一地著作的方法,标志着我国地方文献书目体例已经完善,只是还没有从地方文献中独立出来。高似孙开创了我国地方志著录文献的风气。

(三)祁承邺、曹学佺与地方文献书目的壮大。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但文化事业继续向前发展,无论是从文献的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以祁承邺的《两浙著作考》、曹学佺的《蜀中著作记》为代表,地方文献书目也第一次以独立的书出现于人们的面前。

总之,这一时期由于文献数量的激增,和祁承邺、曹学佺等人的推动,地方文献书目的数量也已初具规模。

二、地方文献书目的繁荣近代,特别是现代,为我国地方文献书目的大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编撰的地方文献书目,正式出版的与非正式出版的数量,累计已达百种之多,范围涉及全国,内容异常全面。建国前,较有价值的著作有王文萱的《西北问题图书目录》、丁实存等人的《新疆书目》、吴玉年的《西藏图籍录》和萨士武的《台湾史料书目》等约十种。建国后,地方文献书目有了新的发展,较有代表性的是湖南省图书馆编《湖南地方文献资料目录》、安徽省图书馆编《安徽文献书目》、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广东文献参考书目录》等。它们或者反映一地文献,或者记载一地人士著作,或者收录一地出版物。今后,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深入与全国性修纂地方志热潮的推动。我国地方文献书目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为进一步适应地方文献分类工作的需要,我馆于1988年上半年在《中图法》的基础上,编制了《开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表》,并在具体的地方文献分类工作中使用。编制类表的有关情况如下。

三、地方文献编制前的几点考虑

鉴于《中图法》不能较好的适应地方文献的分类及一些客观工作实际的需要,确定由具体搞地方文献工作的同志做地方文献的分类加工工作,并依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单独编制地方文献分类表。类表究竟如何编制呢?

(一)类目的取舍及详简级次的确定。从编制出的类表在总体上与《中图法》相吻合的角度着眼,保持使用了《中图法》的二十二个基本大类,每基本大类下,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将一些确实不必要的类目删去。以“D政治、法律”类为例,保留使用了“D2中国共产党”、“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6中国政治”、“D8外交、国际关系”、“D9法律”各类及其类目下的有关细目,将其余类目删去,兼顾类分地方文献的需要、以后地方文献资料的不断增加及还要对部分重点类目迸行扩充等情况,确定对《中图法》原则上取用23级类目。个别类仅取用到1级或深入取用到4级类目。对选择使用各级次类目的类名、类号尽可能的保持了与《中图法》吻合不变。

(二)对个别类目、类名的改动。编制类表过程中,为较好的体现地方某些特点,我们在经过慎重考虑基础上,对有关类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动。以宗教类为例,“开封犹太人”是开封地方宗教史上的一大特点,很多国内专家学者专门从事有关问题的研究,写出了大量的论文及专著。但该问题在《中图法》中没有专门的类目,包含在“B89其它宗教”之中,做为地方文献的分类表,有必要将犹太教列为一个专类在类表中明显的突出出来,以便于有关文献资料的集中归类和提供利用。同时,根据宗教方面地方文献资料不多的总特点,与“B89其它宗教”同级的其它三级类目又没有全部保留使用的必要。于是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处理:保留使用“伊斯兰教”(该教是开封的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者),增设“犹太教”,将“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类归并包含在“其它宗教”类目中,并以“基督教”原有类号“B97”做为“犹太教”的类号,使“B9”类下形成了既能概括照顾到一般地方宗教情况,又能很好体现地方宗教特点和三个类目“B96伊斯兰教”、“B97犹太教”、“B98其它宗教”,看上去简单明了,比较适宜于虽该类文献资料不多,又需突出某些地方特点的客观情况。

(三)重点类目的增加及专类复分。历史地理类是容纳地方文献资料的主要类别之一,有关资料在整个地方文献资料中占有较大比例,无论是从地方文献的分类、还是以研究地方史的需要考虑,都有必要对该类文献资料进行较具体的区分。通过这些重点类目的增设及专类复分,使地方文献的各类特点在类表中进一步突出出来,对有关资料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区分。

作者简介:范文霞(1967-),女,荆州人,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编制 书目 也谈 文献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