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体分析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的考试政策、大纲、题型、分值配比以及指定教材等,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二级Visual Basic考试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对广大计算机教师和应考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等级考试;Visual Basic;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9-0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该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形式,共设四个级别,其中Visual Basic(简称VB)语言程序设计是二级中的一个考试科目。VB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由于其功能强大且易于掌握,深受人们的青睐,也使得二级VB培训和考试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一名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如何提高VB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二级VB考试的通过率,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二级VB考试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深入了解考试政策,熟悉考试体系变化
为进一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教育部考试中心不断调整考试体系。近两年来,对于二级VB考试变动较大的方面主要有二个:(1)2013年下半年起,停用2007年版考试大纲,启用2013年版考试大纲,并采用无纸化的上机操作考试方式,取代之前的笔答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变为120分钟;(2)从2014年起,每年开考次数由原来的两次(3、9月份)增加为三次(3、9、12月份),今年12月份为首次试点考试。
二、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掌握试题构成形式
NCRE是标准参照性考试。为科学、合理的制定二级VB考试标准,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对VB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了认真研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组织编写和修订了考试大纲,规定了课程学习及考试的内容与范围,使考试标准更加规范、具体和明确。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正确把握考试方向。在组织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考试大纲为主线,努力做到“依纲定教,依纲定学,依纲备考”。二级VB考试内容包含公共基础知识和VB语言程序设计两个部分,考试题型为选择题(40分)和上机操作题(60分),试题在安装有Windows 7简体中文版考试环境下的计算机上作答。其中选择题包括:公共基础知识10题(10分)、VB基础知识及应用(侧重基础理论)10题(10分)、VB基础知识及应用(侧重应用)20题(20分);上机操作题则包括:基本操作题2题(18分)、简单应用题2题(24分)和综合应用题1题(18分)。考试满分为100分,总分达到60分及以上,可以获得合格证书。考试总体难度不高,知识点分布比较均匀,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较全面,标准控件、控制结构、数组、过程、文件等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算法都会作为考试知识点。
三、紧扣课程考试大纲,系统讲授教材内容
考试指定教材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紧扣二级VB考试大纲组织专家编写与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13年版)》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2013年版)》。其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13年版)》全书共分为4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结构和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2013年版)》全书共分为15章,主要内容包括:VB程序开发环境、对象和事件驱动的概念、常用内部函数和表达式、数据输入输出、常用标准控件、基本控制结构、数组、过程调用、键盘和鼠标事件过程、菜单程序设计、对话框程序设计、多窗体程序设计、文件处理等。针对初学者,教材在结构和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师应该紧扣考试大纲,系统的讲授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消化每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要正确处理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之间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因此不能只抓重点内容而忽略一般内容,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知道了一般内容有助于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抓住了重点内容可以促进对一般内容的掌握。
四、重视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VB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二级VB考试上机操作题分值占整个试卷分值的60%,如果没有熟练掌握编写程序的能力以及运行、调试程序的技巧,则很难通过考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遵循只有理清解题思路才能读懂程序进而设计程序的原则,通过对大量典型操作题的设计演示,以及在指导学生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领会编程的要领:理清思路、画出总体流程、逐步细化求精。经常帮助学生排除编写程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运行、调试程序过程中遇到的错误现象,总结解决方法,并就调试技巧进行针对性讲解,以便于学生熟练掌握编程能力及运行、调试程序的技巧。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VB的热情,让学生意识到VB语言在编程领域方面的实用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课程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仔细梳理考试知识点,强化考前复习
教材上所有章节知识讲授完毕后,依据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部分,将考试涉及到的全部知识点逐章进行梳理。书上每章后的习题融汇了各章的知识点(包括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对于习题中的编程题要求学生事先在自己大脑中理清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上机编写、运行、调试,这样收获会很大。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强化考前复习,认真分析教材中附录二的考试样题以及附录三的往年考试试卷,给学生讲解疑难点,还要经常组织师生交流,加强互动,了解学生的备考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复习。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VB语言程序设计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二级VB课程考试的通过率。
作者简介:仇伟明(1980-),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网络工程师,硕士。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方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语言程序设计 研究 Ba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