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研究

浅谈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5-08-02 04:11:10 浏览次数:

摘 要: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理论上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产品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而导致这种失衡的现实原因主要包括个人高等教育需求膨胀对于高等教育供给规模的刺激、扩招政策的影响、社会需求的增长滞后以及众多现实制约因素。本文就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学校、个人等几个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计算机;因素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作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广大学子和家长选择大学的重要依据。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国家高度重视

大学生就业涉及到国家人力资本储备与增长的问题, 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所以, 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执政的首要责任之一 。

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 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 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2、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清楚地把握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概况, 是剖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础和前提,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名研究生、大学生。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可预计2014 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 大学毕业生。对此,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分析认为,由于多数行业在2010至2012年 期间招募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较大,加上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诸如IT、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的招聘遇冷,更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技能要求和大学毕业生技能的矛盾。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仍很大,毕业生的就业口径宽,就业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人才十分短缺。但是随着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很大冲击,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下降。

二、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几个点对策

1.打造高职院校两个特色品牌的创建

打造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品牌:高职毕业生品牌就是要求人才的高质量,要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把毕业生质量看做决定学校生存的关键和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打造毕业生服务社会品牌:应结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全力启动“技能尖子”工程,通过优秀毕业生素质及其突出表现,树立毕业生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并一点带面,扩大影响,最终达到抢先占领莫区域或领域的就业市场。

2.推进三个实质结合

一是定期市场与非定期市场相结合。学校每年要定期联系用人单位,举行多场就业市场活动,同时要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随时来校举办招聘活动,形成非定期市场;

二是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学校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现场招聘活动,还要通过中小企业网以及各地区人才网,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举办网上双选活动;

三是校内市场与校外市场相结合。学校联系用人单位走进校园的同时,还应与兄弟院校、各就业中心等单位合作在校外举办大型双选活动,为学生就业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3.以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三方合作为基础,开拓大学生就业渠道

高职院校就业市场要取得长足发展,应加强三方合作来拓宽就业市场领域,用开发和合作的观念来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只有加强校校、校企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有利于促进区域、行业间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只有充分开放、广泛合作。才能开阔视野、赢得机遇,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市场自身健康发展。

4.充分利用广大的校友资源,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校友的成长道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校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友的科研合作和就业信息,能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校友工作机构,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利用校友单位资源,共建就业合作基地。

5.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壮大高职院校市场范围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高职院校的无形就业市场,无形市场的建立,既可以减轻举办各类招聘会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的负担,避免许多毕业生盲目在全国各地赶场,无心学业且交易成本高的现象,又为壮大高职院校就业市场提供了可能性。现在“网上供需洽谈会”和“网络招聘会”逐步成熟,为高职院校的就业市场提供了新的服务渠道。

6. 以提高毕业生质量为契机,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的培养。充分营造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李好宇,朱文利.计算机专业就业率最低: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J].电脑报,2009

[3]陶燕林.高校学生就业需求分析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年第7期

[4]邹宁.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D].四川师范大学,2010

此文是2015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立项课题《河北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 JRSHZ-2015-01048。

相关热词搜索: 河北省 浅谈 毕业生就业 渠道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