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食品安全报道方面的现状和策略

关于食品安全报道方面的现状和策略

时间:2025-08-02 15:51:28 浏览次数:

摘 要:自从三鹿奶粉造成儿童死亡或者重病的情况之下,似乎是中国的食品问题集体受到拷问和质疑,纷纷爆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毒粉丝,毒面粉,毒馒头等等,一系列带毒的东西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和焦点,这也推动了新闻媒介等相关电子渠道在这方面加大宣传的力度,不断的报道存在的问题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的缺失,为各方面力量的行动提供了依据和压力。

关键词:食品安全;报道;现状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内外有力因素的推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发展带来雄厚的资金支持,为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证,新闻界和报纸等其它新兴的报道方式也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新闻便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传播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相应的创造出电子报纸和网络实时报道,及时更正和发布社会最新的信息和问题。另一方面,人们在依靠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基础后,不仅可以满足温饱问题,还可以改善自己的各方面的条件,满足自己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文化修养。但是新闻出版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有一部分新闻人员专业知识弱,热衷于捕风捉影,会误导社会大众;对食品问题的负面报道压过正面报道,给居民带来心理压力;各个机构对新闻出版的监督力度不够,新闻界本身对报道的深度挖掘也不到位。以上种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1 新闻传播人员要加强新闻的正面报道,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综合性

新闻界的知识和分类非常细致,大致有传播学,新闻制作与编辑,新闻采编,新闻录制等其它分类。其中,传播学最为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传播学制定的传播媒介一般是报纸、杂志、网络加上现在流行的QQ信息,微博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它们可以涵盖信息接收主体的各个年龄段,吸引全社会的关注眼球;第二,新闻传播的信息全部都是经过编辑人员有目的的取舍做出的内容,有时候它对外面信息的报道不是原模原样的复制,而是经过专业人员的加工和编辑,因此不论是无心还是有意,在当代社会里,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信息的客观性和主观性都会影响到大众对周围类似信息和消息的自我判断。例如,自从2008年三鹿奶粉食品问题出现后,关于食品问题的安全性成为大众普遍讨论的话题,人们现在谈吃色变,加上新闻媒体在该方面力量的侧重更是加深了人们的恐慌,月饼馅掺假、苏丹红、瘦肉精、毒面粉、垃圾粉丝等重大问题摆在人们的饭桌上。这样的频繁报道食品问题让消费者和使用者清楚食品的真相,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现实生活中的努力,又显示出了媒体的自我特点,吸引人眼球,容易引导人们行为产生偏差,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为了有效地规避上述问题的出现,相关媒体行业应该注意:(1)加强新闻界的自我监督和政府监督部门以及企业利益之间的调整,做到全方面的配合,使得媒体健康发展。从事新闻行业的人数众多,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最新信息,一旦食品行业出现问题,往往是记者比企业老总早到,媒体称为问题先锋,相关政府部门在事后的反应和应变能力较弱,信息缓慢,引起居民对政府和企业的不满加剧,不利于社会稳定。例如,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的报道和后续的大肆渲染,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事件刚开始时候,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与配合媒体的报道,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但是媒体并没有停止进一步报道行为,带来的另一种后果是,大众对自己的食用油感到质疑,引起了整个食用油行业的萧条,纷纷不惜花费高价来购买进口产品,不管其质量的好坏,引起一阵食用油荒,给国家经济带来不可弥补的创伤。(2)大众不能偏听偏心,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理智的判断信息的真伪。政府和新闻内部监管机构要加大正确信息的普及,大力惩戒违法人员和新闻报道,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准确度,真正做到位大众的生活负责,为新闻传播的正确方向负责。在瘦肉精事件中曝光的肉制品品牌双汇就是其中一例,且在此后各种媒体尤其是网媒关于双汇质量问题的报道接连不断。多年信赖的大品牌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这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此类食品时感到不知所措,本能地从回避风险的消费理念出发,他们必然会对安全的火腿食品也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对整个肉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产生怀疑。因此,媒体应高度重视信息对称问题,加大对辨别食品安全知识的报道,使消费者既可以及时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又可以提高食品质量辨别能力,从而减弱其品牌依赖心理。同时,要通过有力的宣传和引导,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从多方面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信息和服务。

2 拓宽信息报道范围,监督力度要加大

2008年以来,新闻媒体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内容广泛,力度日益加大,使得食品反面的种种细微问题带来的大众反应也很突出,人们几乎已经到了谈吃色变的程度,这不利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的制度管理和监督也受到不少的挑战。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我们应该:)第一,既要监督小企业,又要关注大品牌大企业。目前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对象虽不乏大企业大品牌,但总体上还是以小企业小作坊为主但是从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来看,知名大企业和民族大品牌甚至质量免检的标签也并不意味着其质量的绝对安全,这一点从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可见一斑。大企业、民族品牌不仅牵涉人数多、涉及范围广,而且代表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一旦出现问题,其影响层面和引发后果的严重程度都远远超过小企业小作坊。从这个角度来讲,媒体对大企业大品牌实行合理监督,更符合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大企业大品牌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二,既要监督国内企业和民族品牌,又要关照到洋品牌和跨国企业的质量问题。媒体只着眼于对国内食品企业的监督和曝光,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民众对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的信心,催生其对洋品牌的盲目信任和追捧。目前国内奶粉行业的现状就是极好的例证。从2004年的阜阳奶粉事件到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国人对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的信心严重受挫。此后接连不断关于“三聚氰胺奶粉复活”的报道,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事实上,人们对洋奶粉的营养成分和质量安全状况知之甚少,主要是依靠奶粉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来进行判断。媒体对于洋品牌和跨国企业监督的缺失,造成信息的严重失衡,使得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认知出现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在理解和选择上的误区。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由食品供应安全向食品质量安全转变期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在食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来的全球性问题。媒体工作者作为“船头的了望者”,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工作任重道远。媒体既不能错设议程扰乱受众认知造成社会消费恐慌,也不能畏首畏尾放弃自己的监督职责。对此,媒体应保持科学的认识和冷静的判断,采取多种策略从多方面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报道,用发展的思维和平衡的理念,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的食品消费环境,正确引导民众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R/OL].

相关热词搜索: 食品安全 现状 策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