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就有“宠物情结”。作为最忠实的玩伴,宠物不仅能带给孩子欢乐,而且对培养孩子的爱心及责任感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养宠物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传染疾病。目前,“宠物病”正以空前的势头向孩子这一弱势群体逼近。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需要补上“宠物病”防治这一课。
宠物传病之秘
宠物为何能传染疾病呢?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诸多病原体的携带者。
先以狗为例,狗至少与18种病原体有关,狂犬病毒就是最古老也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种,可置人于死地。
再说猫,猫的身上同样携带着多种病菌和病毒。以一种被称为弓形体的寄生虫为例,其潜入孩子体内后可引起低烧、头痛、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疲劳以及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另外,猫还能传播巴斯德杆菌,使孩子患上出血性败血症。日本学者曾对90只健康猫进行检查,其中83只猫的口腔和19只猫的爪上都携带巴斯德杆菌。
鸽子如何呢?它们既会飞,又会打哨,可它们的呼吸道中常常寄生着一种被称为“曲菌”的真菌,一旦被孩子吸入,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肉芽肿等病症便会接踵而至。
概括说来,宠物可通过三种方式向孩子“输送”病原体:
第1种方式:皮毛传播。宠物的体毛或羽毛容易藏污纳垢,是病原体孳生的温床。当孩子与其亲密接触时,病原体借机转移到孩子的皮肤、口腔黏膜、眼结膜、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等处,进而引起病症。除了已经提及的狂犬病、弓形虫病外,还有炭疽、结核病、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猫抓病、金钱癣等。
第2种方式:唾液传播。某些病原体要先在宠物体内发育或增殖,待发育成熟或增殖到一定数量后才有致病能力,宠物通过舔舐孩子的皮肤,存在其唾液中的病原体转移到孩子体内,导致鼠疫、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巴贝西焦虫病等。
第3种方式:排泄物传播。宠物的皮屑、粪便、尿液等使食物及水受到污染,孩子误食后感染得病,如皮炎、犬绦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空肠弯曲菌肠炎、肝包虫囊肿等。
第4种方式:空气传播。鸽子、鹦鹉、金丝鸟、相思鸟、红雀、百灵鸟等鸟类宠物的羽毛带有病原体,当它们扇动翅膀或抖动羽毛时,病菌就会散布到空气中,而孩子吸入后就容易患上结核病、鹦鹉热、哮喘等。
“鱼”和“熊掌”如何得兼
孩子尚处于发育进程中,免疫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抵抗病菌、病毒等病原体的能力低下,因而比父母等年龄大的家庭成员更容易受害。调查显示,“宠物病”以2~7岁孩子的发生率最高,而且这类疾病传染性极强,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孩子集中的地方甚至容易引起小流行。
如此说来,孩子的健康与养宠物就难以“两全”了?其实未必,只要做好相关的卫生与保健工作,“鱼”和“熊掌”是能够得兼的。建议将以下几个细节做到位:
⒈优选宠物品种。一是拒绝养那些风险太大的动物,如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家兔等;二是对于狗、猫等宠物,尽量选购健康者,最好送到宠物医院检查,以保安全。
⒉做好宠物的日常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正确饲养,饲料调配全面均衡,合理掌握喂养量及餐数,保证宠物吃得健康。
定期为宠物做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力求彻底治愈。
按时给宠物打预防针,接种好疫苗。
勤给宠物洗澡;避免宠物随处排泄,及时清理其排泄物;定期对家中以及宠物生活区消毒,可选择2%~3%氢氧化钠溶液或5%~10%漂白粉溶液、1%过氧乙酸、0.5%洗必泰溶液等消毒剂。
训练宠物的卫生与生活习惯,尽量使其在固定地点大小便。
避免宠物与其他有病的同类接触。
⒊教给孩子与宠物接触的正确方法,督促他与宠物保持一定距离,不准他用嘴给宠物喂食或亲吻宠物。提醒孩子逗狗玩猫要适度,避免被其抓伤、咬伤、舔伤。禁止宠物舔舐孩子的皮肤及肛门等处。
⒋孩子一旦被宠物伤害,要及时处理伤口。正确方法是:先用肥皂水或2%的新洁尔灭充分冲洗伤口,再用凉开水洗净,涂上碘伏(如用碘酒,则应避开肛门、阴囊等处,以免烧伤),然后立即去医院就诊,请医生做进一步的处置,包括注射狂犬疫苗等。
⒌家有宠物,孩子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感,要考虑“宠物病”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不可延误。
编辑 李心心
相关热词搜索: 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