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在人们心中似乎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遥远的雪域高原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人们对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充满了想象和向往。(图组1-1、2)
在这片土地上,藏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安乐而且幸福。但不久前,一个村子里,这样的生活被打破了。村里飞来了一些不知名的虫子,这些虫子会咬人,大人小孩还有牲口它都咬,一咬一个包,当地藏民称它们为会咬人的“苍蝇”。
会咬人的“苍蝇”,听起来像是很神秘很可怕的一件事,但是,更可怕的是,村民们说,除了咬人,这些“苍蝇”还吃田里的花,吃了这朵,吃那朵,还带来了病虫害,油菜花收成不好,都是“苍蝇”惹的祸。村民们决定把这些“苍蝇”消灭掉,但是,这些“苍蝇”越灭越多,越灭它咬人越厉害。
为了这件怪事,西藏农业部门的专家特意赶到这里。
西藏农业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覃荣说,因为藏民以前见得特别少,不知道学名叫什么,听声音挺像苍蝇,它们蜇人、蜇牛,便认为是一种害虫。就叫它会咬人的“苍蝇”。
苍蝇会吃花,会使油菜减产,这是件大事,但当专家来到村里时,发现村民们所描述的会咬人的“苍蝇”、会吃花的“苍蝇”,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蜜蜂。(图2)
在内地养蜜蜂很多,为什么高原上的藏民们连认识都不认识蜜蜂呢?
西藏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气温偏低,空气稀薄,在自然条件下,不适宜蜜蜂生存,藏族同胞也就从来没有见过蜜蜂。
覃荣说,西藏也不是没有蜜蜂,在低海拔的地方有一些野生的蜜蜂,但高海拔的地方确实没有。过去西藏很少宣传有关蜜蜂的知识,牧民对蜜蜂知道得很少,不光村民,很多领导都不了解。
在专家看来,西藏大部分地区没有蜜蜂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为西藏地形复杂,生态类型繁多,植物种类丰富,这里150多科,5000多种植物中,约有2000种是蜜蜂采蜜的对象。油莱、荞麦、白刺花、微孔草、直立黄芪等大量蜜源植物都是无污染天然蜜源。如果西藏高海拔地区有了蜜蜂,还能为蜜源植物起到增加授粉,帮助繁殖的作用。(图3、4)
覃荣说,因为西藏没有传播昆虫,很多东西没法生产,向日葵在西藏结实率很低,油菜因为风吹可以传播一部分花粉,但油菜籽亩产量才一百多斤,有很多不结籽,就是缺少传播昆虫。
西藏山南地区农牧局产业办主任罗宏鹏说,山南地区的油菜面积7,2万亩、大叶型油菜5万亩,蜜蜂的蜜源相当充分。没有养蜂前,主要靠其他昆虫,养蜂以后,他们在小区做过统计,增产效果明显,大概增产10%。
事实上,在村民眼里,会咬人、会吃花的“苍蝇”完全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不仅不会吃花,也不会带来病虫害,反而能增加植物的产量,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在大自然中,对于大多数种子植物而言,蜜蜂无疑是最好的传播花粉者。
罗宏鹏说,群众在油菜地里工作时遇到蜜蜂蜇人,感觉蜜蜂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些阻碍,同时,因为不了解蜜蜂,总觉得蜜蜂在啃食他们的油菜花,对油菜的产量会有负面的影响。
此前,因为藏族同胞没有见过蜜蜂,再加上蜜蜂蜇人,村民们一开始都不喜欢,但听说蜜蜂是益虫,大家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件新事物。但是,还是有一件事情让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蜜蜂以前没有,现在有了呢?
1975年,周总理曾委托中共中央赴西藏代表团,将一部富有启发性的影片《养蜂促农》送给西藏人民,希望西藏能利用丰富的养蜂资源,发展养蜂生产,以增加人民收入和改善生活。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进藏考察西藏蜜源资源和蜜蜂资源,提出了在西藏发展现代科学养蜂的建议。
20世纪90年代,尝试养蜂的蜂农由于没有掌握好当地的气候和蜜源特点,蜂群饲养全部失败。
一直以来,西藏养蜂是一道难以攻克的难题。会咬人的“苍蝇”飞不上青藏高原。
首要问题是解决蜜蜂的越冬问题,藏区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的研究人员决定开展蜜蜂养殖技术越冬适应『生试验。
覃荣说,当时在拉萨做了试验,科研型的试验主要包括育王的一些技术,因为西藏育王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包括时间的选择上,因为怕蜜蜂在西藏越不了冬,最开始包括地窖、库房、山里都做过试验,观察研究蜜蜂怎么越冬。
因为西藏此前没有养蜂的历史,养蜂完全凭感觉,一个是越冬;另一个是蜜源。一到冬天,蜜蜂主要靠糖喂养。尝试了各种蜂种,有的蜂种挺不过冬天,有的蜂种刚上高原就死掉一大半,经过各种考验,最后,意大利蜂最受欢迎。
覃荣说,最开始的试验田是在拉萨堆龙德庆县,在那里培养了3户蜂农,试验包括能不能越冬和产量的一些情况。试验一年后,开始考虑引进意大利蜂。(图5)
2005年,西藏农科院蜜蜂课题组开展了为期3年的“高原养蜂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决定引进130箱意大利蜂。因为它具有不怕光、产育力强、越冬性较强、对大蜜源采集力强等特点,是一种强势蜂种。这便是村民们说的会咬人的“苍蝇”。
目前,西藏的蜂农已经克服了技术上的障碍,但是,关于蜜蜂的知识以及村民们观念上的改变却还需要时间。
乃东县结巴乡乡长普布说,以前这里有一些蜜蜂,人们只知道它蜇人,还误认为对油菜的产量有影响,不知道它的好处,没有人去养殖。我们准备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让乡亲们投入到养殖行业中来。
覃荣说,西藏正式把蜜蜂引进来,虽然道路很艰难,但毕竟在西藏是首例,填补了西藏养蜂史的空白。目前,西藏已生产出自己的蜂蜜。(图6)
随着意大利蜂的引进,西藏沉睡已久的天然蜜源资源开始得到利用,西藏高原地区走出了养蜂技术和致富的第一步,这些会咬人的“苍蝇”为西藏牧民带来了福音。
相关热词搜索: 苍蝇 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