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抽取其中的48例和50例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组中有男28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579±143)岁;健康组中有男29例,女21例,年龄44~76岁,平均(567±135)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展开Mb、cTnI、CK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检测时机分别在发病后1~4 h、4~8 h以及12~24 h。
122 检测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的静脉血3 ml,经肝素锂抗凝后混匀,离心处理后对血浆进行分离,经化学发光免疫系统对Mb、cTnI水平展开检测,而CKMB检测则是采取我院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上所有检测操作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Mb、cTnI、CKMB检测结果均采取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Mb、cTnI、CKMB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详见表1。
22 Mb、cTnI、CKMB联合检测诊断阳性率 经统计,在发病后4~8 h对Mb、cTnI、CKMB展开联合检测的诊断阳性率高达100%。详见表2。
3 讨论
在健康人血清中,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含量均相对较低。肌红蛋白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由于其心肌发生严重受损,从而使大量的肌红蛋白进入到血液中,致使血清中肌红蛋白水平升高[2];肌钙蛋白为心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蛋白质,其具有显著的对心肌细胞的收缩进行调节的功能,在患者出现缺氧或者是缺血后,会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得以升高,致使游离性的肌钙蛋白穿过细胞膜,进入到血液中,使血清中肌钙蛋白含量得以增加。因此对上述心肌标志物展开联合检测,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3]。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作者发现,急性心急梗死组患者在发病后1~4 h、4~8 h以及8~24 h时的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逐渐升高。并且三者联合的诊断阳性率较两两联合的诊断阳性率高。由此可知,对心肌标志物展开联合检测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做出早期诊断,结果可靠,值得关注。
参 考 文 献
[1] 林伟强.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价值.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4(03):258
[2] 林敏.联合检测心肌分子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右江医学,2008,36(04):422
[3] 杨缜.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及其床旁检测技术.国际医学检验杂志,2008,29(06):520.
作者单位:471600 河南省宜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相关热词搜索: 心肌梗死 心肌 诊断 检测 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