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CCTV和IVT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航道监管的运用

论CCTV和IVT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航道监管的运用

时间:2025-08-02 13:38:12 浏览次数:

【摘 要】文中介绍了浙江省内河CCTV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内河水域应用CCTV视频监控存在的不足,探讨智能视频技术在海事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开发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系统建设;使用问题;海事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CCTV视频监控(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CCTV视频监控技术已在内河水域广泛使用,并成为了内河水上安全、应急、搜救的重要技术手段。

智能视频技术(IVT,Intelligent Video Technology),属于计算机视觉(CV,ComputerVision)与人工智能(AJ,Artificial Intelligent)领域研究的一个分支,融合了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等多项技术,其发展目标在于在监视场景与事件描述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ⅣT核心部分是通过分析视频,检测其中的运动目标,识别并跟踪目标,对异常事件作出判断后进行报警。

CCTV系统中摄像头和视频传输技术解决了“眼睛”的问题,而智能视频系统或设备则可以看作人的大脑。由于ⅣT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相对滞后,而智能视频监控已经成为网络化视频监控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有理由相信,ⅣT将在海事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浙江省CCTV系统建设的现状

浙江是水运大省,全省内河航道近千条,航道里程一万多米,拥有京杭运河、杭申线、长湖申线、乍嘉苏线、杭湖锡线、六平申线、钱塘江等干线航道,内河营运船舶数量常年保持在三万以上,船舶数量多,管理面广、量大。基于这一背景,浙江内河船舶综合监管系统便应运而生,该系统主要通过CCVT技术的应用,全面对船舶实施自动识别和动态化综合监管。

浙江内河通航水域船舶流量较大,部分航道等级偏低,船舶运输技术状况不佳以及水上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给地方海事机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CCTV的推广使用改革了陈旧传统的管理模式,发挥了CCTV实时、远程、直观等特点,进一步延伸监管领域,延长监管时间,优化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事监管量与监管资源不对称的矛盾。

2 CCTV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内河航道里程较长,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出现个别航段狭窄、弯曲、险浅,且船舶尺度相对小,船舶种类复杂,船舶数量较大。客观因素导致了海事CCTV系统视频源的海量化,而有限的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利用这些视频监控信息,使CCTV系统有时扮演一种事后“录像查询系统”的角色,难以达到“实时监控,即时反应”的目的。

虽然CCTV系统使海事人员能够在不身处现场的情况下通过摄像头看到现场的情景,但CCTV系统智能化程度不高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由于依赖海事值班人员去监看视频,结果是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甚至会疏忽掉重要的监控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监控视频录像是按监控点和时间进行检索,急需调用一段特定的监控视频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此外,监控录像的查询方式只能满足快速观看方式的查找,对特定目标无法实现自动检索。而IVT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视频画面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建立多种索引关键点,过滤掉用户不关心的信息,为监控者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从而提高监控整体效能。

3 IVT在海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ⅣT的应用大体上可以分为安全相关应用和非安全相关应用两大类。安全类相关的应用是目前智能视频的主要应用,这些应用主要作用是协助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安全部门提高公共环境的安全防护。非安全相关类的应用,可以被看作管理和服务的辅助工具,用以提高服务水平。

自2008年引进了以色列研发的一套智能监控系统,包含Cortex网络智能管理平台、Trigger4路嵌入式DSP主机、Behavior-Watch Products“智能识别”产品(基于PC版的),经过2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IVT技术的日益成熟,在海事管理方面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3.1 船舶流量的统计和控制

船舶流量数据是海事安全监管的基础性数据,通过人工统计或者是通过船舶签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准确性、及时性均存在不足,而利用ⅣT对辖区船舶流量的实时统计具有明显的优势。

利用IVT实现辖区船舶流量的数据智能统计分析,可以统计出船舶总流量,各船种船舶数量的比例,通航区域内船舶密度。海事人员可以进一步分析辖区船舶交通流特点,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例如,根据辖区枯、洪水季节实时船舶流量信息,制定船舶分流、错时、错峰的控制措施,既最大限度提高通航效率,又有效确保航道畅通与航行安全。

3.2 船舶的识别和重点船

船舶的识别包括对船名、船舶类型、航行状态和其他与安全有关信息的识别,并基于船舶识别实现对特定船舶的跟踪。例如,对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实施智能跟踪服务,此外,对违章船舶能实现智能识别和追踪管理,利用船载设备与岸基设施的数据交换,识别目标船舶的静态和动态数据,拓宽了海事交通管理信息网。

3.3 预警响应的实现

IVT可以提高海事在“预控”方面的能力,加强海事管理在“防”方面的手段与水平。例如,在CCTV中设置桥梁附近水域为重点监控区域,并建立船舶大小模型,设置相应的预警规则,预定大小船舶驶入重点监控区域时发出预警信号,同样可以根据需求设定预设区域的控制、视频移动侦侧等条件,让监管人员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并做出反应。

3.4 智能识别非法行为

传统的CCTV主要依靠海事值班人员来判断具体船舶的行为,由于船舶数量、种类、动态较繁杂,人工识别的效率较低。可以将移动侦测技术运用到海事管理中,例如,对于禁停水域通过设置船舶静止时间范围来实现对船舶违章停靠的智能化监控,而对于重点船舶特别是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航行的船舶的监控,可以通过设定特定区域物体移动即进行报曹进行智能化监控。

3.5 融入海事管理平台

IVT的优势在于对视频图像的智能化处理,可以将不同监控平合图像统一格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并且与GPS系统等利用接口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将宏观调控与直观监管有机结合起来。融合先进的视音频编解码与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兼容数字/模拟监控设备,提供集图像监控、报警联动、集中存储、定位跟踪、GIS、事故分析于一体的视频监控功能,满足对图像资源统一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区域集中实时监控、区域日常巡查、图像资源相互协作共享等应用。

3.6 推进主动式信息服务

IVT不仅可以成为海事水上安全监管的利器,而且能够应用到航运信息服务领域。例如,通过与可变情报板结合显示各时段相关水域的船舶通航信息,过往船舶可直观、及时掌握水域船舶流量、管控状态等信息,可以通过IVT收集分析船舶的营运信息,给船舶经营提供一些建议性服务。

4 IVT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智能视频不是万能的

智能视频系统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无论其设备多么高级或者算法软件多么先进,都不是万能的。人们认为智能系统能做到的与智能系统实际上能做到的,两者之间有差距。IVT在海事管理方面的应用需要海事一线执法人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已有功能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新的设想,使海事智能化视频系统不断改进完善。

4.2 智能视频系统的开发要有海事特色

IVT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品并成功应用于实际安防工程系统,在海事管理应用方面需要有一个专业开发的团队,经过协同的工作才可能成功。海事管理人员应当发挥海事专业技术的优势,提出功能需求井参与开发。要实现智能视频系统的功效最大化,必须将海事管理的特色纳入到开发体系中,在遵循各种标准协议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5 结束语

智能化是视频监控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视频监控设备比普通的网络视频监控设备具备更加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智能因素,因此可以为海事管理提供更多高级的视频分析功能,可以极大的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并使视频资源在海事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航道 监控系统 监管 技术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