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构建和谐水利做法探讨

构建和谐水利做法探讨

时间:2025-08-01 17:39:42 浏览次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在“十一五”期间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它对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解决困扰我们多少代人的“三农”问题,构建城乡一体、和谐稳定的现代文明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应当花大气力、下真功夫抓好这件大事。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的水利部门,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在构建和谐水利上下功夫。

构建和谐水利要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发挥水利资源最大效用。构建和谐水利,首先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现有水利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就我们茅山老区而言,农业生产举足轻重,要使老百姓在粮食生产中做到灌溉自如,必须有较强的排灌能力。

因此,要把河道疏浚、排水沟畅通、渠道衬砌工程、塘坝蓄水工程作为大事来抓,做到涝时水排得出,旱时水吸得进。做好这些工程,老百姓种田需要的水资源才有保障,将给粮食丰收打下扎实基础。我们农村水利站要立足实际,制订好“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为建立和谐水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构建和谐水利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农村水利站作为水利职能部门,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水法》《行政许可法》等,树立全新的法制观念,提高执法能力,正确树立“职权法定,依法行政”的法制观念和“执法为公”的权力观,增强“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切实负起法定职责。当前应继续开展水利法规宣传活动,积极推进“三五”普法工作,正确处理严格执法和优质服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执法与服务相统一,营造良好的水利环境。以公平促平安、促和谐、促稳定,既体现执法必严,又体现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水利要加强水利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建设水准。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全面落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战略任务,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干部职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没工程,在干部职工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打造求真务实的管理环境、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真正把水利站建设成为农民欢迎的部门。

构建和谐水利要强化单位内部制度建设,提高党政组织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驾驭能力。构建和谐水利是一项宏大任务,党政组织应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制定总体规划和具体要求,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要经常分析本单位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等实际状况,及时了解农民兄弟的需求和建立和谐水利的相关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提高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能力。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水利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水利管理的本领、服务工作的本领、维护单位和社会稳定的本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和构建和谐水利的要求有机地结合和统一。

构建和谐水利要端正行风,提高抓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水利意义重大。好的党风政风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在教育手段上,发挥思想教育基础性作用,筑牢拒腐防腐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制度建设上,积极探索推进制度落实和创新,提高反腐倡廉和纠风治乱的制度化水平;在监督措施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在行业风气上,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严肃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我们所期望的和谐水利,是现代化水利系统成为为广大农民兄弟及经济社会、社会团体等提供有效服务的载体,并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谐水利目标将会逐步实现。

相关热词搜索: 构建和谐 水利 探讨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