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探讨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探讨

时间:2025-08-02 07:57:03 浏览次数:

zoޛ)j馝v^5n<ۮ׮o7iQ~w^4m5]ӽiv^4ry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482例阑尾手术患者,其中6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男2例,女4例,患者年龄最大71岁,最小46岁,平均(58.7±5.3)岁。患者临床症状以腹胀、右下腹疼痛、触及包块为主。

1.2 方法

使用日本日立EUB-5500型、日本HI VIISION AVIUS、日本HI VIISION PREIRUS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腹部探头频率是2~5 MHz,高频探头频率设置为8~12 MHz。通过超声仪检查患者腹部,并嘱咐患者在检查时,需保证膀胱的适度充盈,对患者右下腹、腹部、肿块等进行多切面的细致检查,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包块以及包块的形状、边界、位置、血液供应、大小以及内部回声等,观察患者包块周围是否存在积液,若是存在积液,需观察积液量,对患者肠系膜位置的淋巴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声像图检查

患者均开展超声检查,患者肿瘤处在右下腹部位,位于盲端与盲肠之间,大小不同,形态多为长条状或是椭圆形,呈现单房或是多房,纵径在5~12 cm,横径在2~7 cm,肿瘤壁厚,且光滑,不存在粗糙感,透声性不好,且周围存在发炎迹象,无网膜包裹,肠系膜位置未见肿大淋巴结。声像图类型如下:(1)混合性不均质回声型:声像表现主要是囊性回声,包块壁较厚且不规则,少数存在不规则的乳头状突起与斑片状强回声;(2)实质性回声型:包块边界较为清晰,但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偏实;(3)囊性回声型:包块壁规则且壁厚正常,囊液存在良好透声;(4)条索状回声型:主要以条索状、管状回声为主,位于盲端与盲肠之间。

2.2 术前超声检查

由于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属于临床中较为少见的病症,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再加上超声表现不一,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误诊率较高。在本次探究过程中,6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通过超声检查确诊,2例患者误诊为右下腹包块,1例患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患者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2.3 病理资料与临床手术

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在手术过程中,在患者回盲部均存在囊实性或是囊性肿块,表面呈现炎症与充血状态,少数患者存在脓苔,且和周围肠管相粘连,质地较软,肿块剖开内部组织是胶冻状,内壁属于毛糙或者是光滑,存在局限性增厚,有的向内隆起,少数结构属于乳头样增生。6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均是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个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钙化与异型增生。

3 讨论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少见,发病率较低,占阑尾手术切除总数的0.20%~2.01%[4]。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腺上皮表现出腺瘤性或者是不典型增生息肉,对阑尾造成阻塞,导致粘液潴留在患者阑尾腔中。肿瘤能够将浆膜层穿透,以腹膜后黏液性或是阑尾周围存在肿块为主要临床症状,患者还可伴有结肠肿瘤与卵巢粘液囊腺瘤。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在临床上的症状不明显,普遍是在体检或者是其他手术治疗中发现,且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并发症与阑尾炎症状较为相似[5]。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治疗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主要是因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多并发肠坏死、肠套叠、坏死出血、肠梗阻以及髂静脉栓塞。囊肿破裂会导致患者腹腔出现癌变或是种植性假粘液瘤变。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治疗彻底难度较大,会给患者带来长时间的痛苦,5年生存率低于20%,因此大部分学者均认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偏向于恶性。在临床治疗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因此需保证患者病灶切除的完整性,因此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早期诊断与诊断准确率极为重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见图1。

我国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诊断中,普遍使用超声手段进行检查,但是超声在探查过程中,虽能够发现肿块,但是无法确诊,也无法通过诊断标准进行明确。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项:(1)肿瘤常见于患者右下腹,且肿瘤位置较为固定;(2)肿瘤多属于多房或者是单房,形状多是椭圆形或是长条状;(3)肿块位于盲端与盲肠之间,肿瘤壁上的血流量较少,局部存在点线状的血流信号;(4)肿块大小各异,横径普遍>2 cm;(5)肿块壁较厚且光滑,内部具备絮状光点、透声差等特点,少数存在钙化趋势;(6)肿块附近存在炎症,且反应较小,不存在网膜包裹,肠系膜位置没有重大淋巴结的存在[6]。在本次探究过程中,2482例阑尾手术患者中,包括6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均是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现,在回盲部发现囊实性或是囊性肿块,表面呈炎症与充血状态,部分患者存在脓苔,且和周围肠管相粘连,剖开内部属于胶冻状组织,内壁或毛糙或光滑,存在局限性增厚,有的向内隆起,少数结构属于乳头样增生。6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均是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个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钙化与异型增生。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主要是与阑尾炎进行鉴别。在超声诊断中,阑尾炎主要是阑尾增大,横径一旦超过6 mm,即可判定为阑尾炎,一般情况下,阑尾肿块一般均<2 cm,且存在层次清、壁厚以及黏膜下明显增厚等特点,肿块内部不存在回声区、虫卵以及粪石等回声团块,患者腹腔中存在肠系膜淋巴结或者是积液。阑尾周围脓肿的包膜不完整,或者是网膜、腹膜以及肠管等,且形态不一,多包裹于患者阑尾,周围存在网膜包裹,肠系膜中存在肿大淋巴结,同时女性患者还需区别于卵巢囊肿,女性患者右侧盆腔中存在清晰分界的卵巢组织,即可用于判别[7]。

通常情况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都是在术中或者是术后进行确诊的,术前确诊的难度较高,且误诊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在临床治疗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较为少见,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断经验较为缺乏,本次探究中的6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误诊现象,误诊率为83.3%,其中2例患者误诊为右下腹包块,1例患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患者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与卵巢肿瘤、结肠肿瘤同时存在的话,大大增加临床诊断难度;若是患者存在蒂扭转,其和盲肠相连位置无法清晰显示,而在穿孔过程中,又会造成患者周边组织的粘连,形成假粘液瘤,和包裹性积液、阑尾周围脓肿的鉴别难度较大,因此误诊率较高。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08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82例阑尾手术患者,其中6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由超声进行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表现不一,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误诊率较高。6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超声诊断准确率是16.7%,误诊率是83.3%,与张颖凤[8]的探究结果极为相似。

综上所述,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术前诊断误诊率较高。超声诊断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肿瘤的位置、器官、大小、形状、周围组织以及粘连情况等信息,医务人员需与患者临床诊断、表现等进行结合,以全面诊断,降低患者的误诊率,保证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娜,吴鹏西,周锋盛,等.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表现与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4(12):2029-2031.

[2]曹立昆,田国华,杨国民,等.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误诊为卵巢囊肿1例[J].疑难病杂志,2013,47(12):969-970.

[3]孙佳丽.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38(19):71-72.

[4]林春梅.超声诊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80例符合率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0(15):3686-3687.

[5]张志鹏,唐科,廖辉军,等.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诊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18(9):1016-1018.

[6]罗庆华.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对阑尾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58-59.

[7]张希宝,张少军,宋向飞.阑尾粘液性囊腺瘤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2,43(15):51.

[8]张颖凤.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其临床分型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81-82.

(收稿日期:2015-01-20) (编辑:金燕)

相关热词搜索: 腺瘤 黏液 误诊 阑尾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