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变英主任医师,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副院长兼口腔中心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会员,武警部队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口腔医学会理事。临床工作20年,主要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以颌面部创伤救治及人工种植牙为主要研究方向。擅长口腔颌面外伤的救治和口腔颌面部各种肿瘤的手术治疗,同时对口腔疑难病症,如贝尔氏面瘫、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等有独到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胰腺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使得其相关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胰腺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传统的单纯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而手术治疗的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出现使胰腺疾病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传统的胰腺疾病治疗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往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内镜介入下有了新的进展。因为其具有安全、简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胰腺疾病治疗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指胆道的疾病如:结石、蛔虫、乳头狭窄等引发的胰腺炎的急性发作。我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年发病患者数的60%左右。内科保守治疗约20%左右患者无效,死亡率高达10%。目前认为,对于怀疑或已经证实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或合并有胆管炎、黄疸和胆总管扩张,应在疼痛发作72小时内完成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可清除胆管结石,解除黄疸及胆道,从而迅速缓解病情并减少复发。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胰腺局限、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导致胰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慢性胰腺炎目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治愈。对于慢性胰腺炎治疗的目的:1.解除胰腺梗阻或胆道梗阻;2.缓解胰性疼痛;3.消除假性胰腺囊肿;4.改善外分泌功能;5.防止内分泌功能进一步损害。而内镜下治疗方法如十二指肠乳头及胰管括约肌切开、狭窄部位扩张、胰管内结石取出、胰管和胆管支架置入等,因安全性高、效果好、并发症少基本取代了以往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胰腺肿瘤
胰腺肿瘤内镜治疗主要是姑息性治疗,解除胰管或十二指肠等消化道梗阻,达到胆胰液引流、减轻黄疸和缓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期的目的。如胰腺癌患者80%~90%发生胆道梗阻,引起黄疸等症状。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就能减除梗阻、减轻黄疸起到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对于胰腺癌晚期疼痛,超声内镜下神经丛阻滞、瘤体内植入放射性粒子等方法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症状,这对肿瘤病人很有帮助。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近50%病例伴有急、慢性胰腺炎等情况。具体临床表现为:1、复发性胰腺炎;2、胰性疼痛;3、梗阻性黄疸。过去对此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40%~60%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恢复后可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率在20%~40%。胰液聚积在胰腺内部或胰腺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内无上皮,故称之为假性囊肿。它除了引起慢性胰腺炎的一般临床表现外,还会导致胆管和上消化道阻塞,如果继发感染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胰腺假性囊肿如果保守治疗效果差,囊肿无明显消退或继续增大,或有胆管和上消化道阻塞表现,或继发感染、出血、囊肿破裂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内镜下干预治疗。如果囊肿不成熟、囊肿内出血、怀疑恶变时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
依据囊肿是否与主胰管相通,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1.囊肿与主胰管相通时采用支架引流方法;2.囊肿与主胰管不相通时采用经胃十二指肠壁引流术或囊肿胃造瘘术。
胰腺分裂症
胰腺分裂是一种先天性胰管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是:1.慢性胰性疼痛;2.急性复发性胰腺炎;3.慢性梗阻性胰腺炎。目前内镜治疗主要为副乳头切开或放置内支架引流,症状缓解率达83%~90%。取代了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胰腺分裂的首选方法。
总的来说,内镜下胰腺的介入治疗为胰腺疾病的治疗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相关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安全性高、效果好、花费少的特点决定了其光明的发展前景,必将成为胰腺疾病治疗的一个有力手段。
相关热词搜索: 胰腺 疾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