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我国茶叶生产的实际,从抗性品种的选用、深耕培土、茶树修剪、茶叶采摘、生物多样性、农药和新一代高新技术喷雾器的选择方面,综合叙述了茶园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生态园中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良好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60X(2014)21-0044-02
Control Techn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in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YU Xiang-shuai,RAN Long-xun,LANG Ming-zhi,CAI li
(Yunna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Tea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nghai 666201, PRC)
Abstract:Combining actual tea production, summary 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tea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as made from the selection of resistant varieties, deep soil, tea tree pruning, tea picking, biodiversity, the choice of pesticides and a new generation of high-tech spray aspects. This w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a goo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control of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生态茶园指茶园中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通过立体复合栽培,人为创造多物种并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茶园[1]。生态茶园产出的茶叶品质优异,售价高出普通茶10%以上。生态茶园能显著提高生物能产出密度,生物能产出密度可达纯茶园的2.16倍。茶园生物多样性受到保护,可促进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调控;茶园土壤有机质丰富,可保持茶园的水土资源[2-4]。生态茶园中病虫害的防治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总结了生态茶园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期为茶叶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
1 选育选用抗性品种
选育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茶树病虫害最有效的途径,可以减少喷施农药,降低茶叶和土壤中农药的残留,减少环境污染,为生态茶园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冉隆珣[5]等报道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对茶饼病均表现抗病性,扈克明[6]等报道云抗10号、矮丰和云瑰对茶园小绿叶蝉具有较强的抗性,矮丰是对小绿叶蝉抗性较强的理想品种。曾莉[7]报道文家塘大叶茶、大厂大叶茶、景谷大叶茶等16个品种对茶轮斑病均表现中抗。各茶区可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气候和环境条件等,选择种植不同的抗病抗虫品种,以达到有效防治茶园病虫害的目的。
2 深耕培土和茶树修剪
不同的茶树病虫害越冬的场所不一样。茶尺蠖、茶蚕等害虫,茶饼病、茶轮斑病、茶白星病等病菌在枯枝落叶层、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防治这类病虫害可以结合冬季深耕、根际培土将其埋入土中阻止其羽化出土,使其腐烂死亡,同时也将地下害虫的幼虫暴露于地面,使其不适应环境或遭天敌捕食而死亡,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茶树修剪、疏枝清园不仅可以清除带有病虫的枝叶,降低越冬病虫基数,还可以促进茶园通风透光,有效防治病虫害。
3 茶叶采摘
对于危害嫩梢嫩叶的病虫害,通过结合茶叶生产实际和生产需求,分批多次勤采,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其发生和危害,王国华[8]报道及时采摘可以使假眼小绿叶蝉的虫口增长率下降50%。
4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茶树病虫害
纯茶园容易诱发病虫害,物种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茶园病虫害的发生,冉隆珣[5]等报道单一茶园茶饼病危害比茶林间作茶园严重,单一茶园中茶饼病的发病率为20.41%,而茶林间作茶园中茶饼病的发病率为15.76%。因此在开垦新茶园时,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适宜种植的林木种类,在茶园周围或茶园内间作套种一些果树和经济林木,间作密度和间作树种的选择要根据其树种和茶树的习性而定,使其达到预期的生态效果,有效的调节茶园病虫害的发生,不能盲目地只追求经济效益。如可以选择胶-茶间作、樟-茶间作、灯台叶-茶间作、沉香-茶间作和芒果-茶间作等。
5 药剂防治
多年来植保工作者筛选出部分生物源农药可有效防治茶园病虫害,茶农或从事茶叶生产的企业可以结合本地的气候环境条件有选择性的施用:爱禾0.3%印楝素防治小绿叶蝉用300~500倍液,防治茶黄蓟马用300~600倍液[9];云菊防治小绿叶蝉用1 000~1 500倍液[10];1.2%烟碱·苦参碱可溶性溶剂防治茶小绿叶蝉,使用浓度以1 000~600倍为宜,用水量50~65 kg/667m2,
7~10 d后再喷一次,能有效控制该虫危害[11];苦参碱防治茶小绿叶蝉用1 000倍液[12];绿颖防治咖啡小爪螨适宜使用浓度为50~200倍液,施药2次,间隔时间为7 d[13];
绿颖防治茶饼病经济有效的使用浓度为50倍液[14];还可以用苏特灵防治茶小绿叶蝉和茶茸毒蛾[15]。矿物源农药则用于冬季封园[16]。
6 物理防治
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效果较好,蔡丽等[17]报道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害虫年减退率为22.9%~43.8%。熊杨才等[18]报道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可诱杀害虫48.8万只/d。黄色蓝色粘虫板(纸)诱杀茶园害虫,用20张/667m2黄色蓝色粘虫板(纸)就能有效控制茶园害虫的危害,而且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7 喷雾器的选择
经田间药效试验,采用静电喷雾器喷药,雾滴细而均匀,并能有效吸附于茶叶正反面,在节水25%的情况下,对茶园害虫防治效果比用常规喷雾器提高5.36%(天王星防治茶小绿叶蝉)和5.86%(除虫菊素防治茶小绿叶蝉),对茶园病害的防治效果比常规喷雾器提高22.59%(多菌灵防治茶轮斑病)。同时,喷药作业由蓄电池提供动力完成,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工;在多种喷头组合使用时,静电喷雾技术可应用于各种类型茶园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沅江,羊柏娥. 加快湖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2009,(6):107-109.
[2] 林艳萍. 生态茶园创新种植模式的探讨[J]. 茶叶科学技术,2009,(2):
30-31
[3] 田永辉,梁远发,王国华,等. 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J]. 茶叶科学,2001,21(2):170-174.
[4] 田永辉,粱远发,王国华,等. 人工生态茶园光效能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4):25-27.
[5] 冉隆珣,玉香甩,曾 莉,等. 云南大叶种茶树茶饼病发生及防治研
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3):651-654.
[6] 扈克明,张艳梅,王佳芳,等. 不同茶树品种间小绿叶蝉类群数量动态与抗虫性比较[J]. 茶叶科学,2003,23(1):57-60.
[7] 曾 莉. 云南大叶茶种资源抗茶轮斑病初步鉴定研究[J]. 云南茶叶,1991,49(2):36-38.
[8] 王国华. 假眼小绿叶蝉在茶梢上的种群变化与采茶防治[J]. 贵州农业科学,2000,28(4):17-20.
[9] 冉隆珣,刘德和,王琳等. 爱禾0.3%印楝素防治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药效试验[J]. 中国茶叶,2004,26(1):41-42.
[10] 冉隆珣,汪云刚,玉香甩,等. 云菊防治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 云南茶叶,2005,(2):33-34.
[11] 蔡 丽. 1.2%烟碱·苦参碱可溶性溶剂防治茶小绿叶蝉初探[J]. 茶叶科学技术,2008,(4):49-50.
[12] 何青元,殷丽琼,凌光云. 苦参碱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 福建茶叶 2003,(4):8
[13] 肖强,曾 莉,冉隆珣,等. 绿颖防治咖啡小爪螨田间药效试验[J]. 中国茶叶,2006,4:39.
[14] 冉隆珣,玉香甩,曾 莉,等. 绿颖防治茶饼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J]. 福建茶叶,2007,(3):9.
[15] 汪云刚,李良春,玉香甩,等. 苏特灵及其混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茸毒蛾药效试验简报[J]. 云南茶叶,2003,117(1):16-17.
[16] 殷丽琼,何青元,玉香甩,等. 矿物源农药在冬季封园中使用效果简报[J]. 云南茶叶,2004,(1):17-23.
[17] 蔡 丽,汪云刚,冉隆珣.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效果试验[J]. 中国茶叶,2008,30(12):20-21.
[18] 熊扬才,李章根,李清平,等. 频振式杀虫灯在茶园的应用初报[J]. 蚕桑茶叶通讯,2007,130(4):40-41.
(责任编辑:卢红玲)
相关热词搜索: 茶园 病虫害防治 生态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