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期农业园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农业园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5-08-01 14:14:05 浏览次数: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慈溪市中北部国家投资土地项目的农业园区,通过土地平整,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水利配套、旱涝保收”的目标,区域面积大,仅桥头和逍林两镇,面积有1819.8公顷。近年来各级部门重视农民教育工作,但对农业园区农民教育培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从园区教育培训现状、不足,用新思想、新载体、新方法、新途径组织农民教育,助农业现代化。

一、现阶段农业园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现状

1.农业园区及从业人员现状

新阶段农业园区是指2002年开始利用国家投资资金,园区位于慈溪市中北部、中横线两侧,现涉及到桥头、逍林、掌起、龙山四镇,并将不断扩展到全市其他乡镇(街道)。区域面积大,仅桥头、逍林两镇面积就达1819公顷。园区整理前该地形高低不一,地貌复杂,道路狭窄,农田基础设施匮乏,沟壑纵横,河流流向紊乱,土地分割成零碎地块。当地曾有句老话:“看看对过,走到昼过”,农民不得不借助小船进出。耕作条件差,生产环境恶劣,导致该畈土地抛荒严重,影响了土地种植率和产出率。现今,通过对废弃池塘、高低不平田地,弯曲道路的土地整理,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水利配套、旱涝保收”的目标。

改造之前,园区农业涉及千家万户,农户耕地面积少的几分几厘,多的几亩,而今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千亩以上仅桥头农业园区就有3家,规模经营户286户,百亩以上大户34户。其中本镇务农157人,外来务农工418人。本镇务农人员中18~30岁的8人,31~40岁的18人,41~59岁的46人,60岁以上的99人。外来农务工中,18~30岁的49人,31~59岁的162人,60岁以上193人。从业人员存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低下、文化程度以小学、文盲、半文盲为主。长期从事几亩、几分传统农业耕作,少数农民的实用技术还比较缺乏。特别是对新技术学习不够、掌握不够,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运用技术脱贫致富的本领不够强。本镇园区农业从业人员以五六十岁为主,一方面不愿自家几分几亩耕地流转,另一方面缺乏农业技术,农业效益低下。

2.园区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如组织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绿证等各类培训,对园区的教育培训主要表现在(1)乡镇成校组织园区从业人员进行绿证或实用技术培训;(2)农民根据自身需求学习改进农业种植技术,但由于本身的文化素质对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差;(3)根据客户定单说明进行学习、指导,许多农户从业者年龄大,长期从事传统农业对新事物不愿接受,往往采用老办法、老方法,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效益;(4)农户学习重视产量的提高往往忽视对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业、无公害知识了解甚少。所组织的教育培训的内容上也往往围绕蔬菜种植、瓜果栽培技术型培训,如成人学校组织的绿证(蔬菜)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单一、适用某一家农场或农户。往往忽视对农户观念转变的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和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的学习。(5)教育培训往往集中于某一时段,应付式的组织教育,没有根据农时特征、农业工作特点开展教育工作。(6)农民教育培训尚未形成制度化,教育培训随着上级部门下达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二、加大园区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用新思想教育新农民,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引导和教育农民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等传统观念,破除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思想,确立勤劳加科技才能奔小康的思想。用新技能武装新农民,不断提高致富的本领。努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让农民逐步掌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现代信息知识和农业知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彻底屏弃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为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五型”农民为目标,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培训,用新思想、新载体、新方法、新途径教育新农民,努力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生产技能和创业能力的提高、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农业现代化。

园区农业种植规模不同于传统自结自足的几亩、几分田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快土地的二次流转,聚拘农业产业要素。农民教育培训助园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有必要对园区农民进行正面引导,使其既思想解放、转变观念、适应农业大发展趋势;有必要对农民输入“新的理念”,使其跳出传统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有必要对农民进行“耳濡目染”,使其对传统文化既能传承,又能拓展,适应文化大融合趋;有必要对农民进行“实战演练”,使其既能适应国内发展,又能迎接全球挑战,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三、进行园区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意义

1.对园区农民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可提高农户文化素质和农场主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农场大户在整地、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环节上突破了传统作业模式,实行机械化操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农事操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安全检测体系,制定蔬菜基地田间管理,安全用药管理,农药购买使用等相关生产性制度,切实改变以往的传统劳作方式。利用园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这个平台,定期对农户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生产、业务方面的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2.园区农民教育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化产业化进程。通过农场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做到了种植结构优化,布局科学合理。形成“绿色种植、连片种植、订单种植”的特色产业。目前,已有4家农场面积3751亩通过国家无公害基地认证,12只注册农产品商标,2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定。受园区影响可带动力周边种植户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3.园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了农场主及农户土地集中经营农业增效的意识,推进规模经营,加快了土地流转,加快了园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要向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生产经营主体决定发展模式和水平。

4.园区农民教育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园区农民教育促使桥头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提高了园区知名度,带动农业销路。如桥头镇园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的重视,浙江省政府副省长茅临生,省农业厅厅长孙景淼,宁波市政府市长毛光烈,副市长陈炳水等领导先后考察指导。宁波日报、慈溪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专题报道,园区先后被评为省、市“无公害生产基地”、“蔬菜出口创汇基地”、“科技星火示范基地”。许多农产品公司慕名前来洽谈业务,从而进一步增加园区农民的创收之路。

四、园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与措施

1.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重视

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是有效组织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条件。要落实专项资金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如桥头镇政府下拨了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电信、广电等部门实施远程教育“网线铺设”,购置桌椅、配备多媒体设备建起了“培训教室”。为园区教育培训的开展打下了硬件基础。教育培训要落实组织结构、形成制度、落实专项资金。

2.要积极探索园区农民教育有效方式。

(1)立足贴近农户需求实际,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要根据农业生产时令特点,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做到农忙时少学、农闲时多学,晴天少学、雨天多学,达到“双促进、两不误”的效果。在教学内容上要紧紧围绕广大农户在创业创新中的内在需求,精心编排农民教育课程。

(2)创新教学模式,用心找准“结合点”。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农民教育培训成为农民致富的“助推器”。根据农业园区内的优势品种,可邀请宁波、慈溪的农业专家与农场、农户间“一对一”结对子,通过集中培训和专家田间地头授课相结合办法,使广大农户在收看、学习或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与专家“面对面”进行咨询。目前园区已有6名农业专家与园区农户结成了对子。针对协会会员分布区域广,农业生产过程中急、难问题多的实际,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优势,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对的灵活方式,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培训、购销信息发布、农情信息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农业协会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园区平均亩产从建场时2400元增加到4100元,增幅达70%,成为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助推器”。改变传统课堂教师授课制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广大农户学习设施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等知识,帮助农户更新理念、转变观念,使越来越多的园区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3)开展技能推广活动。一些种植大户通过农民教育培训,引进农业新品种进行试种,成功后组织农户进行推广。基地农民郑涌森学习了水果甜玉米的栽培技术,了解到水果甜玉米的产量和价格远高于普通玉米后,积极引种试种,当年增收10多万元。第二年,他引导周边农户种植350亩的水果甜玉米,一季下来收入就达40万元,农民教育让他真正尝到了“甜头”。

(4)组织拍摄农业电教片,将新品种从落种、育秧、施肥、灌溉、施药、收割等整个流程制作成电教课件,指导广大农户根据课件进行种植,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解决了广大农户对新品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懂、学不会、不敢种等问题。绿基农场主通过课件,改变传统凭经验经营模式,按市场经济科学选种、种田、推广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适用技术,力求使农产品的最终成本降至最低限度,从而起到了提产量促增收、省工本促增收。

(5)拓展教育培训功能应用,共同建设“文娱室”。园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不仅是农民学习新知识的“大教室”,也是广大农户丰富文化生活的“电影院”。可经常为驻地农业工人播放经典影片、传统戏曲、体育赛事等节目,农户在下雨天或晚上前来看书阅报,满足了广大农户对“精神营养”的需求,可成为农户放松心情、加强沟通的好去处。

相关热词搜索: 园区 教育培训 新时期 几点思考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