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掌握邵阳市0~4岁儿童死亡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主要原因,为决策部门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将2008年~2013年监测的全市0~4岁儿童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新生儿、婴儿、0~4岁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95‰、5.57‰、8.53‰较2008年(5.21‰、8.61‰、12.14‰)下降了43.38‰、35.31‰、29.02‰.自2008年以来我市0~4岁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0~4岁儿童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意外死亡、先天异常、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死亡、肺炎。结论 新生儿、婴儿、0~4岁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围产期保健服务与儿童系统管理,加强基层业务培训,提高产科及儿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的广泛宣传,发展社会经济,不断完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是降低0~4岁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0~4岁儿童;死亡原因;死亡率;干预措施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和要求,逐步降低我市0~4岁儿童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及儿童生存质量,对2008年~2013年全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全市九县三区近6年0~4岁儿童为监测对象;对妊娠满28w,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动脉搏动、肌肉收缩等生命体征之一,而后死亡的0~4岁儿童全部要求报告死亡和死因。
1.2方法 按照全国"三网合一"制定的0~4岁儿童死亡监测方法,由全市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专人调查核实,填写统一报表及儿童死亡个案卡,按季报我院进行审核。监测人员都经过培训,调查过程中及时补漏,并进行质控,以确保调查资料准确、可靠和完整。
2 结果
2.1儿童死亡率 2008年~2013年我市0~4岁儿童死亡率为11.06‰,2013年新生儿、婴儿、0~4岁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95‰、5.57‰、8.53‰较2008年(5.21‰、8.61‰、12.14‰)下降了43.38‰、35.31‰、29.02‰。自2008年以来我市0~4岁儿童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
2.2儿童死亡率年龄构成比 2008年~2013年我市0~4岁儿童死亡的人群中的仍以新生儿为主,其中新生儿占(39.22%),婴儿占(67.45%),1~4岁儿童占(32.55%),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而1~4岁儿童死亡年龄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2。
2.3新生儿、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2008年~2013年全市新生儿死亡的前五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死亡、肺炎; 0~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意外死亡、先天异常、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见表3、表4。
3 讨论与分析
3.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反映当地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1],2008年~2013年我市新生儿死亡率为4.33‰,婴儿为7.81‰、0~4岁儿童死亡率为11.06‰,与湖南省2009年监测结果比较,(2009年湖南省新生儿死亡率为4.4‰、婴儿死亡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8‰)我市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高于全省,这与我市处于湖南湘西南地区,全市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落后有关。我市0~4岁儿童死亡率自2008~2013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我市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等都密不可分。
3.2从儿童死亡率年龄构成比分析,我市0~4岁儿童死亡的人群中的仍以新生儿为主(39.22%),其中绝大多数仍为早期新生儿死亡(74.86%),而新生儿的主要死因则是早产低体重;有研究表明,与正常体重的婴儿相比,低出生体重儿在早期新生儿期死亡的危险性高达数10倍[2],而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治疗与控制相对不易,且对儿童的长期健康和成人疾病,寿命均会产生不良影响[3]。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广泛开展切实有效的健康宣教工作,积极预防和控制可能引起早产的妊高征及生殖道感染等疾病;重视研究并推广预防早产的适宜技术,尽力提高胎儿孕周,避免早产。一旦发生早产,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应积极配合尽可能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同时,提倡"宫内转运",即对具有早产因素的高危孕妇,于胎儿出生前,通过宫内转运到上一级医院治疗。各级医疗助产机构应不断提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水平,必须配备复苏设备且处于备用状态,确保每一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专业人员在场,提高新生儿窒息现场复苏率;近年来随着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我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明显下降。
3.3从我市0~4岁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分析,意外死亡明显居首位。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所致死亡无论城市或农村均为第1位死因,均占总死亡的30%以上[4]。儿童意外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期重要健康问题 。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宣传,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降低我市0~4岁儿童死亡率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水平、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计划免疫的普及,许多儿童常见疾病逐步得到控制,疾病死亡率逐年下降,而意外死亡则相对呈上升趋势,这在我市尤为明显,可能因本市经济水平落后,青壮年人外出打工较多而留守儿童缺少看护者以致意外发生增多。大量研究发现,预防是使儿童意外死亡率明显下降的一个最重要手段[5]。在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多关注留守儿童,采用多种形式的安全防护意识宣传,如定期广播、醒目的宣传标语或海报等,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如在危险地带设安全标识与防护装置,加强农药物管理、车辆行驶管理等,普及一些基本急救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对溺水的急救,尽最大努力减少儿童意外死亡的发生。
3.4先天异常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市0~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这与我市经济文化水平落后,人民群众缺乏孕期保健知识,对产前检查及产前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许多研究提示先天异常往往与孕期所处的环境因素、感染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暴露密切相关。因此,应在孕前就开始对准妈妈们进行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胚胎在孕3个月内对各种因素最为敏感,往往一旦发现怀孕有不少孕妇已错过了防范时机。由此提示应重视婚前医学检查,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开展医学遗传咨询,做好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尤为重要,特别在妊娠后第3~8w胎儿心脏发育处于关键时期 ,要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同时,还需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工作;产前检查率,消毒接生率越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越低[6]。在妊娠28w前,发现异常及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先天异常所致的儿童死亡。
3.5加强儿童系统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能力,对于降低0~4岁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表明小儿肺炎与其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儿童系统健康管理,特别应注重婴儿转乳期的喂养指导,以预防儿童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尽可能减少肺炎的发生。由于小婴儿肺炎起病急、变化快,一旦延误治疗很可能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同时还须进一步推行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管理,加强乡村医生的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危重症的识别与救治能力,以便及时转诊,尽最大努力让儿童得到充分的医疗保健服务,减少肺炎的死亡发生,逐步降低我市0~4岁儿童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杨卫平,侯云霞,李岩,等.北京市城东区1990~2001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与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7):437.
[2]Xu B,Rantakallio.Mortality.and hospitailzations of 24-year-old members of the low brith weight cohort in norterm finland[J].Epidemiology,1998,9.(6):662-665.
[3]林良明,刘玉琳,张新利,等.1998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4):217-220.
[4]林良明,等.1991~1993年全国0~4岁儿童意外死亡监测报告[J].中华儿科杂志,1995,33(4):202-205.
[5]刘玲.儿童期意外伤害及预防[J].医学与社会,2001,14(2):32.
[6]郭素芳,王临虹,张文坤,等.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多水平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7):429-431.
编辑/哈涛
相关热词搜索: 邵阳市 死亡 儿童 分析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