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时间:2025-08-02 11:52:43 浏览次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它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们发现今天有许多物种正趋向灭亡,这是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结果。作为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者, 利用校园环境卫生的治理及校园环境的维护活动来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高中学生对环境有关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学习环保知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与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本文就此谈几点尝试:

一、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知识,晓之以理

利用生物学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选编与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扩展知识面。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渗透环保知识,生物教师应把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生物科学基本素养之一。那么,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哪些环境方面的知识呢?这要结合教材内容,突出当今普遍存在的被人们关注的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大气和水体的污染状况、酸雨、森林遭到破坏……让学生了解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哪些活动有关,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大气与水体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不利,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唤起学生对一个利于生存的美好生活环境的渴求。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二、通过对当地环境状况的调查课题的研究,设计模拟环境对生物影响的实验,以事实来说明问题,动之以情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重要内容,是高中新课改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具有意义的课题研究,使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这是学生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师可帮助学生选择与环境有关的课题来研究,如,“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调查当地“环境卫生状况”等内容。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实验,记录所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便可学会与人交流合作,获取许多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与技能。例如,我指导的一个高二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高桥集镇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措施”进行调查研究,他们深入实地考察,对本地生活垃圾现状有了全面了解,总结出以下几点:1、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普遍,这些人的环保意识淡薄;2、河道被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到处是“白色垃圾”;3、排水道成了令人窒息的“臭水沟”;4、公共场所“脏、乱、差”;5、街道虽然有环卫工人天天打扫,但卫生保持做得很差,垃圾天天用车运走,但只是移动了一下位置而已,未作任何处理就将其倒在离集镇稍远一点的权河下游,最终还是没能减轻对河流的污染。他们在讨论交流中,都表示对高桥集镇的环境状况很担忧。通过网络和有关图书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思考,学生们提出了治理高桥镇环境卫生的建议,了解到一些处理生活垃圾的科学方法,深刻理解了“垃圾实际上是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三、从维护校园内教室、宿舍等环境卫生的实践活动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导之以行

通过课堂中环境知识的教学和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有一个利于人类生存的良好环境极为重要。倡导大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学生能够做到的是绿化校园,保持清洁的卫生环境。以往我校每周安排两次大扫除,可是平时看上去还是很脏,并非扫除不彻底,而是卫生保持做得不好,很多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也曾制定了一些卫生保持制度,但效果并不好。自生物课堂重视渗透环境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后,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平日对校园环境的自觉维护行为也触动了有随手扔东西习惯的老师,校园卫生有了明显改观。

围绕环境治理这一课题,结合学校多年来的卫生管理经验,运用学生所学的环境知识和技能,我们研究采取了以下一些重要措施:1.建立校园卫生保持制度。教室每日打扫,清洁区每周四彻底清扫,从而使校园时时刻刻都是清洁的。2.加强卫生宣传动员工作,明确职责和目标。学校以爱委会为龙头,联合政教处,组成卫生管理部,不定时检查校园各个角落,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校园内各通道旁定距放置废屑桶,走廊、楼梯间等处钉有卫生宣传标语牌,醒目而又美观,时刻警示师生爱护校园卫生环境。3.垃圾管理科学化,分类处理校园生活垃圾。校园内的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其中有很多物质是可以再度利用的,在班主任的号召下,各班都建立了垃圾回收利用制度。废纸、饮料瓶、塑料盒等分类存放,统一卖给回收商,其他如果皮、灰屑等经定点堆放处理后可作肥料。通过这样的科学管理,校园十分清洁。

相关热词搜索: 校本课程 利用 环保 资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