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为了培养面向基层医院、血站等检验科的人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临床检验及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工作,同时具备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病理学是是由基础学科通向临床的桥梁,其地位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枯燥性、难度指数较大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学检验;病理学;肿瘤
中图分类号: R-4;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16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73
【Abstract】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is to train laboratory personnel facing grass-roots hospitals,blood stations and other laboratory departments, engaged in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use and maintenance in the production and service front line, and possesses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edical laboratory and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Pathology is a bridge from basic disciplines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importance of its status and the boring and difficult index of learning are well known.Therefore, it is urgent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athology, stimulate students’enthusiasm for learning, cultivate students’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character and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Key words】Medical examination;Pathology;Tumor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功能和代谢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及结局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同时还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1],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临床医学运用病理学的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等方法,为明确死亡原因、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了疾病的防治水平。因此,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医学科学研究等各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病理学又被称之为“医学之本”。病理学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内容。其中,总论内容包括疾病概论,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有利于加深对各论具体疾病的理解。各论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传染病等,阐述了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疾病死因第一位的是恶性肿瘤。而在农村,恶性肿瘤占疾病死因的第三位。恶性肿瘤可好发于任何年龄,对人类的伤害,不仅仅是患者的生命,而且还给患者带来躯体痛苦、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肿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医学科学课题。因此,要精通病理学总论中的肿瘤的内容,为后续各系统中肿瘤疾病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案例分析法及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课程改革优化和实践,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2]。对于三年制普通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以理解、难以记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针对肿瘤的这种教学设计与实施,师生互动及课堂氛围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授课质量。
1 病理学课程设计的依据
1.1 课程性质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功能和代谢的改变)、病理临床联系及结局的一门医学主干必修课程,学习病理学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病理学》既与基础医学中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为后续的《临床检验仪器学》、《临床医学概要》、《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今后能成为从事医学检验以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做铺垫。
1.2 学情分析
检验专业的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90后,对各种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新欢结合临床,其中大部分是女生,学习态度较认真,性格内向害羞不好意思主动回答问题等,男生人数虽少,但是他们在课程上踊跃回答问题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正好可以带动整个班级活跃的氛围,及弥补女生的内向性格,这样整个班级的班风表现得很好。《病理学》这门课程往往在新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设,在经过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后,学生对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到这些内容时,部分学生还是回答不出来或者只能说出只言片语,这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面对不同于高中的教学模式,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现相对较弱,自身的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又欠缺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因此,他们的表现及成绩相对较弱,易出现不良的学学习情绪,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
1.3 考核方式
考核形式采用阶段性和终结性二者相结合的形式,体现多元化考核方式的理念。过程性考核,即包括平时考评(考勤、课堂表现、随堂测验、作业、实验报告、学习态度等)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选择题、判断题)占总成绩的20%。技能考试(大体标本的识别、镜下切片形态学的识别)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即理论考核为闭卷笔试,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病例分析)占總成绩的40%。此种考核方式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能通过大体标本及镜下切片的观察,初步推断相应疾病及其病理改变等。
1.4 专业性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实验室技术,借助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设备进行检测,主要是检测人体体液、血液、排泄物和感染微生物等标本,通过客观准确的化验指标,进而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判断依据的一门学科。从事这项工作,我们要熟悉免疫浊度法,会使用生化仪、特定蛋白仪等;有较强的试验设计分析能力、较强的动手实验和学习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规仪器;它是实验和临床之间的桥梁,是临床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目前医学检验人员的需求较大,相对其他医学专业比较容易就业,工作也相对稳定。想要成为合格的医学检验人员,就要有扎实的检验技术。其次,当我们度过了适应期,熟悉了各项检验项目后,就会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这份工作相对比较枯燥,更需要我们有耐心和责任感。而且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要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来完成实验分析,因此一定不能粗心大意,要细心、稳重,对病人负责。
1.5 就业前景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对医学检验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较大。例如疾病控制中心、血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相继成立的各种形式的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对医学检验人才都有较大的需求,这就使得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另外,县级医院,或者妇幼保健站、健康管理中心、独立的体检中心、商检局、技术监督局、红十字会、卫生管理机构、医学教育与科研院所、医疗试剂公司等单位等相关单位,医学检验专业的人员需求量也比较大。总之,医学检验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本专业培养具有医学检验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具有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及医学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为临床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科研、教育、管理等方面而服务。
2 病理学课程设计的实施
结合课程性质、学情分析、专业性质和就业前景等方面,紧扣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及情景模拟的方法进行课程改革优化和实践。在保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实用”的情况下,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适当减少一些与岗位需求关系不大的内容,增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理论与实验课时比应符合岗位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在授课前,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收集大量的资料和积累了经验,探讨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将学生带入想学习本章节内容的热情中去,及适用于本章节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授课进度等等内容。同时,对于一些学生在上病理学实验课程,观看病理大体标本时所产生的不适感以及观看镜下切片枯燥乏味的实验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趣味病理图片来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然后教师自行备课,查找资料、制作PPT和书写教案。接下来是给学生授课,授课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最后是教师课后反思,对于课上的效果和反映,进行反思,哪些优点需要继续保持,哪些缺点需要改进,以至于下次授课时针对这些问题要优化改革,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以“肿瘤”这一章节内容为例,谈一谈具体的教学过程。首先我们使用多媒体播放一张照片,是一名男子腹部巨大膨隆疑似怀孕的照片,问学生该名男子怎么了?随后放两张明星照片,提问学生他们的共同死因是?以这种图片法来导入新课--肿瘤,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讲述肿瘤的流行病学,播放一条新闻视频来阐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情况。人们谈癌色变,有的同学就会问肿瘤就是癌吗?有什么区别啊?那么到底什么是肿瘤?什么是癌?长什么样子的?对机体有哪些严重的损害?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本章节的知识点。当讲到哪些因素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时,举生活事例如各种射线导致皮肤癌的发生,发霉的花生导致肝癌的发生等等。讲解肿瘤的形态时,采用板书画图、图片、实验标本、镜下切片形态四者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当讲完一些常见肿瘤后,为考察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以及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采用案例讨论形式。例如:上课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骨肉瘤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进行分析。课堂上,将一班级分为6个组,每组9人左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以启发为主,步步引导,层层推理,各组间采用互评加分制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3]。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我们会在授课时重点讲解涉及到检验专业的知识点,例如,在肝癌中会重点讲解AFP的数值变化等。其他一些疾病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及角色扮演法等。在课堂上及课后,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超星学习通辅助教学。教师还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等。上述课程教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单纯的形态学教学转变成了形态与机能代谢变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趣味性教学模式,深受学生们欢迎。这种教学模式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能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根据所学分析病变的因果关系,建立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对疾病的预防和诊疗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使教学质量达到的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万君.护理专业病理学中炎症教学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75.
[2]王锦,刘海鹰.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应主要围绕“炎症”设计教学内容[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6):74.
[3]刘敏丽,张生军,魏晓丽,成延萍,郭丽萍,刘小云.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25(2):197-199.
相关热词搜索: 病理学 教学设计 检验 实施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