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中的两个孩子正是当今所有中小学生的缩影:家长不允许你有一点点的退步,只是希望你进步,再进一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成绩。听起来似乎重视孩子的成绩是件很好的事,实则不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认为只有成绩好,孩子才会有更好的未来。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却从未考虑过孩子自身的感受。
正是因为这样,许多孩子产生了叛逆心理,出现厌学、离家出走等种种不好的现象。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题好一半文”,本文以“谈教育”为题,范围太宽泛。开篇直接分析漫画,得出观点,但分析过于啰唆,且缺少文采,影响基础等级“表达”一项的得分。)
前段时间关于天才神童没落的话题让家长们再次审视教育孩子的方式。面对媒体,神童母亲一直忏悔:“是我的错,我对他太狠了……”这句话,神童母亲重复了很多次。正是母亲的棒打式教育造成了神童的悲惨式结局,出现了现代版的“伤仲永”。
神童确实在学习方面有天赋,17岁便在学校硕博连读,并且成绩优异,但最终他被劝退,这样的结局的确让人惋惜。然而神童的母亲虽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却仍想把之前的教育方式再次用到孙子身上,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以天才神童没落的例子从反面来证明观点,材料典型,但叙述过于拖沓,缺少扣题分析,说理不透彻。)
对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方式更为重要,教育孩子应掌握一定的方法,不可盲目教育。(过渡,使文章结构清晰,但分析、议论与前后文内容不一致。)
相比于虎妈教育,荷兰的教育似乎更加人道。荷兰家长在孩子结束高中学业后便不再管他们,甚至连生活费都不再提供,并且会让他们在大学开始前自己去旅行,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一学生在经历几天的饥饿之后风尘仆仆地回到家,却发现自己的父亲在开派对,他十分生气地质问父亲,而父亲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我花的是自己的钱。” (以荷兰的家庭教育为正面材料证明观点,但并未解释清楚荷兰的家庭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分析过于空泛,影响基础等级“内容”一项的得分。)
是啊,因为是自己的钱,所以家长花得心安理得,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有掌握了合适的方法,才会教育出成功的孩子。(结尾过于突兀,未能清晰指出什么是合适的教育方法,中心不够明晰。)
/升格示例/
“只以成绩论成败”当休矣
漫画中的两个孩子正是当今所有中小学生的缩影,家长不允许孩子有一点点的退步,只是希望孩子进步,再进一步。为孩子谋一个美好的前程,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这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只以成绩论成败”的教育方式当休矣。(开头部分保留了分析材料的语句,随后的议论经过修改后更加简洁,并点明中心论点。)
“只以成绩论成败”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多少孩子美好的明天。人生丰富多彩,岂能只系于那一张张考卷上的分数?“神童”魏永康4岁时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13岁时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时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但他却因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与人沟通等问题被中科院劝退。这个现代版的“方仲永”正是他母亲一手造成的。他母亲很早就开始陪读。为了有个好成绩,她不允许儿子有任何社交活动,也不让儿子自己动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包括洗脸、洗澡也是母亲包办……正是这种只以成绩论成败的教育方式剥夺孩子成为他自己——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思想和自由的个体!(增加了中心句,与后面的各段落中心句呼应;又对“神童退学”事件加以回顾,直指“只以成绩论成败”的危害,阐释充分,论证有力。)
成绩并不代表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家长只以成绩来衡量孩子成败的教育方式容易埋没孩子的潜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而以平常心对待成绩,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出发,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段为过渡段,第一句承上,第二句启下,紧扣文章中心。)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只着眼于一时的分数,又怎能让孩子快乐地跑完漫漫人生路,并欣赏到沿途美好的风景?荷兰人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在孩子18岁后便不再管。他们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上的是哪个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就可以了。教育方法上孰优孰劣,其实是见仁见智的事。但荷兰的孩子无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
当下社会,“虎妈”“狼爸”大行其道,且不论其所教育的孩子身心是否健康,单从这种不顾孩子成长需求,只以成绩作评判标准的教育方式来看,就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脱节。马加爵因几句嘲讽就杀死室友,药家鑫开车撞伤人后将受害人刺死,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因小事毒杀室友,中小学生因学习成绩压力大而跳楼轻生的事件频有发生……这一桩桩惨痛的案例给我们当下“只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方式敲响了警钟。(增加荷兰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增加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等反面现实素材,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也让文章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论父母选取何种教育方式,最重要的依据还是来自于孩子本身。父母绝对不能无视孩子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无视孩子个体的客观差异性。“只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方式当休矣。(结尾进一步点明主题,回扣题目及开头,结构圆合。)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