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别人去唱歌、跳舞、看电影的时候,伊慧把自己禁闭在教室里,有时候,偌大的一间教室,只剩下她一个人。慢慢的,她完成了基础追赶计划,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要说伊慧与一些同学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她一直在规划自己,用脑子在活着。2005年的时候,她做了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个规划,目标就是让自己的画卖出钱来,并要拥有自己的文化公司。在她的努力下,目标很快就实现了。现在,她的画屡屡卖出高价,被收藏家收藏,有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并在北京建立了三个工作室,成了艺术青年成功的典范,电视台、报刊和电台经常来报道她,采访她的报道稿她都积累了两三个书柜。几年后,一些同学来北京看她,不敢相信昔日的伊慧竟是这样一个“能折腾的人”!
现在,伊慧又确定了她的下一个五年规划,那就是:在作品的学术风格和定位上,要形成一种“伊慧符号”,要让人不看签名就知道是伊慧的作品;在商业运作上,自己的设计公司能够健康稳步地运作起来,有更多更好的艺术衍生品;在推广上,要能在国际平台画坛上,成为代表中国东方神韵的女画家;在公益事业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具体说来,在未来的五年间,她要把自己的画展推向欧美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并做几件能够流芳百世的城市公共景观雕塑作品。这次世博会中,她就从50位具有全国城雕委颁发的资质证书的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其孺子牛、律动系列、最后的冲刺等几件公共景观雕塑被选中,并在中国馆里展出,她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作为一个女人、一位画家,她有意识地、坚毅地规划着自己,也不断地给自己压力。2011年1月1日,她要在北京一个知名画廊做一场油画新作展;三年之内,要在国内外不断举办一系列油画精品展;五年之内,要在中国美术馆做一场大型的个人艺术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实上,实施比规划更难。伊慧认为,做事先做人。自己之所以取得一点成绩,是因为朋友们帮忙;而朋友们之所以帮忙,是因为自己不自私,注重人脉和人气。有朋友夸她画好,她就送人一幅。这样的事情多了,朋友也就多了。在伊慧有困难的时候,朋友就会加倍地帮助她。她认为,一些年轻画家不懂这些,既自私又自我,不懂得怎么去维系自己的朋友,这在中国是很难发展的。伊慧很反对AA制,跟朋友出去吃饭,她抢着买单。伊慧坦言,自己的习惯与父亲的影响有关。她父亲多次给她题字 “舍得”,家里很多地方都挂着“舍而求其得”“先舍后得”。伊慧感叹道:“这些80后、90后很不以为然的东西,是我非常推崇的,也是我走向成功的很重要的一点。不是说你专业素养很高,学历有多高就会成功。而是要有感恩的心,要知恩图报,别人才会帮你,社会才会回馈你,你才有可能成功。”
仅有规划、感恩是不够的,勤奋也是伊慧职业成功的秘诀之一。每年世界各地艺术博览会,她能参加的一定去参加,为的是更好地学习;在媒体推广上,她并不回避,平均每年接受200多家不同的杂志、报纸、网络、电视的宣传和采访,为的是把自己好的观点、思路、想法和精神传达出去,与别人分享。
现在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总是抱怨自己的爱好没有与事业结合起来。“你怎么样把自己的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对于记者的疑问,伊慧给出了答案。一是早立志。选择一个专业后,要反复地问自己,到底是真执着还是假执着,是真爱好还是假爱好?既然选择了,就要明确树立理想。现在每年高考时,一些家长认为,文化课成绩不行,再去考艺术院校,这完全是错误的。凡是艺术家无一不是天才。天才艺术家文化课也一定是相当好的。二是要坚定走下去。有很多年轻人工作了十年之后,才辞职转到自己喜欢的那个行业。她认为,这十年当中,你已经晚了,你已经比别人慢了无数个半拍。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坚持到底。如果思路总是在变,样样都不精,反而耽误了很多时间。其实,在选择职业的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在专业里做到最好,就是成功的。
伊慧不仅规划自己,还帮别人规划。2008年年初,伊慧开起了一个不足300平米的小画廊,一是为建一个与艺术家们聚会和聊天的地方;二是为一些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能够展示其作品的场所,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因为她觉得,有很多画家的画确实很好,但是没有财力到一些大的画廊去露面。在两年的时间里,她的画廊为200多位年轻画家免费提供场地,并帮助他们策划个展或联展,还代理他们的作品。在与伊慧的交流中,许多年轻艺术家非常受启发,自己的作品也慢慢打开了市场。他们非常感激伊慧,很快与她成了好朋友。
时尚伊人伊慧
“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如果拥有了唯美主义绘画世界这座风光无限的花园,困顿中会得到纾解,成功后会得到鼓励,悲伤时会有抚慰,孤独时会有陪伴......无论我们的社会地位是什么,在精神世界里我们是贵族。” ——伊慧
什么艺术家、商人、职业规划师,伊慧说,实际上,自己只是个小女人。
伊慧是AB型血型,属双重性格,思维是跳跃性的,易极喜和极怒。她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一部电影,看到动情的地方会大哭一场。有时又特别喜欢热闹,非到人多的地方玩,玩得比谁都疯。
伊慧还有恋物癖。超出了一般女孩子的恋物情结。她喜欢戴天然矿石做成的首饰,就从世界各地找,从各个角落找来稀奇古怪的东西。她觉得天然的东西集天地之精华而生,有一种灵性。北京潘家园古玩城、天雅、新街口、小营珠宝城,都是她常去的地方。因为经常玩这些东西,她现在能够分辨600多种天然矿石的种类,并知道它们的产地、历史、产量、价格等等,成了一个“矿石通”。她的艺术创作有很多颜色也是产自天然矿石、水晶和翡翠。
伊慧生活中的浪漫一点不比她画中的浪漫逊色。在不工作的时候,她会一个人开着车去自己喜欢的咖啡馆,点自己最喜欢的咖啡,慢慢地品。一个人在那里坐着,看看杂志,上上网,一泡就是一下午。
因为喜爱旅游和摄影,伊慧经常找理由给自己放假。她一直迷恋印度文化,想去印度考察,后来一个人报了旅行社。在恒河的边上,她走丢了,差点回不来。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她旅游的热情。有时候,她一出去就是两三个月,尽找生冷的地方去。
伊慧还是一个工匠兼收藏家。家里的家具很多都是她自己设计的。有时候,为了一个好的家具设计,她会到处跑,去拜访很多工艺美术大师,问细节怎么做。在她家里坐着,感觉到自己仿佛进了一个收藏着很多珍品的艺术博物馆。她有四大收藏:红木家具、珠宝玉器、古玩和现代艺术品。每当淘到宝贝时,她都特别兴奋,禁不住找朋友一起来欣赏。
生活中的伊慧喜欢养花、养鱼、养乌龟。当别人感叹杯子中只有半杯水时,她总是庆幸至少还有半杯水,她欣赏“宁为人妒,不为人怜”,总是标榜要做“精神上的贵族”。她认为,有钱人不一定是贵族,贵族一定要有艺术品味,有文化修养,格调很重要。正因为这样,当有个别非常有钱的企业家来买她的画时,也遭到过拒绝。她觉得,你并不是真心喜欢我的画,并不能解读我的作品,仅仅是有钱而已。
也正因为这样,小小年纪,伊慧就成了慈善家。她每年都参加公益的艺术品拍卖活动,每年捐给慈善机构的画都有10多幅,捐出去的比她卖出去的还多。
与所有的小女人一样,伊慧也对饮食情有独衷。会为了吃一些美食,即使发胖也在所不惜,下次照样还吃。
伊慧也有很“爷们”的时候。她是个车迷,收藏的有宝马、奔驰、捷豹、路虎等,大多是越野车,家中的车模也有几十个。车买回来后,无论多贵,她都要改装,经常在里面加上一些稀奇古怪的内饰和造型。
“我不刻意玩时尚,但一不小心就时尚了,那没办法……” 伊慧这样评价自己。
相关热词搜索: 蒹葭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