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房濯洗毛笔之用,也有盥洗用具及陈设品。形制为广口,折沿,宽唇,深腹。清代的洗有瓷、玉、石、玛瑙、竹木、珐琅等多种材质。
此器物为清中期雕刻艺术品。玛瑙晶莹透彻。高3.4、直径10.2、口径6.5厘米。中为一荷叶,叶脉雕刻生动逼真,叶边缘向内收,成椭圆形,卷沿成花口,浅淡色成柠檬黄,外腹透雕荷叶四片,色呈桔红,叶脉雕刻流畅,枝茎雕刻粗犷挺拔,茎叶上分別雕出细细之纹饰,青嫩可爱,在蕾与一叶之间的花枝上,昂首站立一只圆雕小鹊雀,双爪有力抓于枝干。鹊首红色,羽翅丰满,双眼视前方,神采奕奕,嘴尖向上翘起,脖颈微扬,仿佛在婉转歌唱,这种形制,谐音为报喜登科,是一件珍贵的玛瑙巧作。
清乾隆款仿宋汝窑三足洗(图15)
此洗呈葵花式,高57、口径21厘米。广口外卷,总体呈八辦状,花辦间微向内折,直壁,近底部内折为平底;洗底承以三足,足底露胎呈黑灰色,足根部突出外壁,底面另有多处支烧点。口外沿施浅色酱釉,时断时续,形成美观的竖条纹;通体为仿宋汝窑釉,釉色青灰色,青中闪绿,色泽雅;洗里面纵橫数道黑色大开片纹,其间散布金黃色细纹开片,层次清晰,尤如蛛网;洗外壁为金色细纹开片,洗底亦有简略的黑色大开片纹及细微的金色开片纹,底部中央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这件乾隆年间的笔洗造型取葵花形,古朴大方,其釉色为仿宋汝窑釉,别具一格。器物底部还另外配有红木雕刻三足支架,两者相得宜彰,艺术感颇强。
清玛瑙雕双鼠镇纸(图16)
长4.9、宽3.71、厚2.2厘米。以黄色玛瑙雕双鼠,首尾相顾,圆润饱满的线条雕琢出基本造型,以浅浮雕及阴文结合琢出细部特征,双目皆圆睁,双耳高耸,造型写实,似在窥察周遭动静,姿态活泼,线条流畅,别有情趣。又利用玛瑙外皮浮雕花生,花生造型写实,色泽逼真,表面的麻点亦十分清晰,与真花生无异,独具匠心。该器物融合了圆雕、浮雕、透雕等技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仿生佳作。用于文房实用,令人赏心悦目。纸镇又称书镇、纸镇,是文案上压书、压纸使之平整、固定以便于阅读和书写的文具,多以石、玉、玛瑙等较重的材质制成,造型多为小件圆雕动物形象,小巧精美,颇堪赏玩。是文人案头的宝玩之一。
清蟠螭水晶镇纸(图17)
此镇纸为水晶材质,长9.6、宽1.6、高3.53厘米。大小盈掌,晶莹水透,质有绵。长方镇尺作地,高浮雕螭虎盘踞其上,螭虎四肢有力,高额、立耳、如意纹鼻,腰腹有浅刀刻肋,分花大尾,回首怒目,势静而意动。其雕琢之健劲,运刀之爽挺,几已直追汉唐,却于小处不事精磨,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实为不可多得的文房珍品。
清乾隆款掐丝珐琅海水双龙笔架(图18)
此笔架为乾隆时期御制文房用品,由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制成。笔架整体呈弧形山峦状,五组山峰耸立,峰与峰之间的壑谷可做承笔之用;山体以深蓝、浅蓝、深绿、浅绿等色为地,使山峰更具层次感;峰下饰有金黄色双龙图案,龙首之间为金黄色“卍”字纹,龙身下方饰有绿色海水纹;笔架之下为弧形鎏金底座,錾刻一圈珍珠纹,其下錾刻缠枝花卉纹;底座下部呈云头纹,底部中央錾刻阴文楷书“乾隆年制”款。笔架是古代重要的文房用具,因其形状似山峦,故又有“笔山”的雅称。
清琴棋书画文具盒(图19)
琴、棋、书、画为古代文人所擅长的文化技能,后世常将其制成四种文玩器物,放置于书案之侧,既为文具用品,又是赏玩器物,颇有传统文化气息。此为“琴棋书画造型文具盒”中的“画”盒,为红木雕制,由三个摞在起的手卷组成,可打开盛物,折叠则为画卷装饰摆件。盒面浮雕锦纹和菱花纹,画卷两侧雕手卷样式,镶嵌以白玉质軸头,题签则为骨质,其上浅刻“倪高士林亭秋影图”“曹云西松荫高士图”等文字,并制以画别子、系带等装饰,十分精巧逼真。
清康熙款青花釉里红颂文笔筒(图20)
插放毛筆的器具。多为筒状,口底相若,始见于宋,流行于清,材质多样,各具特色,深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此笔筒内外均为白釉,里为素面,外面饰有青花《圣主得贤臣颂》全文内容,文后钤釉里红篆书“熙翰传古”四字二行方图章印;笔筒底部外国施白釉,以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此件笔筒表面布满工整的青花小楷,其清隽规整的馆阁体文字给人以震撼之感,笔筒上所写颂文则让我们看到了康熙皇帝的英明之处。
清牙雕笔筒(图21)
此笔筒为全高14.7、口径12、底径12.1、里径9.3厘米。笔筒外壁一侧雕亭台楼阁、垄瓦鳞次节比,飞檐翘起,亭前古树参天,山石峭立,溪流中群鸭戏水,4只在合呜,1只正在将头扎进水里,意趣盎然。另侧雕有双株古树参天高耸,骄阳下流云飘渺,身着长袍老者倚坐在岸边座榻上,以手指点树下两个小童做事,鼎旁的小童正回头听候老者吩咐,另一小童手执天球瓶倒水,画面生动形象。榻前雕有珊瑚盆景,花缸等。整件笔筒雕工细腻,人物生动。
清斗彩人物笔筒(图22)
这是一件直筒式笔筒,高14.9、腹径17.7厘米。筒壁略矮,口径较大,胎质坚硬,胎釉结合紧密。全器为白地,筒壁主体纹饰为“指曰高升图”,以斗彩绘秀石、芭蕉、庭院、围栏,院中设有长条石案、长方几案和红色琴桌,石案上置有木雕红如意,几案上置书卷、茶杯和插有孔雀双翎的瓷瓶,庭院内站立主宾人物六人及一个捧盘童子,其中一人立于石案前手指空中红曰,预言主人官职高升,其他人物表情虔敬,眼中充满期待。笔筒为玉璧平底,中间露胎,内心为圆形白釉地。
清牙雕婴戏芦辦臂搁(图23)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为写字时枕臂的器具,多作长方片状,覆瓦式。明清时期较为流行,材质各异,有竹木、象牙、玉、瓷、漆、铜等,多以花卉草虫、人物故事等为装饰题材,表现技法丰富,或浮雕浅刻,或线描嵌金,或堆贴擦染等,文化气息浓厚。
此臂搁为牙制品,高25、长21.4、底宽5.6厘米。立体圆雕,弧拱片状的臂搁内,以镂雕山石、兰花、水禽为背景,圆雕出丛生的芦苇荷塘里,三个童子提篮捉蟹,几只河蟹爬上高高的芦苇,苇塘上空有两只小鸟在飞翔。芦塘中河蟹、小鸟以及童子的雕刻极为精致,薄薄的苇叶有一种用手一捏即碎的感觉。整个作品玲珑剔透,表现了野趣横生的意境。
清剔红山水人物纹提粱文具盒(图24)
此文具盒是清代皇帝用于盛装宫中文具的御用器物。乾隆年间制。其材质由漆,木、铜制成。盒高(不含提梁)28、长35、宽20厘米。此文具盒外表呈长方形,通体有多屉、多格用以贮物。盒表面为红色雕漆图案,边缘部分为雕数层回纹,内心为雕山水、人物纹饰。提盒上部有两个对称方盒,各置有小抽屉,表面满饰几何图案,两盒中间安有铜质鎏金提手。盒下部为两个对开门,门内各置二层格及
个小抽屉。盒四面为红雕漆山水、游船、人物等纹饰,剔红工艺十分精致,盒里面髹以黑漆。此件文物为清中期宮廷书房中的文具盒,既能用以盛放笔墨等文具,亦可放于书房作观赏陈设用品。
清紫檀雕花文具箱(图25)
此文具箱为紫檀木雕刻制成,箱顶内敛,形成梯形出檐结构,斜面浮雕为多种几何图案;箱正面为双开门式,饰有铜鎏金錾花锁鼻和折页;箱左右两侧有铜提手;双门及左右两侧箱板,浮雕拐子纹和如意头图案;箱体下部四周配有牙板,亦雕拐子纹、如意头纹。此文具箱顶盖亦可开启,方便实用。
(责任编辑:田红玉)
相关热词搜索: 搞藻抒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