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对照材料对照材料

8.7对环保厅汇报材料

2025-09-07人已围观

8.7对环保厅汇报材料
  海宁危(医)废处理中心项目 近段工作情况汇报 (2013 年 8 月 7 日)

  5 月 18 日以来,守盛书记先后对海宁危(医)废处理中心项目作出重要批示,省、市、县高度重视,积极推动有关工作有序开展,现将相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近段时间工作情况 2013 年 6 月,海宁县成立项目现场指挥部,下设外联综合组、工程建设组、群众工作组、维稳安保组四个工作小组,分头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外联综合组就宣传资料内容、环保专家进驻北山等事宜与市、县环保局进行了沟通对接,目前已经制定了宣传方案,拟定了宣传资料初稿,初步确定并完善了专家组名单,开展了项目行政审批手续的第一次合法性审查,发现该项目有四项手续不齐全。

  二是协调项目代建工作。基于项目周边群众对环保项目企业化运营的强烈不信任,为进一步消除群众疑虑,经县、镇两级积极与瀚洋公司协调,已争取了对项目建设模式的调整。项目将由县政府组织代建,建成后移交瀚洋公司运营。县工务局、环保局、住建局、招标局、投评中心对具体方案进行了研究会商。经多方协调沟通,瀚洋公司表示支持具备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北山本土企业---北山建设集团公司参与代建,目前瀚洋公司、航天公司和北山公司已就工程建设移交有关事项签订了协议。

  。

  三是分层次进行群众工作。为深入做好“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推动项目”,群众工作组计划分以下四个层次分别召开宣传动员会:一是北山镇党政领导班子、两代表一委员;二是全体机关干部、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三是核心区四个村支村两委、群工站工作人员;四是核心区四个村的全体党员、村民组长、党小组长、妇女组长、村民代表等。目前已经召开了第一、二两个层次的宣传动员会。7 月中旬,又组织了北山村支村两委、群工站、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妇女组长、全体党员共 82 人就危(医)废项目、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心活动。7 月31 日至 8 月 2 日,县直机关的 20 名群众工作队员与北山镇20 名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一起对北山村、金星村 17 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走访,充分听取了群众的意见,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当前群众的思想情况。

  四是落实工程建设有关工作。项目区内土地青苗补偿费已基本到位(分配方案已确定,正在组织发放到户)。北山公司已经研究制定了施工组织方案,确定了附属工程施工队伍,并开始对项目进场道路及项目区进行砍青。安置区房屋基础已经交付给安置户,正在相继组织建房。县政府今年又增拨 2000 万元资金对现有的危(医)废处置中心项目安置区进行扩容(计划扩建 150 亩),以便让项目周边相关拆迁群众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二、存在的问题 。

  一是群众情绪处于高度敏感期。7 月 28 日北山公司进场

  施工,100 多名群众上山阻工,接下来数天,有些积极分子表现极为活跃,四处串联,煽动群众对该项目的对抗情绪,因此,当前可以说是一个高度敏感期,绝大部分群众对该项目持明显反对意见,并已形成有组织的反抗。

  二是各项工作推进存有困难。专家组迟迟不能入驻项目指挥部开展工作,无法开展对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的业务培训,无法审核把关宣传资料,无法做成访谈节目进行宣传。而且,目前万谷岭已经成为各方关系目光聚焦之地,当前推进工作尤其是工程建设方面比较困难。

  三是该项目尚未取得完整手续。迄今为止,瀚洋公司仍有两项手续没有办理到位,导致关于该项目的合法性宣传及各项许可批复迟迟不能公示,从而招致群众诟病。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针对群众对项目的不理解,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我们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电子显示屏、政府网站等平台,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答疑会、进行专家访谈、电视系列报道、设立宣传展板、分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及时对外发布宣传信息,多层次、全方位地营造正面宣传氛围,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下一步项目开工夯实良好基础。

  二是针对群众对企业的不信任,吸引群众参与监督。

  我们已协调北山公司承建项目主体工程,项目附属工程则鼓励当地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建设。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开放式施工,建成后实行开放式运营。从北山镇“两代表

  一委员”中推选出在当地有威望的人士组成环保监督小组,会同县工务局和住建局联合委派的项目监管专业人员,共同对项目施工和运营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若项目污染环境,县政府将坚决勒令停止运营。

  三是针对群众反映的污染问题,科学进行环境监测。

  群众普遍反映市固废处置场对周边的空气污染严重,望城区实际拆迁范围达 1500 米,而北山没有。应群众强烈要求,我们已安排县环保局在项目区外 1000 至 1600 米范围内每隔 100 米设置一个监控点进行环境监测,并将根据监测的实际数据确定需要拆迁的范围。

  四是针对群众要求拆迁的愿望,积极开展项目引进。

  在对群众的走访过程中,部分群众要求扩大拆迁范围,而危废项目法定防护距离为 800 米。鉴于此,在不破坏生态、不产生污染的前提下,我们将积极引进相关项目,拟在 800米防护区内划立一个生态公益林场或生态型商业陵园,并对项目区 800 米-1500 米范围进行分片规划引进产业项目,让有搬迁意愿的当地村民能通过项目开发的形式逐步搬迁。

  五是针对群众有组织的对抗活动,完善相关维稳预案。

  从前期群众工作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绝大部分群众对该项目持明显反对意见,并已形成有组织的反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妥善处理好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情报收集及维稳工作,做好对重点人员的信息掌握和稳控,健全完善维稳应急预案并做好项目开工开建的风险评估报告。同时,积极协调市、县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信访等部门,对蓄意

  制造、散布、传播谣言等破坏和影响工程建设的个人及组织,加大打击力度,为项目推进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汇报

  环保

  材料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