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校级重点学科材料 一、学科简介 我校金融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悠久,部分金融类课程一直是我院大部分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从 1997 年和成功集团尝试校企联合办学,开始招收投资经济方向(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以来,已经成功培养了5 届本科毕业生,金融学专业的方向也从单一的投资经济方向增加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等三个方向,2007 年更是成功分设了保险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发展成熟为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金融学学科在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投资与理财、区域金融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一定研究特色。学科组成员由 15 人组成,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及以下职称 8 人;
博士及博士生 10 人,硕士 5 人;
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比较合理。此外,还有多名双师型、三师型教师。
金融学学科工作条件较好。除了共享学校图书馆 4 万多册专业图书、100 多种专业期刊、1500 多部电子图书等图书资源和龙语财经信息系统、中国知网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10 多套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外,还专设资料室,拥有藏书4000 多册,专业报刊杂志 80 多种,金融投资模拟实验室和十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金融学学科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1 项,省哲 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项目、省科技厅项目多项,出版了《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论》等多本专著,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数十篇。
金融学学科积极与外界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鼓励学科组成员“走出去”,同时,也“请进来”校外知名专业人士。近年来,学科组成员分别参加了中国金融学年会、全国价格学会通货膨胀研讨会、省民营经济研讨会、全国金融学科建设研讨会、教育部金融学课程骨干教师研讨班等多种学术会议。学科组 15 名成员中有 5 名教师参加或负责过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世纪证券、申银万国、华安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讲座或培训;
学校及学科组分别邀请了中国证监会监管办童道驰副主任、美国 Georgia Tech 大学邓世杰教授、大学建刚教授、泰阳证券首席分析师辉博士等知名人士来校开设专业研讨。
二、学术队伍 序号 部门 性别 出生年月 任教课程 学历 学位 最后毕业 时间 职称 毕业学校 1 财政金赛红融学院 女 1966.1 货币银行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研究生 在读博士 2005.12 教授 大学 外汇经营管理 2 财政金彩林 融学院 女 1965.09 证券投资学、证券 交易实务、 研究生 硕士 2007.12 副教授 华 中 科 技 大学 3 财政金曾之明融学院 女 1969.12 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研究生 在读博士 2002.6 副教授 大学 4 财政金蔡 男 1970.1 货币银行学、 研究生 博士 1997.6 副教授 中南大学
学术队伍情况 (不含外聘) 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 15 人 学 科 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
方向一带头 方向 二带头 方向三带头 方向四带头 方向 五带 头 赛红 人:赛红 人:彩林 人:曾之明 人:
人:
研究方向名称:商业银行管理与创新 融学院 中央银行学 5 财政金颜伟 男 1966.9 国际金融、商业银 研究生 在读博士 2000.6 副教授 大学 融学院 行营销管理 6 财政金袁立华 男 1969.1 证券投资学、 研究生 硕士 2006.6 副教授 大学 融学院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 务 7 财政金王小翠 女 1974.4 证券投资学、 研究生 硕士 2000.6 讲师 中南林业 融学院 证券投资分析 科技大学 8 经贸学 男 1969.11 计量经济学 研究生 在读博士 2002.6 副教授 华 中 科 技 院 大学 9 财政金王韧 女 1977.1 保险学、 研究生 在读博士 2007.6 讲师 工商大学 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 10 财政金管敏 女 1977.1 货币银行学 研究生 硕士 2007.6 讲师 大学 融学院 金融电子化 11 财政金修谦 男 1979.8 货币银行学 研究生 在读博士 2004.6 讲师 理工 融学院 金融工程 12 财政金波 男 1977.1 中央银行学、国际 研究生 硕士 2006.6 助教 中南大学 融学院 银行业 13 财政金莉 女 1979.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研究生 硕士 2006.6 助教 大学 融学院 国际金融 14 财政金柳 女 1981.2 投资学 研究生 硕士 2006.6 助教 中南大学 融学院 金融风险管理 15 财政金崎 女 1980.2 货币银行学 研究生 硕士 2006.6 助教 中南大学 融学院 风险投资 三、研究方向 院士 正高职称 副高职称 中级职称 具有博士学位 具有硕士学位 0 人 1 人 6 人 10 人 1 人 14 人
研究方向名称:投资与理财 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赛红 蔡 教授人数 1 副教授人 数 1 博士学位获 得 者人 数 1 目前,本方向人员所做工作的主要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以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主要容:本方向人员研究的主要容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组织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以及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体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围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重要和前沿方向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包括商业银行营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国际银行业务、电子银行、银行制度等等,主持了 10 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形成了以赛红教授的《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研成果,目前还有蔡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7CJY062)等一系列在研项目,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随着金融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我省及我国银行业的崛起,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领域的研究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拟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1)以商业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组织,重点探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良性发展及其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2)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领域,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估、商业组织制度与管理创新、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地方金融功能的强化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例如,在绩效评价方面,我们拟将从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作用角度进行延伸,从外部效益的视角对银行绩效进行评价指标的重构,并对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检验。(3)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研究,如运用 VaR 等方法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4)从金融生态优化角度探讨农村金融体系优化与村镇银行创新发展等。
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赛红,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理财规划师,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省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省财政学会理事,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特聘培训专家、评审专家,省财政厅特聘金融评标专家。主持了 10 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主要有:省社科规划项目 《扩大农村需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新形势下政府采购市场的健全与完善研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研究》(在研);
省科技厅项目《科教兴湘战略的金融支持研究》、《政府采购的功能研究》、《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监控研究》、《民营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
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省教育厅教研教改课题《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在研),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市经济增长与投资需求的相关分析》等;
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三等奖论文一篇,获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一项;
著有《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论》,并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研究方向名称:区域金融 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彩林 袁立华 王小翠 教授人数 0 副教授人 数 3 博士学位获 得 者人 数 0 目前,本方向人员所做工作的主要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以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本方向研究的主要容:(1)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研究;(2)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研究;(3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研究;(4 )证券投资方法与技巧研究;(5)理财规划师的基本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及其理财规划方案设计研究. 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不仅具有多名常年从事证券投资理论教学和实务操作的专业教师,还有理财规划师、证券投资分析师、保险师等双师型人才4 名,三师型人才 2 名,具有学术队伍力量强大的优势和特点。在投资与理财方面研究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1 )本方向理论研究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力争研究成果能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2) 本方向的研究紧密联系理财市场的现实需要, 理财行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得较为成熟,理财规划师是非常重要的职业,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财富的增加,理财观念的更新,投资与理财方面的研究将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将更加有助于我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在理财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和发展投资与理财相关理论,在理财规划和投资理财方面能更加敏锐、准确地把握我国投资理财市场的变化情况,形成完善的理财理论;(3 ) 本方向研究紧密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 ,证券投资越来越成为中国居民重要的投资方式,本方向研究成果力争为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有益的指南. 学术方向带头人简介:彩林,省金融学会会员,省商业经济学会会员,多年来主要从事《证券投资学》、 《证券交易实务》、《证券模拟实习》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教学效果优良。主要研究方向是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近 5 年围绕研究方向共计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 CSSCI 2 篇,(我国券商整体亏损:原因及应对措施”《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4,中国股市诚信建设:思考与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06)国家级核心论文 4 篇(含人大复印资料 1 篇,忧外患:我国证券公司应如何应对《投资与证券》2003.04)一般核心论文 5 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 1 项,参加国家级课题 1 项,省级科研课题 6 项, 参加院级教改课题 4 项。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起止时间 经费 本人承 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曾之明 颜伟 教授人数 0 副教授人 数 2 博士学位获 得 者人 数 0 目前,本方向人员所做工作的主要容、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以及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主要容:区域金融研究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区域金融国际合作、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区域金融投资环境优化、区域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金融安全监管与调控。作为一所地方商科高等院校,围绕“地方金融”进行的人才教育与培养是我校的主题和特色。以此为基点,重点建设“区域金融”学科与课程,——“地方金融与经济结合”成为我校金融学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特色。金融学理论精深, 现实性和应用性极强。然而在该领域仍存在一些学术研究的难点和盲点,如区域金融国际合作、区域金融中心打造、区域金融市场构建、区域金融投资环境优化、区域金融安全监管与调控等诸多实践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我们区域金融方向的上述教学与研究任务要求,充分地体现着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具有的重大社会现实意义,也是该方向的前沿热点之所在。
特色和可能取得的突破:(1)开放创新,拓宽区域金融研究的新视野。传统角度大多认为区域金融的功能在于界定区域金融版块、比较区域金融差异,实施区域金融政策、规区域金融行为。我们的研究即以“开放视角、突出区域金融差异、完善区域金融体系、推进区域金融国际合作,共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在国国际的区域金融研究上具有创新性。由此积聚了一系列优秀论文和著作、教材, 力争在把握前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的学科实力。(2)围绕市场,创设金融经济结合的教学研究新框架。金融全球化、体制市场化,这对金融经济的理论建设、制度完善,提出了全新要求。区域金融的教学研究即以研究区域金融国际合作、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区域金融投资环境优化、区域金融安全监管与调控等为容;
重点关注区域金融的差异性、区域金融资金流动、区域金融政策体系和区域金融风险控制等问题。并把国际金融与地方金融等问题结合起来研究,充分体现其开放性和实用性。(3) 沟通实践,构筑地方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区域金融的差异性、实践性、技术性是本身独具的特色和优势。培养现代金融人才,除了在基本理论上有所创新外,更为重要的手段是强化实践。我们在多年本科金融学教育的基础上,由于重视实践,建立有高标准的校金融模拟实验室,建立有校外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管理机构、企业公司、金融中介公司等多种实践基地,有效地实现理论到实践和实践到理论的互动性研究,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确保其应用性。
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曾之明副教授,省城市经济学会理事。省金融学会会员,商业经济学会会员, 理财规划师,省财政厅特聘评标专家,省劳动社会保障厅高级考评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金融理论与实务,近年来主要从事《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在金融学专业中带头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曾之明副教授近年共计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 3 篇,核心论文 8 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 1 项,参加国家级课题 3 项, 参加省级科研课题 10 余项,获得国家级论文奖 1 项,主持和参加院级教研教改课题5 项。
四、学科研究科研项目
赛红 赛红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研 究 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省社科规划办 1 省教育厅 2007.11-- 2008.11 2007.5— 2009.5 (万元) 担工作 1.6 主持 0.75 主持 2 省科技厅(软科 赛红 政府采购的功能研究 学) 2002.8-2003.5 1 主持 3 扩大农村需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 省社科规划办 赛红 2002.8-2003.8 主持 4 0.5 省社科联、社科 赛红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成果评审委员会 2002.4-2003.2 主持5 0.2 市经济增长与投资需求的相关分析 赛红 市“十一五”规 划课题 2004.8-2005.5 主持 6 3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健全与 省社科规划办 赛红 完善 2003.11-2005.12 0.8 主持 7 省科技厅(软科 赛红 民营科技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学) 2003.8-2006.1 5 主持 9 赛红 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及其风险监控研 究 省科技厅(软科 学) 2001.9-2002.6 0.5 主持 10 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研 14 蔡 国家社科基金 2007.5-2008.5 主持 序号 名称 或刊物名称 出版时间 合(独)写 11 究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缺陷 蔡 12 及其治理 省社科基金 2006.10-2007.5 0.5 主持 13 曾之明 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省教育厅 2004.6-2005.6 0.5 主持 14 曾之明 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研究 中南大学 2005.9-2006.9 主持 15 王韧 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省社科基金 2007.11-2008.9 0.5 主持 16 彩林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研究 省教育厅 2005.6-2008.5 0.5 主持 专著与部分论文
1 赛红 蔡 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论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基于功能视角的研究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中国市场 经济科学系统工程 2004.4 独 2007.5 独 赛红 3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有关问题研究 商业经济与管理 赛红 4 求索 赛红 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向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与 系统工程 赛红 6 策略研究 2003.4 独 2004.4 独 2004.4 独 2004.5 独 赛红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思考 7 商业时代(理论版) 2004.17 独 赛红 2003.4 独 16 王小翠 对我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探讨 17 王小翠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中的障碍与对策王小翠 新型工业化发展与金融支持的思考 中国市场中国市场 《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经 2007.9 独 2007.11 独 2007.9 独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环境与现实选择 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原 名金融管理科学) 8 系统工程 赛红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行为金融解释及实证 2006.12 独 9 激活民间资本 发展民间金融 赛红 社会科学 2003.1 独 10 赛红 如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中心 企业家天地 2003.3 独 11 12 王小翠 关于证券经纪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论 2004.2 独 13 王小翠 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与 创新 商业时代 2006.9 独 14 王小翠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剖析 集团经济研究 2007.8 独 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与市场稳定关系的思 王小翠 商场现代化 2007.11 独 15 考 18 济发展》论文集 19 王韧 偿付能力监管中准备金额度计算模型的分析 系统工程 2004.8 独 20 王韧 我国煤矿企业实行强制商业保险的障碍及对策 中国煤炭 2007.9 独 21 袁立华 上市公司项目投资重大失误的原因与对策 商业时代 2005.5 独 22 袁立华 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应有的市场定位 金融与经济 2005.6 独 23 袁立华 我国农户资金的供求分析 商论 2005.6 独 24 袁立华 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激活企业融资渠道 商场现代化 2006.12 独 25 彩林 我国券商整体亏损:原因及应对措施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1 独 26 彩林 我国企业重股轻债的融资行为分析 事业财会 2006.03 第一作者 27 彩林 我国券商传统盈利模式及其重构 商论 2006.04 独 28 彩林 关于我国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思考 商业时代 2006.09 独 29 彩林 中国股市诚信建设:思考与对策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6 独
30 修谦 基于信息渠道的旅游者行为分析 商学院学报 2007.04 第一作者 31 沪深股市一般误差分布(GED)下的 VaR 计算 管理工程学报 2003.01 第一作者 32 曾之明 完善我国存款保险制度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4 独 33 曾之明 规我国票据贴现市场 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3.4 独 曾 34 明 之 FDI 流入我国东部地区的效应及启示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12 独 35 曾之明 36 曾之明 信用需要”三驾齐驱” 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3.1 独 曾 之 明 37 38 蔡 “虹吸”现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国有金融资产产权现状分析与交易微观平台构建 求索 2004.12 独 全国物价研讨会二等奖 独 蔡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12 第一 39 40 蔡 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4 第一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模 蔡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5.1 独 蔡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Institution to the Western Economy under the Economic Condition of the Geography Financial Regional Dual Economy, China-USA Structure Business Review 2006.6 第一 43 44 蔡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治理与新农村建设 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 第一 蔡 论地理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西部经济的金融 支持 经济地理 2006.2 第一 45 利益博弈: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 学科 2003 年以来获得的重要科研奖励 开放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制度抉择 商业时代 2007.6 经济转型期的通货膨胀探析 商学院报 2004.2 41 式选择 国有金融资产产权现状分析与交易微观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 蔡 2006.3 独 42 构建 料·金融与保险 蔡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8.1 独 46 的逻辑依据 47 颜伟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商业经济 2006.1 独 48 颜伟 对“股权分置”的全面思考 商场现代化 2005.9 独 49 颜伟 现行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顺差与通货膨胀 经济导刊 2007.12 第一 50 波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涵研究 西华大学学报 2007.6 独 五、获奖成果
13 金融 0501 邓 勇 商学院第五届创业计划大赛 二等奖 大学生就业服务公司 创 业 计划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完成人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1 政府采购的功能研究 2 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 3 经济转型期的通货膨胀探析 赛红 赛红 曾之明 2004.6 省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四等奖 2003.1 中国企业管理与系统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04.1 中国价格协会防止通货膨胀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4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缺陷及创新研 蔡究 5 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蔡 6 我国商科高等教育 SWOT 分析及发展对 蔡策 7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蔡社会 8 新型工业化发展与金融支持的思考 王小翠 2004.11 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论文三等奖 2008.3 省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005.1 获省高等学校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5.12 全省统战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12 科技论坛 序号 所在班级 学生 成果发表刊物或获奖赛事 获奖等级 成果名称 成 果 形式 1 金融 0402 宇 第七届百篇论文大赛 院级三等奖 《论农业保障制度的变革与 发展方向》 论文 2 金融 0402 宇 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立项 院级二等奖 《关于完善粮食直接补贴的 研究报告》课题 3 金融 0401 傅志远 第七届百篇论文大赛 院级二等奖 《中西餐饮融合过程中中国 传统餐饮的反思与建议》 论文 5 金融 0407 晓拓 《投资与理财》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 分析与思考》 论文 6 金融 0403 洪帅君 《科学教育家》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 对策》 论文 7 金融 0403 罗景林 《科学教育家》 《我国商业银行的部控制现 状及改革》 论文 8 金融 0406 周华梁 《大陆桥视野》 《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创新》论文 9 金融 0406 周华梁 《培训学院学报》 《我国股票型基金和封闭式 论文基金羊群行为研究》 10 金融 0403 翔 《科学教育家》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 论文 影响》 11 金融 0403 王双喜 《科学教育家》 《对目前家庭理财中投资风 论文 险的探讨》 12 金融 0501 邓勇、骥、商学院第四届创业计划大赛吕 静 、 丽 姣、吴春凤 二等奖 电脑保捷科技服务公司 创 业计划
可用于本学科点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实验室情况 实验室面积 设备(台、件) 碧然环保连锁药妆有限责任 创 业公司 计划 大学生就业服务公司 创 业计划 19 金融 0601 马渊 巢波商学院第五届创业计划大赛 曾海凤 思乐奇益智儿童房装饰 创 业 计划创 业计划创 业计划 二等奖 Help Go 侃价服务有限责任公创 业司 计划 20 金融 0602 吴楚 商学院第五届创业计划大赛 二等奖 惟宠有限责任公司 创 业 计划 21 金融 0602 宇翔 若蒙 商学院课题立项 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及建 课 题议 立项 22 金融 0602 彦妮 金玉 省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 二等奖 长株潭城市商业服务与扩大 调 查 就业问题 报告 六、条件建设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归属 (m 2 ) 实验室人员配备(人) 合 计 万元以上 金融模拟实验室 学院 54 1 50 25 税务模拟实验室 学院 54 1 50 25 国贸模拟实验室 学院 54 1 50 30 可用于本学科点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实验室情况 教学设备(台、件) 教学实验室名称 合 计 万元以上 开发及应用的主要教学软件名称及使用情况 金融模拟实验室 50 25 证券模拟实习软件、银行模拟实习软件 七、人才培养 14 金融 0501 邓 勇 商学院第五届创业计划大赛 三等奖 15 金融 0502 妍 商学院第五届创业计划大赛 二等奖 16 金融 0502 怡靖 商学院第四届创业计划大赛 二等奖 17 金融 0502 还 商学院第五届创业计划大赛 最佳创意奖 18 金融 0601 巍 全国挑战杯课题立项 二等奖
2003 年以来本学科组成员参与的主要国际国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名称 全国价格学会通货膨胀研讨会全国金融学科建设研讨会 举办时间 总 2003 年 8 月 2003 年 4 月 参 加 人 数100 人 60 人 人 数 海外人员参加人数 全国高校双语教学骨干教师研讨班 2004 年 3 月 全国金融学首届年会 2004 年 11 月 2005 年 7 200 人 500 人 教育部金融学课程骨干教师研讨班 月 150 人 省民营经济研讨会 2006 年 11 月 150 人 高教社双语教学研讨会 2007 年 11 月 150 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的金融学年会 2007 年 10 月 400 人中国保险学会年会 2007 年 10 月 100 人 省保险学会年会 2008 年 3 月 100 人 我院坚持以人为本,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采取了“培、引、聘”相结合的学科队伍建设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止 2007 年 12 月,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学科有专任教师 18 人,全都获得了硕士以上学位,并在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投资与理财、区域金融等学科方向形成了一定研究特色。学科组成员由15 人组成,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及以下职称 8 人;
博士及博士生 10 人,硕士 5 人;
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比较合理。此外,还有多名双师型、三师型教师。
八、学术交流 九、建设规划 总体建设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目标,突出我校 “商科” 特色和地方院校办学特点,充分发挥金融学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我校金融学学科建设既要符合“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长株潭金融中心的构建、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对区域性金融人才培养的需求,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科研究和教学基础设施,资源条件,通过建设期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力争使我院金融学科成为省一流、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同时使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在 3 年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1、认真组织国家级课题的申报,争取在建设期申报成功 2 个国家级课题。积极申报部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到 2009 年达到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年
均 1 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全体研究人员每年人均发表学术论文 2 篇以上,CSSCI 论文至少一篇。
2、继续做好本科生的教育,通过金融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强化地方经济发展、行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多途径筹措研究经费,扩大研究领域,形成研究规模, 壮大研究队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使本学科成为省一流重点学科。
3、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形成学术梯队,催生有特色、高水平研究成果。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科专业交融与发展。力争在 2010 年使金融学重点学科成为省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同时使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最终的目标是将金融学在建设成为校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通过硕士点的批准验收。
主要建设措施及预期成效 一是加大组织保障力度。加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建设,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头作用;
建设一支务实高效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加大对博士层次的培养力度, 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切实组合好以现有在岗专任教师队伍,并号召本系其他学科人才投入和选聘院外学者专家参与。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注重学术梯队的培养,尤其是梯队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是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形成独立的学科、专业方向建设制度并能让其各效实施,与个人以及教研室的年终考评、奖惩直接挂钩。建立科研激励机制,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对获得国际和国家级课题基金资助的项目、跨学科研究项目以及在国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予以重奖。
三是加大工作力度。
确立重点研究领域和凝练主要研究方向,建设包括“地方金融研究所“在的科学研究平台,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发表更多具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理论意义强和应用价值较高的系列学术专著等,争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更多的科研经费。
①从现在起到 2009 年底,完成金融学学科及其重点研究方向的专著 3 本、30 篇省级以上论文、15 篇以上 CSSCI 文章等科研成果,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6 项。出版 1 部金融学特色教材;
建设好 3-5 个金融学核心课程教学。
②从 2009 年到 2010 年,在我院组建好商学院地方金融研究所,凝聚全省乃
至全国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前来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丰富我们的科研成果。同时实现该学科点申硕成功;
③从 2010 年至 2011 年,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争取把我院建设成为培养适应本省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在省乃至国具有较大的影响 力。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新建 10 个实习就业基地。
④2015 年后,逐步发展该学科点的博士生教育。
加大图书资料的建设, 每年购买图书资料的金额不少于 5 万元,争取图书资料达到 1.5 万册。
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是学科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的拟制和完成问题。当前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区域金融中心构建等问题有很多争议,我们拟研究确立开放的国际视野下区域金融的制度完善和运行机制研究究方向。这些问题的提起与解决将为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我院科研学术梯队的强化和层次的提升。现有专职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还不是很合理,拟引进高层次的学者和教授不断组成更强大的力量和梯队。
三是加大对财力物力的投入。搞好一门学科的建设需要得到各方面支持,我们也将设法从纵向的和横向的开拓和求援。
建设思路 把“金融学”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我们的建设思路是:
一是比较全面地研究我国我省以及国外对金融学学科建设已有经验和作法, 结合我院特色,区别性地从中规划我们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容;
二是结合国外和我省经济社会形势和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以及依据法学社会科学的规律,构建好具有特色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
三是确定好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任务;
四是制定本学科、专业方向的科研计划,并实现教与学、教与研的有效结合, 做出成效来。
五是不断总结和创新建立相关学科和相关研究方向,加大对该学科和专业方向的体系支撑。
重点学科工作汇报
重症医学科重点专科工作汇报
小学校重点工作汇报(共6篇)
金融办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科工局重点工作汇报
相关热词搜索: 重点学科 金融学 校级 汇报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