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实现跨文化适应是每个来华留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本文从跨文化适应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来华高校留学生经历的文化冲突及跨文化适应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其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并为其跨文化适应给出对策。
关键词 留学生 文化冲突 跨文化适应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Foreign Students
——Take Yiwu City as an example
ZHANG Mingyu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ed by every foreign students, directly affects their lear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affects social st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in the form of cultural conflict on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identify its manifestations and cultural causes of conflict, and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cross-acculturation.
Key words foreign students; cultural conflict;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影响的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赴华学习,以浙江省为例,2012年,全省共招收外国留学生17549人,比2011年增加35%。留学生群体来自世界各地,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宗教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来到中国必然经历一定程度的跨文化冲突。本文通过对义乌工商学院留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厘清来华高校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2 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为了深入探讨来华高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课题组对义乌工商学院的150名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调查问卷分为汉语、韩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四个版本,由被调查者自行选择并填写,所有问卷均在调查完成后立即回收。本调查主要采用的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描述统计、双变量相关分析。深度访谈主要在高校进行,访谈对象由学校推荐和调查人员选择相结合。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6份,其中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86%。调查样本选取在义乌工商学院就读的语言生以及其他学院就读的学历生,就年龄划分来看,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87.6%);就性别比例来看,男生多于女生(男性占79.1%,女性占20.9%);就宗教信仰来看,信教比例较高(95.3%),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占大多数(75.2%),这是因为义乌的主要贸易伙伴来自中东、非洲等伊斯兰教盛行的国家;就婚姻状况来看,主要为未婚(75.2%)。
调查问卷的设计的部分内容参照了肯尼迪和伍德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并根据研究需求做了一些调整和补充,主要在生活环境、社会交往及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服务、社会公德、教学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问题行为等七个方面进行调查。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社会环境适应状况调查
本项调查主要涉及留学生对义乌的气候、饮食、住宿、语言、宗教、生活节奏、娱乐休闲等社会环境方面的适应程度。调查发现,留学生对以上因素的跨文化适应障碍依次为语言(58.9%)、气候(58.1%)、饮食(37.2%)、住宿(27.9%)、生活节奏(23.3%)、娱乐休闲(16.3%)、宗教(0)。
来华留学生普遍认为,语言障碍是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义乌的气候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空气潮湿,舒适度差;对于饮食,大部分留学生适应较好;对于住宿,普遍认为义乌房租过高,并且住宿条件不好;很多留学生还认为义乌休闲文化比较欠缺;对于生活节奏普遍认为较快,由于义乌留学生大都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生活节奏较慢,时间观念淡漠,所以很多学生很难适应中国高校比较紧凑的学习节奏;对于宗教,普遍可以适应,义乌国际化程度较高,三大宗教的活动场所都比较丰富,义乌政府和民众对于外国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普遍可以做到支持、认同和尊重。
2.2.2 社会交往及社会支持系统适应状况调查
本项调查主要涉及留学生交友数量、交友方式、与中国人关系及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调查显示,留学生在交友问题上遇到的问题较多,调查样本中有高达48.8%的人在中国朋友少于5人,仅有18.6%的调查对象在中国朋友人数超过20个。由于身在异乡,失去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及人际圈,强烈的孤独感带来强烈的交友意愿,绝大多数外国青年愿意在中国进行交友活动(91.5%)。
由于朋友不多,留学生遇到困难时,主要向同在义乌的亲友(85.3%)、同乡(75.2%),以及商会(35.7%)求助,有时会向学校教师及外事部门求助(24.8%)。
2.2.3 社会服务满意度状况调查
本项调查主要涉及留学生在东道国签证、银行、医院、交通、宾馆、饭店、购物等社会服务满意度方面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存在问题及障碍的依次为:签证(79.1%)、医院(55.0%)、购物(41.9%)、饭店(15.5%)、交通(9.3%)、宾馆(6.2%)。
义乌由于外国人众多,情况复杂,签证制度较为严格,义乌的学习签证一般只有一到三个月,留学生普遍认为签证给自己带来很大困扰。对于医疗,调查对象普遍反映,去医院比较费时费力,由于语言不通,与医生沟通困难,医疗条件不好,价格昂贵,无法顾及病人隐私。对于购物,被调查者满意度较差,他们不习惯中国式的讨价还价以及一些廉价商品的质量问题,很多身材高大的留学生很难在中国买到合适的服装鞋帽。调查对象对于交通、饭店、宾馆提供的服务的满意度则较高。
2.2.4 社会公德满意度调查
本项调查主要涉及留学生对东道国社会公德状况的满意度,内容主要包括公众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扔垃圾;秩序遵守习惯包括插队、禁烟场所抽烟、闯红灯。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东道国民众的卫生习惯、秩序遵守习惯比较差,很难适应,希望有所改善。
2.2.5 教学适应状况调查
本项调查主要涉及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效果、作息习惯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母语背景、中文程度以及接受能力和文化差异性的存在,希望教师能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但事实上,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往往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对于上课的时间安排,很多留学生也难以适应,认为早八点上课实在太早,迟到现象比较严重。
2.2.6 心理适应状况调查
本项调查主要涉及留学生在中国学习过程中是否思乡、孤独感、被歧视、隔离感、易焦虑等情绪。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有浓厚的思乡情绪;有近三成的调查对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被歧视、隔离感、易焦虑等负面情绪。这说明,一部分留学生还不能顺利完成跨文化适应的过程。
2.2.7 来华留学生的社会行为问题
本项调查主要涉及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的社会行为偏差问题,由于本项问题仅涉及到部分留学生,所以调查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行为偏差问题主要涉及:无照及超速驾驶、打架斗殴、与中国居民发生矛盾、骚扰中国女性、旷课迟到早退等问题。这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道德素质修养以及经济状况都有关系,同时也与其传统文化背景有关,如中东非洲国家生活节奏慢、时间观念不强,来到中国也很不适应;一些国家的交通法规非常宽松,这些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经常发生交通违章;一些穆斯林国家实行一夫多妻制,婚恋观与东道国迥异,也容易与他人发生摩擦。
3 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
文化社会学的理论认为:性质有差异的文化相遇,冲突不可避免,留学生面对这种冲突,往往对本国文化产生的强烈自尊心及捍卫感。当熟悉的文化环境被改变,置身全新的文化环境,人们都会面临跨文化适应问题,跨文化适应不能靠改变新的文化环境,而是要靠学习东道国的文化习俗并加强自身的文化适应能力为主。还有一些文化冲突并非源于文化差异,而是源于东道国的基本国情,如医患问题、交通问题,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但是并非是针对外国人,这也是一直困扰着东道国民众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加强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3.2 加强政府、学校的服务能力
在外事管理方面,政府及学校需转变观念,从以管理为主,转向管理服务并重,在制定管理政策时从对留学生服务的角度思考,使管理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学校外事部门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是留学生的直接接触对象,留学生往往对其比较信任,所以二者有责任和义务为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提供帮助和支持,除了提供正常的管理和教学外,还应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服务。
3.3 加强留学生的中文学习
调查发现,很多跨文化适应困境的来源还是在于语言障碍,无法掌握东道国的语言及文字,无法与当地人流畅的沟通,生活中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使其产生孤独感和隔离感。但若能够熟练掌握东道国的语言文字,打破语言障碍,这些障碍都能迎刃而解。调查发现高年级的留学生普遍比低年级的留学生适应性好。所以在语言学习方面要鼓励。
3.4 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重留学生独特的宗教习俗、生活习惯。高校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习俗,教师必须对其有所了解,在课程学习中,要对学生体现充分的尊重。第二,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很多留学生反映中国式的课堂缺乏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花心思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第三,教学内容应涉及跨文化交流及适应技巧方面的内容。课堂学习除了语言和专业的学习外,应针对留学生特点增加跨文化交流及适应技巧方面的内容。第四,教材选用要符合本地留学生特点,同时,根据留学生的需求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内容。
项目来源:2013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高校留学生跨文化管理与服务策略分析”(项目编号:SCG250)
参考文献
[1] 高明.论“文化冲突”与高校留学生管理之关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相关热词搜索: 留学生 跨文化 状况 高校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