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025-09-01人已围观

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题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p99-104 页的内容 数学四年级上册 p99-104 页的内容 第 1 课时

  主备人 :赵体洁

  单位:赵庙乡曹庄小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过程与方法: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教具学具:小黑板、作图工具、水彩笔。

  课型:新授课

  学案 教师活动 (含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吗?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济多少人谈话宁市有吗? 2、老师搜集到了某地区 1985-2000 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出示课本 99 页例 1)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二、以标导学,解读探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 自主学习 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1)看课本 99 页第一个统计图,想一想我们需要怎样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

  (2)学生独立完成 99 页第二个统计图。

  2、自主交流,分组合作

  (1)回答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谈话激趣

  小黑板出示课本 99 页例 1,让学生看统计表中的信息,说说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学生完成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对统计图进行比较、评价和分析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使学生发现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达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统计表

  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展示完成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复式统计表,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主绘制两个条形统计图,从而为后面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奠定基础。

  通过老师提问,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去。

  (2)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课本100页的统计图。

  2、 反馈点拨 (1)你从完成的这幅复式统计图的数据中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 101 页做一做。(第 4 小题灵活)

  2.课本 102 页第 1 题。

  3.课本 103 页第 2 题。(培养学生简单分析、合理决策)

  四、梳理知识,总结反思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3.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教师通过巡视关注学生对图例的理解。

  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出纵轴、横轴意义、在直条上标数量。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3幅统计图,学生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绘制过程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教师可通过第(4)题引导学生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101页做一做。

  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102页第1题和第 2 题。

  学生分析、讨论,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

  第(4)题全班交流。

  学生共同完成10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第 102—103 页第 1、2 题 交流回报

  学生提问质疑

  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达到提升。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材中的习题练习,以此达到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堂消化的目标,减轻了学生课外的负担。

  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总结反思中提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含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五、课堂检测(100 分) 某校四年级同学“最喜欢的食物”情况调查表如下:

  (1)请你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 1:

  信息 2:

  信息 3:

  (3)请你阅读:

  冰淇淋、洋快餐等食品高热量、高脂肪,吃多了会在身体中沉积下来,让你成为“小胖墩”,吃过多的膨化食品,对身体健康不利。

  阅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六、课时作业 1.看图回答:课本 103 页第 3 题

  2.绘制统计图:课本 104 页第 4 题 3.实践活动:课本 104 页第 5 题

  引导学生阅读复式统计表获取信息。

  引导学生操作完成统计图

  指导学生阅读统计图中的信息。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谈想法

  指导学生完成课时作业,检查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阅读复式统计表获取信息。

  学生完成统计图

  学生回答统计图中的信息

  学生谈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检验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再次解决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予以强调。

  阅读统计图,看谁获取信息多,从而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意识。

  通过课时作业进一步详细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教后反思 1.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方法与过程,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统计现象。为下一步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2.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绘制统计图 在观察图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画法,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特点,教师在适时提出

  问题,进行点拨,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自然而然地发现绘制图表的方法。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教学中,应该多耐心,多为学生考虑,多让学生去表现,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3.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通过这节课,我看到自身的很多不足,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相关热词搜索:

  条形

  纵向

  课题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