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5-08-03 02:50:04 浏览次数: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2- -3 2013 学年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答题时间 0 120 分钟,总分 0 100 分)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A 型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3.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

 A.体实者用攻法

 B.实证用攻

 C.虚证用补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项不属于饮食不洁: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

 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

 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

 A.肺

 B.脾

 C.肾

 O.三焦

 E.肝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二、D 型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五脏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

 A.母病及子

 B.侮其所不胜

 C.克其所胜

 D.子病及母

 E.乘其所胜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

 A.脉

 B.胆

 C.脑

 D.骨

 E.髓

 4.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

 A.手太阳

 B.手少阴

 C.手少阳

 D.手太阴

 E.手厥阴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

 A.寒邪

 B.湿邪

 C.其性数变

 D.其性凝滞

 E.易致疮疡

  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津能载气

 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 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

 A.惊

 B.喜

 C.怒

 D.悲

 E.恐 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

 A.分清别浊

 B.吸收水谷精微

 C.形成粪便

 D.进一步消化饮食物

 E.排泄糟粕 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热象

 B.实寒证

 C.很重的虚寒证

 D.寒热错杂证

 E.真热假寒证 三、X 型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 2.下列哪几项是血液的生理功能:

  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 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实而不满 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

 A.化火

 11.湿郁

 C.痰郁

 D.食郁

 E.血瘀 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

 A.肝

 B.胃

 C.脾

 D.肺

 E.心 四、填空题(每空().5 分,共 15 分)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______及其_______。

 2.精气乃气中之_______,是生命产生的__________。

 3.血为气母的意义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血液正常循行需要气的_______和_________两者的协调平衡。

 5.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为_________和________。

 6.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

 7.六淫中,________每多挟湿,_______易生风动血。

 8.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_______和阴阳相互转化。

 9.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一般多表现为________,痛处_______,拒按,多夜间益甚。

 10.正气与邪气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12.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常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1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六、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正气

 2 疠气

 3 乙癸同源

  4 亡阳

 5 六淫

 七、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

 1.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2.何谓金破不鸣?其常见病因有哪些?

 3.何谓内伤病因?

 4.何谓基本病机?

 八、论述题(共 24 分)

 1.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6 分)

 2.试述结石的致病特点。(8 分)

 3.怎样理解在人体这个整体中,心的主宰地位与五脏作为中心的地位?(10 分)

  )答案要点 一、A 题型 1.C

 2.A

 3.B

 4.E

 5.E

 6.D

 7.E

 8.E

 9.B

 10.D 二、D 型题 1.AD

 2.AD

 3.AD

 4.BD

 5.CE

 6.AD

 7.CE

 8.AB

 9.CE

 10.AC 三、X 型题 1.ADE

 2.ABC

 3.AC

 4.ABCDE

 5.ABD 四、填空题 1.物质;运动变化 6.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2.精粹;本原 7.暑邪;火(热)邪 3.血能生气;血能载气 8.阴阳交感;阴阳消长平衡 4.推动力;固摄力 9.刺痛;固定不移 5.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10.疾病虚实变化;病势的趋向与转归 11.呼吸运动;全身气机;血液运行,津液输布代谢 12.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 五、判断题 1.X

 2.X

 3.√

 4.√

 5.X

 6.X

 7.X

 8.√

 9.√

 10.X

  六、名词术语解释 1.即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及康复能力。

 2.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3.即肝肾同源。古人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与天于相配,则肝属乙木,肾届癸水,故称。

 4.指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致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5.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七、简答题 1.①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余气所化,为精汁。胆贮藏精汁,本身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与六腑有别,故属奇恒之腑。②但胆也为中空性器官,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的消化,故为六腑之一。

 2.肺在五行属金,肺的虚证影响及喉而致失音,谓之“金破不鸣”。常见病因为肺阴虚或肺气虚。

 3.内伤病因是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包括七情、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4.基本病机,即是:①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或影响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②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③是系统病机和具体病证病机

 的基础。

 八、论述题 1.①脾胃:脾胃运化,脾气散精转输。·②肺:肺主行水。③肾:肾为水脏,主津液。④津液代谢,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展开论述,否则扣÷的分) 2.结石的致病特点表现在四方面:①多发于六腑等脏器,如胆结石、胃结石、膀胱结石,因六腑为空腔性脏器,易导致结石形成与停留。②病程较长、症状不定:结石是湿热气血瘀阻,日久煎熬而成,形成过程均较长,并根据结石的大小和停留部位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症状。③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结石为有形病理产物,停留在脏腑器官内,多易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水谷、水液等运行和排泄。如胆内结石,影响肝胆气机疏泄及胆汁的正常排泄。④甚则发生绞痛:结石停留体内,影响气血运行,可见局部的胀痛,酸痛等证,一旦结石梗阻不通,可发生剧烈的绞痛,如胆结石发生梗阻可见右胁腹绞痛牵及右肩部。

 3.中医认为人体内脏、腑、形、窍作为一个系统:心、小肠、舌、脉为心系统;肺、大肠、鼻、皮为肺系统;脾、胃、口、肉为脾系统;肝、胆、目、筋为肝系统;肾、膀胱、耳、二阴和骨为肾系统。每个系统都以脏为主,即心、肺、脾、肝、肾分别是五脏系统各自的中心。五脏中,心是最高统帅,所以心对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起主宰作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3- -4 2014 学年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答题时间 0 120 分钟,总分 0 100 分)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于:

  A.水地说 B.五材说

  C.元气说

 D.五方说 E.人体之精说 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A 热者为痰,寒者为饮。

 B 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 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 色黄者为痰,色白者为饮。

 E

 以上都不是。

 4.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A 朱丹溪

 B 吴鞠通 C 吴又可

  D 刘完素

  E 薛生白

 5.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谷气

 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 汗 B 尿

 C 粪 D 呕吐物 E 呼气 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A 阴中之阴 B 阴中之阳 C 阴中之至阴

 D 阳中之阴

 E 阳中之阳 8.“肝火犯肺”是属于:

 A 子病犯母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E 母病及子 9.与情志抑郁最为关联的是:

  A 心神不足 B 髓海空虚 C 肝失疏泄

  D 肝升太过

 E 神不守舍 10.肾在液为:

  A 涎

  B 唾

  C 尿 D 泪 E 涕 11.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 肾阴虚而肝阳亢 B 肾阴虚而相火动 C 肾阴虚而心火旺

 D 心阴虚而心阳亢 E 以上均不是 12.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A 皮肤 B 孔窍 C 肌肉 D 关节

 E 血脉 13.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A 风邪 B 暑邪 C 燥邪

 D 火邪

 E 寒邪

 1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1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1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木克土 B.火生土

 C.金生水

 D.金克木

 E.水克木 17.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8.“一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A 冲、任、带 B 任、督、带

  C 冲、任、督 D 督、冲、带

  E 督、冲、跷 19.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

 A 头后部

 B 侧头部

 C 头顶部

  D 前额部

  E 全头部 20.脾之华在:

 A 毛

 B 唇

 C 发

  D 面

  E 爪 21.“血之府”是指:

 A 心 B 肝 C 脉 D 冲脉 E 任脉 22.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 肺与心

 B 肺与肝 C 脾与肺

  D 肺与肾 E 心与肾 23.被称为“水谷之海”的是:

 A 脾

 B 小肠 C 胃 D 大肠 E 三焦 24.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A 饮食 B 六淫

 C 七情

  D 瘀血 E 疫疠

 25. “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治疗用药应注意:

 A 因人制宜

 B 因时制宜

  C 因地制宜

  D 治标 E 以上均不是

 26.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A 肾 B 肝 C 肺 D 心

 E 脾 27.胃与小肠上口相接处为:

 A 贲门 B 阑门 C 魄门

 D 幽门

  E 吸门 28.《素问·水热穴论》称“胃之关”是:

  A 肾 B 脾 C 肺 D 膀胱 E 三焦 29.“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

  A 虚中夹实 B 真虚假实 C 真实假虚

  D 虚实夹杂

 E 虚证 30.“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A 反治

 B 正治 C 治标 D 标本兼顾 E 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 2 至 5 个最佳答案)

 1.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刘完素

  B 朱丹溪

  C 李东垣

  D 张景岳 E 张从正 2.“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A 生化作用 B 滋润作用 C 承载作用 D 收敛作用

  E 受纳作用 3.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太过,则:

 A 制其所胜 B 侮所不胜

  C 已所不胜轻则侮之 D 五行相克 E 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4.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A.补其不足

 B.损其有余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损者益之

 5.过劳包括:

 A 劳力过度 B 劳神过度 C 房劳过度 D 安逸过度 E 饮酒过度

 6.胆又称为:

 A 中精之府 B 孤府

  C 清净之府

 D 中正之官 E 元神之府 7.营气的生理功能:

 A 化生血液

 B 调控体温 C 温煦脏腑 D 抗御外邪

  E 营养全身 8.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

 A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B 直接影响内脏 C 发为情志病证 D 影响脏腑气机

  E 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9.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 主动

 B 收引

 C 凝滞

 D 重浊

  E 为阴邪,易伤阳气 10.气虚可进一步导致:

  A 血虚 B 血瘀

 C 出血

 D 水停 E 津泄 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阴阳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2.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3.张从正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4.脾属阴土,故喜润而恶燥;胃属阳土,故喜燥而恶湿。

 5.“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方法。

 6.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7.“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8.临床见肌肉消瘦、四肢运动无力,主要责之于肝气血不足。

 9.“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其原理在于膀胱能贮尿排尿。

 10.六淫致病,易合邪伤人,多自肌表、口鼻而...

相关热词搜索: 基础理论 试卷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