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江南地区开发》课堂实录
2025-08-29人已围观
《江南地区开发》课堂实录
《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了解一下江南经济发展状况,可不能忘了我们要看一下今天的优胜小组是哪一组?。
师:哪组同学做小小讲解员,来朗读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
2、掌握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3、掌握淝水之战 好,这位同学朗读真好,给你们组加 1 分。
师:现在比一比,试一试哪组是最佳学习小组,请阅读 123-124 页“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框题,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说三国时魏、蜀、吴灭亡的先后顺序吗? 2、西晋建立时间_____建立者______都城_____?西晋统一时间是_____年?灭亡于______年,被____人所灭亡? 3、从东汉末年,内迁的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媒体展示)
组长带领,分小组学习,组员积极参与,讨论气氛浓厚;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学习,解答学生的问题。
生 1:老师,我们组第一题可以解答了。我们认为蜀国最先灭亡,然后吴国,最后灭亡的是魏国。
生 2:我认为你们组讨论的不对。首先灭亡的是蜀国,然后是魏国,最后应该是吴国。
师:你能解释一下理由么? 生 2:( 慷慨激昂)因为蜀是三国中国力最弱的,先被魏国灭亡,然后司马炎建立西晋替代魏国,最后西晋灭掉了吴国,所以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蜀、魏、吴。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分析的很精彩,也非常正确,给你小组加 1 分。哪组来回答第 2 题? 生 3:(抢答)西晋建立时间 266 年,建立者司马炎,都城洛阳;西晋统一时间是 280 年,灭亡于 316 年,被匈奴人所灭亡。
师:这位同学从书上找的很对,加 1 分;哪第 3 题呢? 生:(集体抢答)从东汉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
(“羌”字不认识,学生都不说了)
师:(笑了)这个字在一句古诗中第一个字就是它,谁能想起来? 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对,就是这个字。了解了第一框题的基本知识现在老师要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呢? 小组内互相讨论,组长带领查书,积极探究问题 生 1:我们组认为统治集团腐朽,皇帝智力低下(讲出晋惠帝的故事),这是西晋统治时间短的原因。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给你组加 1 分。
生 2:老师我们组还有补充,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也是西晋统治时间短的原因。
师:老师也同意你们组的观点,给你们加 1 分。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多媒体展示西晋短期统一的原因)
师:“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每个同学都很熟悉,谁能讲一讲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 生:老师让我试试吧!讲述草木皆兵的故事。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流利,普通话很规范,给你加 1 分;通过听故事,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那次战役么? 生:淝水之战 师:对,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框题,比一比我是最棒的!请看自学指导二:
阅读 124-126 页“淝水之战”,思考回答:
1、东晋建立时间______年,建立者_______,都城_________。
2、4 世纪后期,______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______重用汉人______为丞相.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__________. 3、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力量对比情况如何?结果怎样? 年代 作战双方力量对比 结果 前秦(苻坚)
东晋
___多万 __万
4、你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淝水之战的?(阅读红字部分内容)
5、淝水之战有何影响? 各组迅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巡回指导
生展示学习成果,分成五个大组,有到黑板默写的,有配合提问的,有讲演的。
师:各小组都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每小组加 1 分;对于这一框题同学们还有问题么? 生:老师苻坚拥兵八十多万,而东晋只有 8 万,为什么结果却是苻坚大败呢?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深意,值得探讨,给你加 1 分,谁来帮助这位同学解答这个问题呢? 生 1:苻坚很骄傲,指挥失误,所以导致他失败。
生 2:苻坚军队内部不团结,充满了民族矛盾,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
生 3:老师我们组要补充,东晋将士勇于作战,将领指挥正确,这也是苻坚为何会大败的原因。
师:这三组同学不仅从前秦方面,还从东晋方面分析了前秦失败,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非常全面,你们每组得 1 分。淝水之战的结果令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情况,它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 从历史回到现实,针对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小组展开谈论,教师点拨,认识骄傲的危害和团结的重要性。
师: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两则材料,请看: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二: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史记》 两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何不同? 生:《宋书》中描写的江南地区比较富庶。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那么为什么后来江南地区变化了?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三框题,请看自学指导三:
阅读 126 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思考回答: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和意义? 分小组学习,各组进入争创优秀小组的最后竞争中,每个组团结一致探讨问题,组与组交流这两个问题,教师参与小组学习。
师:刚才各组进行了交流,老师发现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让老师重点点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多媒体展示,学生达成共识。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师: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完了,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整理线索。
师:好,下面请板书员小结
生(板书员念板书如下):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开发-兴修水利、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板书设计得好,得 1 分。本节内容我们学完了,请看老师的练习题:
(教师出题,学生抢答)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的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北方陷入严重的战乱。西晋灭亡,东晋在南方建立,南北分裂。北方的长期战乱,迫使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的勤劳,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今天的获胜小组是第三组,同学们掌声祝贺!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在教学中,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有几点体会:
1.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整堂课紧紧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展开,教学中以《史记》和《宋书》所描述的江南两种绝然不同的情况,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寻找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从而引出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等内容,并进一步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及影响,这样使得松散的学习内容连成一体,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得难点有效分解。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2.成功运用史料教学。本堂课引用了《史记》和《宋书》中的两则材料,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历史的情景中感受历史,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扎扎实实做学问和实事求是看问题的态度。
相关热词搜索:
江南地区
课堂实录
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了解一下江南经济发展状况,可不能忘了我们要看一下今天的优胜小组是哪一组?。
师:哪组同学做小小讲解员,来朗读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
2、掌握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3、掌握淝水之战 好,这位同学朗读真好,给你们组加 1 分。
师:现在比一比,试一试哪组是最佳学习小组,请阅读 123-124 页“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框题,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说三国时魏、蜀、吴灭亡的先后顺序吗? 2、西晋建立时间_____建立者______都城_____?西晋统一时间是_____年?灭亡于______年,被____人所灭亡? 3、从东汉末年,内迁的的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媒体展示)
组长带领,分小组学习,组员积极参与,讨论气氛浓厚;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学习,解答学生的问题。
生 1:老师,我们组第一题可以解答了。我们认为蜀国最先灭亡,然后吴国,最后灭亡的是魏国。
生 2:我认为你们组讨论的不对。首先灭亡的是蜀国,然后是魏国,最后应该是吴国。
师:你能解释一下理由么? 生 2:( 慷慨激昂)因为蜀是三国中国力最弱的,先被魏国灭亡,然后司马炎建立西晋替代魏国,最后西晋灭掉了吴国,所以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蜀、魏、吴。
(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分析的很精彩,也非常正确,给你小组加 1 分。哪组来回答第 2 题? 生 3:(抢答)西晋建立时间 266 年,建立者司马炎,都城洛阳;西晋统一时间是 280 年,灭亡于 316 年,被匈奴人所灭亡。
师:这位同学从书上找的很对,加 1 分;哪第 3 题呢? 生:(集体抢答)从东汉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
(“羌”字不认识,学生都不说了)
师:(笑了)这个字在一句古诗中第一个字就是它,谁能想起来? 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师:对,就是这个字。了解了第一框题的基本知识现在老师要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呢? 小组内互相讨论,组长带领查书,积极探究问题 生 1:我们组认为统治集团腐朽,皇帝智力低下(讲出晋惠帝的故事),这是西晋统治时间短的原因。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给你组加 1 分。
生 2:老师我们组还有补充,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也是西晋统治时间短的原因。
师:老师也同意你们组的观点,给你们加 1 分。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多媒体展示西晋短期统一的原因)
师:“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每个同学都很熟悉,谁能讲一讲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 生:老师让我试试吧!讲述草木皆兵的故事。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流利,普通话很规范,给你加 1 分;通过听故事,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那次战役么? 生:淝水之战 师:对,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框题,比一比我是最棒的!请看自学指导二:
阅读 124-126 页“淝水之战”,思考回答:
1、东晋建立时间______年,建立者_______,都城_________。
2、4 世纪后期,______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______重用汉人______为丞相.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__________. 3、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力量对比情况如何?结果怎样? 年代 作战双方力量对比 结果 前秦(苻坚)
东晋
___多万 __万
4、你知道哪些成语是出自淝水之战的?(阅读红字部分内容)
5、淝水之战有何影响? 各组迅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巡回指导
生展示学习成果,分成五个大组,有到黑板默写的,有配合提问的,有讲演的。
师:各小组都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每小组加 1 分;对于这一框题同学们还有问题么? 生:老师苻坚拥兵八十多万,而东晋只有 8 万,为什么结果却是苻坚大败呢?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深意,值得探讨,给你加 1 分,谁来帮助这位同学解答这个问题呢? 生 1:苻坚很骄傲,指挥失误,所以导致他失败。
生 2:苻坚军队内部不团结,充满了民族矛盾,这也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
生 3:老师我们组要补充,东晋将士勇于作战,将领指挥正确,这也是苻坚为何会大败的原因。
师:这三组同学不仅从前秦方面,还从东晋方面分析了前秦失败,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非常全面,你们每组得 1 分。淝水之战的结果令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情况,它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 从历史回到现实,针对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小组展开谈论,教师点拨,认识骄傲的危害和团结的重要性。
师: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两则材料,请看: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二: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史记》 两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何不同? 生:《宋书》中描写的江南地区比较富庶。
师:同学们观察很仔细,那么为什么后来江南地区变化了?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三框题,请看自学指导三:
阅读 126 页 “江南地区的开发”,思考回答: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和意义? 分小组学习,各组进入争创优秀小组的最后竞争中,每个组团结一致探讨问题,组与组交流这两个问题,教师参与小组学习。
师:刚才各组进行了交流,老师发现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让老师重点点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多媒体展示,学生达成共识。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师: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完了,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整理线索。
师:好,下面请板书员小结
生(板书员念板书如下):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开发-兴修水利、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板书设计得好,得 1 分。本节内容我们学完了,请看老师的练习题:
(教师出题,学生抢答)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的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北方陷入严重的战乱。西晋灭亡,东晋在南方建立,南北分裂。北方的长期战乱,迫使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的勤劳,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今天的获胜小组是第三组,同学们掌声祝贺!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在教学中,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有几点体会:
1.整合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整堂课紧紧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展开,教学中以《史记》和《宋书》所描述的江南两种绝然不同的情况,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寻找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从而引出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等内容,并进一步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及影响,这样使得松散的学习内容连成一体,既突出了重点又使得难点有效分解。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2.成功运用史料教学。本堂课引用了《史记》和《宋书》中的两则材料,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历史的情景中感受历史,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扎扎实实做学问和实事求是看问题的态度。
相关热词搜索:
江南地区
课堂实录
开发
上一篇:《汉字起源》教学设计
下一篇:《污垢》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