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综合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分析 —— 以深圳市沙三社区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使城镇社区建设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愈多的关注。老年化衍生的社会问题和老人的晚年生活因地区有异而不同。基于此,我选取了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沙三社区作为研究社区,深入实地调查,通过观察、走访、填写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接触老年人和社区相关负责人员,以资料和结果,就该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综合生活状况与养老意愿进行讨论。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通过文献查阅交代研究背景和意义,将中外养老现状进行交;二是从官方数据和人员沟通了解沙三社区的基本发展情况;三为对实地调查的实际操作和内容进行记录总结;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养老意愿。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living conditions and old-age wishes of the elderly in the community home--taking the Shasan community of Shenzhe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population is aging seriously. With the deepening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urba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ty home-based pension model. The social problems and the old people"s life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regions. Based on this, I selected Shasan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as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hrough in-depth field survey, through observation, visit, filling in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I contacted the elderly and the relevant responsible persons of the community. With information and results, I discussed the comprehensive living conditions and pension wishes of the elderly at home in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one is to explai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e second i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development of Shasan community from official data and personnel communication; the third is to record and summarize the actual operation and content of the field survey; the last is to analyze the results and make suggestions.
[Keywords] Community home, old-age model, old-age will.
目 目
录 1 1
前言
................................ ...................
1 1
1.1
调查背景
................................ .......................
1 1
1.2
目的和意义
................................ .....................
2 2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
2 2
1.3.1 研究内容...................................................... 2 1.3.2 研究方法...................................................... 3 2 2
研究范围和研究进展
................................ .....
4 4
2.1
相关概念
................................ .......................
4 4
2.1.1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 4 2.1.2 涉及基础理论 .................................................. 4 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
5 5
2.2.1 国内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和需求研究 ............................ 5 2.2.2 国内养老事业实践 .............................................. 5 2.2.3 国外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 6 3 3
调研方案设计及实施
................................ .....
8 8
3.1
设计调查 方案和行程
................................ .............
8 8
3.2
对深圳市沙三社区及居家老人进行调查
.............................
8 8
4 4
调查结果
................................ ..............
10
4.1
调查问卷生活状态结果
................................ ..........
10
1 4.1.1 社区居家老年人基本信息
................................ ......
10
2 4.1.2 家庭生活状况与方式
................................ ..........
10
3 4.1.3 社交状况
................................ ....................
10
2 4.2 调查问卷养老意愿结果
................................ ..........
10
3 4.3 访谈结果
................................ ......................
11
4.4 实地观察补充记录
................................ ..............
11
4.4.1 牌桌上的热门话题 ............................................. 11 4.4.2 衣、食、住、行、用的群体特点 ................................. 12 5 5
调查结果分析
................................ ..........
13
5.1
影响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
..................
13
5.1.1 基本信息描述统计............................................. 13 5.1.2 交叉分析..................................................... 14 5.1.3 社区满意程度描述统计与回归分析 ............................... 16 5.1.4 分析小结..................................................... 18 5.2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分析
................................ ..
19
3 5.3 分析结论
................................ ......................
25
5.3.1 沙三社区居家老人的生活状态 ................................... 25 5.3.2 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26 6 建议
................................ ..................
27
6 6 .1
从家庭关系出发
................................ ................
27
6 6 .2
从社区/ / 社区居委会出发
................................ .........
27
6 6 .3
从政府出发
................................ ....................
28
附
录
................................ .................
1 1
1 1 1
前言
1.1
调查背景
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2019 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大陆总人口 13 亿9538 万人,其中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达 2 亿 4949 万人,占总人口的 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 1 亿 6658 万人,占 11.9%,远超国际对于老龄化国家规定的标准。基于群体数量比较庞大,养老问题越发突出,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被广泛的讨论。
国家将加快养老事业建设纳入大政方针。2013 年 9 月,国务院发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在 2020 年前建成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2017 年《“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开始将养老事业建设落到城镇,到 2019 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建设“深圳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时光如白驹过隙,2020 在一片惊雷中已将近过半。
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老年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期待。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人们收入增加,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待,新型养老模式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居家养老。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存在养老问题,早在 80 年代初期,养老问题就被提出。近年随着人们生活体系的改变,养老问题才真正的被重视起来。且 80、90 年代的研究对象都是城市地区的居民为主,缺乏对乡镇地区的调查和了解。
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产业的转移换代,城郊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开始关注基层的民生建设。
本次调研的地区的沙三社区,在 1992 年时作为“东风大队”的分出村落,还是第二期同富裕工程的欠发达村。跟随时代的脚步在 2004 年成立了股份合作公司,同年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前后创建。在社区“两委”强有力的领导下,现已成为了集体经营年总利润数千万的小康村。以沙三社区为例的老人多为原始村民。近年来,深圳市西部旧改高速推进,政府的有偿拆迁和开发商的征地赔偿使其普遍拥有基本生活保障以上的良好经济基础。
2 在经济蓬勃发展之时,沙三社区的民生和建设又发展得如何,可窥见一斑的重点对象即本次调查的 109 位老人家。
1.2
目的和意义
社会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最初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人”。《中国临床心理学》提出老年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心理指标,对个体的健康、工作状态、社交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观察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身心健康情况,了解他们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以及本真的养老意愿,朝为更好地实现其理想老年生活作出思考。养老事业发展不单单为了老人,更是为每个终将变老的我们。
通过对老年人这一消费群体的深入了解,才能知道我国当下的老龄产业缺什么该补什么,激发老龄事业从业者对新经济增长点的触觉,从而推动行业经济发展,促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重拾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这一传统美德应有的国民认知,少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叹息,在还拥有的时候就通过了解需求去更好的孝与爱。
以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角度,对社区具体到个体家庭,从日常生活状况入手,将老年群体的刚需可视化。不仅为提升为人子女,社区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对于老年群体的重视,更是为让大众包括群体自身意识到老人不止是个“待养人”,培养老年人积极养老的心态。促进代际沟通,维护家庭和睦。
通过对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也为其他基层养老建设提供一个小标本。促进乡镇民生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以深圳市,沙井街道整体民生大环境和老年群体生活现状为依托,重点针对沙井街道沙三社区的居家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如生活水平、个人身心健康状况等生理需求及社会和家庭关系、业余爱好等心理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各因素
3 对社区几家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养老意愿选择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次关于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综合生活情况与养老意愿分析的调查涉及到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 文献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即进行大量的数据搜索对养老的相关理论以及对养老、养老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对调查的沙三社区的基本状况进行确切官方的了解;对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养老等概念进行学习,以支撑接下来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2) 实地调查研究法 实地调查研究法重在真听真看真感受,深入调查对象的生活环境甚至与其共同生活。具体就是使自己成为沙三社区的一员,是老人的孩子、社工的同事。深度进入到社区内部,对于沙三社区的养老服务从业者、老年群体等相关对象进行行为举止、身心状态等方面的具体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增进在对城镇居民在养老模式的选择调查过程中的感性认识,提高调查的人文关怀程度。
实地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① 问卷调查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所谓问卷是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份为进行调查而编制的问题表格,又称调查表。由于调查对象均为接受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问卷将采取口述的形式与无结构访谈的形式相结合,将老人的选择代为记录,问卷调查结束后再统一整理录入数据。
② 访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为了对我们观察到的社区老年群体的现象,进一步对想法进行沟通和确定,从个体引申到群体特性,问卷调查结束后对社区专业护工和行政助理,以及身边的居委会干部进行无结构访谈。
4 2 2
研究范围和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
2.1.1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
(1)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老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老人居住于家中由子女奉养,照顾生活起居。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反哺式”养老模式,与我国的传统观念相吻合。
(2) 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主要的差别在于这一养老模式由社区负责提供服务。通过“白天进社区活动、晚上回家里居住”的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3)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赡养和扶养为核心,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以专业性服务为支持,以科技化的信息网络为手段,整合利用各类养老资源,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模式。其重点是解决社区中体弱多病、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家庭的后顾之忧。
(4) 机构养老:由专门的机构为老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国内多见于发达地区,乡镇多是基础设施较差、专业性较低的敬老院、福利院等。此模式相较下并不十分适合我国国情。
2.1.2 2 涉及基础理论
(1)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在对缺陷视角(Lack perspective)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产生的。优势视角要求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和方式去看待个体、家庭或社区。一定要看到案主的能力、技能、胜任力、可能性、愿景、价值和希望,尽管它们已经被环境、创伤或悲伤所扭曲。社会工作者需要厘清人们知道的以及能做的,并开列出关于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资源或能力清单(resource and capacity inventory),并在此基础上对案主开展帮助和支持。
(2) 积极养老
5 积极养老是指老人在离开工作岗位后,并不意味着被动地、消极地接受养老,而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利用自身技能及经验,根据自身情况,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积极养老肯定老年人晚年生存的“意义世界”,着力于老年人过往的生活工作背景,通过创造一种能够发挥老人“余热”、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机会的环境,提高其适应和融入当前处境的能力,使其更加积极的生活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
2.2
国内外发展 现状
1 2.2.1 国内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和需求研究
如前言所说,相比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新型养老模式的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目前为止,我国依然以家庭养老作为养老的主要方式,老人住家中由子女奉养,受传统伦理观念影响深远。随着老龄化加剧和早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家庭结构缩小,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增加。
冯杰、陈琳(2014)研究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认为老年人服务需求可以概括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见图 1)
图 1 社区老年人需求
2 2.2.2 国内养老事业实践
(1) 成都市和川公益发展中心“爷爷奶奶一堂课”
6 “爷爷奶奶一堂课”是鼓励老年人在社工的帮助下站上三尺讲台为小学生讲授一堂涉及历史、人物、文化、地理、风俗等层面的传统文化课。结果表明老人们都将课堂完成得很出色, 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挖掘出老人群体的优势和能力,充分展现了老年人在参与社会活动时的主体地位。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的匮乏,社会信任关系的断裂限制了积极养老模式规模化的潜力,养老服务机构对老人群体资源发掘与优势整合的缺失,使老人资源和优势长期处于静默状态,进一步导致了老人较低的自我认同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
尊重老年人尊严与价值,强调老年人的平等地位,充分挖掘老人的潜在优势和资源,是创造积极养老模式必不可缺的三环。
3 2.2.3 国外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1) 英国 西方国家以英国为例,作为最早执行社区养老的国家,具有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模式:居家式养老、住院式养老、老年公寓、托老所、退休村养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评估个性定制养老护理计划,且拥有专业的监管体系。机构通过评估审核后与政府签订合同并获得经费。政府负责指导监督,市场主体提供专业服务。
在 2005 年发表了《机会年龄:迎接 21 世纪的老年化挑战》,优先考虑三方面活动:第一,提高整体就业率以及 50 岁以上人员继续更灵活的就业,统筹医疗资源,协调工作与非工作的义务。第二,使老人以足够的收入和体面的住房为条件充分参与社会。第三,让所有人在进入老年时能保持独立,掌握自己的生活。
英国在养老服务上呈现政策整体性,公办民助、以人为本、服务专业性强的特点。强调工作对老人的重要性,鼓励老人作为独立行为能力人继续生活。上述几点囊括多个社会主体,对我国养老事业建设具有许多借鉴意义。
(2) 日本 日本作为亚洲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在长久的建设里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却又保留着东方国家的传统观念,在二战前同我国一样以
7 家庭养老为主。在 1989 年实施《黄金计划》以社区为依托提供家庭看护服务,1994 年《新黄金计划》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中心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其中,社区紧密型服务对我过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参考价值很高。
至 2000 年,《国民年金法》、《老年福利法》、《老人保健法》从法律上保障了老人的收入、福利、医保的基本权益。
日本将养老人才专业化程度推到了最高,拥有对国内外一致的职业资格认证系统,至今光本国国籍的“介护士”就已经储备了超过 160 万人。
观念的共性使日本的社区养老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很高的可鉴性,使“养老不离家”,老人可以有安全感地享受余下的所有岁月。
8 3 3
调研方案设计及实施
3.1
设计调查方案和行程
首先确定调研主题,本次调研是开展关于社区老人生活情况与养老意愿。在初期,我做的准备就是大量查阅资料,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等网络渠道浏览大量文献作为论文格式的参考,根据《社会工作介入城镇社区老年休闲活动研究》一文为在沙三社区开展实地调查的前期准备提供了充分的经验。
凭借在沙三社区土生土长的天然优势,在查阅社区工作、社区建设等相关文件前我就已对该社区的概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与沙三居委会的干部及沙三德馨苑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相熟。在悉知社区居家老年人如几乎只能用本地方言沟通、识字能力较弱等的基本交流情况下,在制作社会调查问卷、社会调查采访大纲的前提下,手写了口语化的调查问卷底稿准备以口述的形式进行询问,在小区管理姑姑的一定帮助下完成先记录后录入的行程。
本就对沙三社区党委举办的如“莘莘学堂”、“幸福妈妈家庭服务”、青年红色街舞队、“粤韵悠悠夕阳红”课堂、爱心助学活动、以及传统佳节小区活动等项目较为熟悉的我,准备以“叔公阿婆”们的孙女的身份与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花上几小时,或上午晨运,或下午活动中心等以时段的方式与他们多加相处,希望在近距离调查中能得到文本记录之外,对于分析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和老年主管幸福感的来源,能发现值得聚焦的切入点。
沙三街道从农村发展到以工业为主的乡镇再望眼现下稳步发展的商业,工商混合区的社区居民对于总体乡镇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态、养老的观念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具有可确定的代表性。
3.2
对深圳市沙三社区及居家老人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居住于深圳市沙三社区的 109 位老年人。
调查方式与过程:
第一阶段:从行政办公网站的官方记载和沙三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口中准确认知沙三社区的基本信息和发展状况是否与原本自身认知有出入和重大变化。
9 第二阶段:走进沙三社区生活,旁观老年人生活。从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较为周全地体察调查对象。
第三阶段:按照调查方案的计划进行调查问卷收集,录入信息。
第四阶段:按访谈大纲采访社区社工和行政助理(同物业管理),对老人们的状态和意愿进行补充说明,进一步说明社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看是否为之后论文写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10 4 4
调查结果
4.1
调查问卷生活状态结果
1 4.1.1 社区居家老年人基本信息
(1) 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年龄在八十岁以下的占 86.24%; (2) 需要关注的是婚恋状况无人未婚; (3) 受教育水平超过 50%未受过教育,97.25%的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在小学及其以下; (4) 月收入水平有 88.07%是 4000 以上;群体中有 77.0%拥有商业医疗保险保险; (5) 没有一个人有两种及其以上的慢性病。
2 4.1.2 家庭生活状况与方式
(1) 值得关注的是有 84.4 %的样本子女数目在 2 及其以上,没有人膝下无子女,66.97%的居家老年人是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一起居住; (2) 自理能力方面 51.38%认为自己需要被适当照顾,42.2%认为基本能自理。一旦生病有 77.98%的人都是由护工或保姆照顾; (3) 住在沙三社区统建楼里的居家老年人在精神上对朋友和被社会会尊重的需求完全不低于子女的陪伴; (4) 自身经济条件满意度有 86.23%满意以上。日常主要支出在医疗、娱乐和饮食。几乎没有人在学习上有所支出。
3 4.1.3 社交状况
(1) 74.31%的老人经常与朋友往来; (2) 业余爱好闲暇时期最喜欢太极等运动和棋牌类活动。
2 4.2 调查问卷养老意愿结果
11 (1) 值得关注的是每个老人都是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对这两种养老模式在概念上没有做区分认知。没有一位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
(2) 在可以自由多种选择与谁安享晚年的时候,天伦之乐得到了 100%的选择; (3) 最希望社区提供的服务是日常保健和休闲娱乐; (4) 多数雇用保姆的他们并未对可以送饭上门的社区食堂表示渴望,只有少数外来社区老年居民关注。
3 4.3 访谈结果
(1) 小区供娱乐休闲的设施设备有损坏就修理,一般不会添置新器材。健身房人迹罕至,年轻人都去专门的健身房,社区里的老人家对较为新潮复杂的运动器械不感兴趣;社区老人嚷嚷过要用自动麻将机,但还是习惯传统麻将桌; (2) 小区供日常保健的设施设备只有简单的急救医药箱、血压计、红外线体温计等简单的检测仪器和跌打损伤药品。社区没有固定请专业的中西医到社区会诊的安排,每年由居委会出资安排村民体检; (3) 活动中心棋牌室每天人最多,图书馆和健身房长期闲置; (4) 服务中心对于社区的老人家来说日常使用与活动中心没有明显差别,都是冬暖夏凉用来聚集聊天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没有社区老人会找社工进行心理咨询; (5) 社工姐姐眼里的社区老人都特别简单,求长寿、安眠、儿女温饱富足、孙辈绕膝。
4.4 实地观察补充记录
1 4.4.1 牌桌上的热门话题
在实地观察的一个月中,我发现每天风雨无阻,依然热火朝天的就是棋牌室了。而在这个每一张桌子周围总都不止四张椅子的室内,日复一日,话题翻来覆去就是以下几个话题:
12 (1) 最近哪里有点小病痛,要赶紧去把一下脉; (2) 子女最近给自己买了什么保健产品; (3) 子女对孙辈太过严厉; (4) 孙子孙女整天不着家,不一起吃饭; (5) 孙子孙女的婚恋状况; (6) 孙辈、曾孙辈的成绩、特长 2 4.4.2 衣、食、住、行、用的群体特点
(1) 婆婆的衣服一般是买菜时或女儿媳妇一起逛街买的,公公的衣服一般是女儿买的,几乎没有婆婆买的; (2) 社区老人不管孩子作息如何每天总是习惯做多几份早餐,碰巧孙辈起得早时,一句“我给你们煮了早餐在那里热着呢”说完自己可以开心一整天; (3) 社区里几乎没有老年人开车,出行多是自己骑电动摩托或者子女接送,有些招电动单车。也没看到一个社区老人用滴滴; (4) 社区居家老人们的手机原先只用来拨打和接听,现在许多公公婆婆会打开微信保存照片到相册翻看。但会打字和语音沟通的只有极个别,其中我发现独具的婆婆学习新事物操作的能力和对服装发型的主见比同年龄同文化的要强。
13 5 5
调查结果分析
5.1
影响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
5.1.1
基本信息描述统计
将我认为影响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意愿的主要因素罗列出基本信息描述统计表:
表 1 基本信息描述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婚恋状况 丧偶 13 11.9 有配偶 96 88.1 月收入水平 1000元以下 3 2.8 1000-1999 1 0.9 2000-2999 3 2.8 3000-3999 6 5.5 4000以上 96 88.1 子女数量 1 17 15.6 2 43 39.4 2及以上 49 45.0 接受文化水平 未受过教育 55 50.5 小学 51 46.8 初中 1 0.9 高中 2 1.8 大专及其以上 0 0 你认为养老什么方式较好 家庭养老 109 50.0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109 50.0 我认为影响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选择因素主要是婚恋状况、子女数量、接受文化水平和月收入水平。从表 1 可以明显看出,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这一群体在这几个因素方面有这相对鲜明且集中的特点:将近九成的老年人有配偶,八成的老人有两个及其以上的子女,基本只拥有小学学历甚至未接受过教育。而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查的所有社区居家老年人都同时选择了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14 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
由此可见,沙三社区的老人对于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养老模式在心里没有产生明显区别,且侧面反映了该群体对现有的社区服务和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之高。
5.1.2
交叉分析
将产生直接关联的个别要素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得出了与需求相关的以下呈现的结果:
表 2 受教育水平*业余爱好交叉表
业余爱好 总计 业余爱好(棋牌(扑克/麻将)) 业余爱好(运动(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 业余爱好(艺术(琴棋书画)) 业余爱好(经济(炒股/定投)) 业余爱好(休闲(旅游度假)) 受教育水平 未受过教育 计数 40 45 22 16 22 55 小学 计数 33 44 18 15 24 51 初中 计数 1 0 0 1 0 1 高中 计数 2 2 1 1 0 2 总计 计数 76 91 41 33 46 109 百分比和总计基于响应者。
a. 使用了值 1 对二分组进行制表。
由上表可知,被试中绝大多数的受教育水平是未受过教育和小学,其中业余爱好为运动和棋牌的老年人多于艺术、经济的老年人。此点观察结果将与后文养老意愿分析以及个人建议中有所体现。
15 表 3 婚恋状况*你愿意与谁安享晚年交叉表
$Q20 a
总计 你愿意与谁安享晚年 (与老伴单独) 你愿意与谁安享晚年 (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 你愿意与谁安享晚年 (单独住在子女附近) 你愿意与谁安享晚年 (和朋友在养老院) 婚恋 状况 丧偶 计数 7 13 10 4 13 有配偶 计数 43 96 54 52 96 总计 计数 50 109 64 56 109 百分比和总计基于响应者。
a. 使用了值 1 对二分组进行制表。
由上表可知,无论婚恋状况是丧偶还是有配偶,都最愿意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其次是单独住在子女附近;丧偶的人中最不愿意和朋友在养老院安享晚年,有配偶的人中不十分愿意与老伴单独安享晚年,此点作为后期养老意愿分析以影响社区居家老年人幸福感为切入点作为讨论部分。
表 4 认为自己生活是否能自理*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交叉表
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 总计 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休闲娱乐) 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紧急援助) 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日常照料) 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保健服务) 希望社区提供什么服务(社区饭堂) 认为自己生活是否能自理 必须专人照顾 计数 5 4 4 4 1 7 需要适当帮助 计数 33 29 23 36 5 56 基本能够自理 计数 28 21 20 34 4 46 总计 计数 66 54 47 74 10 109 由上表可知,绝大多数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资料情况为需要适当帮助和基本能够自理,在这些人中最希望社区提供的是保健服务,其次是休闲娱乐、紧急援助、日常照料,最后是社区饭堂;在必须专人照顾的人中最希望社区提供的同样是保健服务,其次是休闲娱乐、紧急援助、日常照料,最后是社区饭堂。
16 由此,保健服务和休闲娱乐将成为社区考察和建设的重点纳入后文的个人建议中。
5.13 .3 社区满意程度描述统计与回归分析
关于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对社区的满意程度,依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如下:
表 5 沙三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满意程度描述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 7 6.4 基本满意 84 77.0 一般 8 7.3 不满意 10 9.1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沙三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大多持基本满意的态度,而从作者在调查过程中和老人的交流里,该群体并不是对社区的情况有所微词,而是对社区抱有“还可以更好”的期许选择了基本满意,在后文中作者将会对此现象插入老年人心理进行分析,作为个人建议的辅助。
对于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程度受何种因素影响较大,作者依据调查问卷结果将重要因素与对社区养老满意程度进行交叉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表 6 受教育水平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的影响 模型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t 显著性 B 标准误差 Beta 1 (常量) 1.756 .173
10.163 .000 受教育水平 .283 .104 .254 2.720 .008 F 7.399 调整R方 0.056 Sig 0.008 a. 因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 为研究受教育水平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以受教育水平作为自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表可得,sig=0.008<0.05,表明回归模型显著,受教育水平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存在影响,调整 R 方为 0.056,表明可以解释 5.6%的总变异, B(受教
17 育水平)=0.283,所以受教育水平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表现为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越高。
表 7 月收入水平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的影响 模型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t 显著性 B 标准误差 Beta 1 (常量) 2.735 .399
6.860 .000 月收入水平 -.114 .083 -.132 -1.379 .171 F 1.903 调整R方 0.008 Sig 0.171 a. 因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 为研究月收入水平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以月收入水平作为自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表可得,sig= 0.171 >0.05,表明回归模型不显著,具体表现为月收入水平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无影响。
表 8 健康状况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的影响 模型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t 显著性 B 标准误差 Beta 1 (常量) 1.732 .377
4.588 .000 健康状况 .104 .084 .119 1.241 .217 F 1.540 调整R方 0.005 Sig 0.217 a. 因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 为研究健康状况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以健康状况作为自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表可得,sig= 0.217 >0.05,表明回归模型不显著,具体表现为健康状况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无影响。
18 表 9 婚恋状况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的影响 模型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t 显著性 B 标准误差 Beta 1 (常量) 2.385 .190
12.526 .000 婚恋状况 -.218 .203 -.103 -1.074 .285 F 1.154 调整R方 0.001 Sig 0.285 a. 因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 为研究婚恋状况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以婚恋状况(0=丧偶,1=有配偶)作为自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表可得,sig= 0.285 >0.05,表明回归模型不显著,具体表现为婚恋状况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无影响。
表 10 生活自理程度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的影响 模型 未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t 显著性 B 标准误差 Beta 1 (常量) 2.163 .269
8.053 .000 认为自己生活是否能自理 .012 .110 .011 .113 .910 F 0.013 调整R方 -0.009 Sig 0.910 a. 因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 为研究生活自理程度对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以生活自理程度作为自变量,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表可得,sig= 0.910 >0.05,表明回归模型不显著,具体表现为生活自理程度对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无影响。
5.1. 4 分析小结
综合上述表格,作者得出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程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受教育程度。由此我们可以切入老年人心理活动以及衍生出的日
19 常代际沟通、中老年人对养老意愿的差别的探讨,将此点加以关注,放入后续的分析与建议中。
5.2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分析
由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为切入口,交叉分析影响养老意愿的因素,得到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意愿选择的障碍点和向往之处,作为后续个人建议的引用内容。
将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日常精神需求、生活业余爱好以及愿意与谁安享晚年的选项与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进行交叉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表 11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 月收入水平交叉表
月收入水平 总计 1000元以下 1000-1999 2000-2999 3000-3999 4000以上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 住养老机构与家人隔离,孤独、无趣 计数 0 0 0 3 29 32 生活能自理,喜欢独立生活 计数 0 0 1 3 31 35 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 计数 2 1 1 5 65 74 养老机构品质不高 计数 3 1 2 4 57 67 住养老院感觉自尊心受伤,或者让子女备受指责 计数 2 0 1 0 23 26 养老机构价格太高,负担不起 计数 1 0 1 0 12 14 经济条件较好,有保姆照顾 计数 1 1 1 2 41 46 总计 计数 3 1 3 6 96 109 百分比和总计基于响应者。
a. 使用了值 1 对二分组进行制表。
由上表可知,在绝大多数被试的月收入都在 4000 以上,这些人对于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的选择中:
20 (1)
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养老机构品质不高、经济条件较好有保姆照顾为三大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 (2) 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的选择频数大于养老机构品质不高; (3) 其次是生活能自理,喜欢独立生活、住养老机构与家人隔离,孤独、无趣、住养老院感觉自尊心受伤,或者让子女备受指责; (4) 很少一部分人选择了养老机构价格太高,负担不起。
(5) 从此表研究中得到:
①
沙三社区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当地养老机构品质不高,此处需要与当地养老服务业联系进行分析和建议; ② 比起老年生活的品质老年人更注重天伦之乐,可从此养老意愿和养老挂念入手,了解老年人对幸福老年生活的组成因素序列作为后文建议; ③ 同时对少数社区外来老年居民的生活状态进行关注,对其自理能力和家庭关系加以确认。
表 12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精神需求交叉表
精神需求 总计 亲人陪伴关怀 社会尊重认可 朋友沟通交流 追求个人价值实现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 住养老机构与家人隔离,孤独、无趣 计数 25 23 25 8 32 生活能自理,喜欢独立生活 计数 26 25 29 7 35 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 计数 51 55 57 20 74 养老机构品质不高 计数 44 51 51 19 67 住养老院感觉自尊心受伤,或者让子女备受指责 计数 15 19 22 6 26 养老机构价格太高,负担不起 计数 9 8 9 7 14 经济条件较好,有保姆照顾 计数 31 35 35 11 46 总计 计数 74 79 85 30 109 百分比和总计基于响应者。
21 a. 使用了值 1 对二分组进行制表。
由上表可知:
(1) 选择住养老机构与家人隔离,孤独、无趣为原因的老年群体中,对亲人陪伴关怀、社会尊重认可、朋友沟通交流的需求多于对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 (2) 选择生活能自理,喜欢独立生活为原因的人中对亲人陪伴关怀、社会尊重认可、朋友沟通交流的需求多于对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 (3) 选择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为原因的人中的对亲人陪伴关怀、社会尊重认可、朋友沟通交流的需求多于对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 (4) 选择养老机构品质不高为原因的人中的对亲人陪伴关怀、社会尊重认可、朋友沟通交流的需求多于对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 (5) 选择住养老院感觉自尊心受伤,或者让子女备受指责为原因的人中的对亲人陪伴关怀、社会尊重认可、朋友沟通交流的需求多于对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 (6) 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有保姆照顾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的人中的对亲人陪伴关怀、社会尊重认可、朋友沟通交流的需求多于对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 (7) 选择养老机构价格太高,负担不起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的人中的对亲人陪伴关怀、社会尊重认可、朋友沟通交流、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基本一致。
(8) 由此结果显示分析得出:
① 亲人陪伴关怀、社会尊重认可和朋友沟通交流的需求对于现下任何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② 家庭和睦,儿女照顾得当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居家老年人最有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意识; ③ 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整体对于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意识薄弱,应引导该群体关注自身能力,挖掘潜能从自身认可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更多未来养老生活的动力。
22
表 13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业余爱好运动交叉表
业余爱好运动 总计 扑克/麻将 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 琴棋书画 炒股/定投 旅游度假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 住养老机构与家人隔离,孤独、无趣 计数 23 28 12 7 14 32 生活能自理,喜欢独立生活 计数 24 32 14 9 14 35 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 计数 51 61 27 24 35 74 养老机构品质不高 计数 45 57 26 24 27 67 住养老院感觉自尊心受伤,或者让子女备受指责 计数 19 21 10 6 8 26 养老机构价格太高,负担不起 计数 9 9 5 5 5 14 经济条件较好,有保姆照顾 计数 31 39 19 16 22 46 总计 计数 76 91 41 33 46 109 百分比和总计基于响应者。
a. 使用了值 1 对二分组进行制表。
由上表可知:
(1) 选择住养老机构与家人隔离,孤独、无趣为原因的人中选择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为业余爱好的人最多,其次是扑克/麻将,最后是炒股/定投; (2) 选择生活能自理,喜欢独立生活为原因的人中选择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为业余爱好的人最多,其次是扑克/麻将,最后是炒股/定投; (3) 选择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为原因的人中选择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为业余爱好的人最多,其次是扑克/麻将,最后是炒股/定投;
23 (4) 选择养老机构品质不高为原因的人中选择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为业余爱好的人最多,其次是扑克/麻将,最后是炒股/定投; (5) 选择住养老院感觉自尊心受伤,或者让子女备受指责为原因的人中中选择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为业余爱好的人最多,其次是扑克/麻将,最后是炒股/定投; (6) 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有保姆照顾为原因的人中选择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为业余爱好的人最多,其次是扑克/麻将,最后是炒股/定投; (7) 选择养老机构价格太高,负担不起为原因的人中选择太极/晨跑/社务运动设施、扑克/麻将为业余爱好的人多于选择琴棋书画、旅游度假、炒股/定投为业余爱好的人。
(8)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① 与调查问卷中单独显示得棋牌类爱好比例最高不同,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最注重的是已经成为习惯的“晨运”运动类爱好比例最高。侧面反映出老年人对于可以自由聊天交流的集体活动的热衷和对长久生活以来都社区环境和设施的习惯和依赖; ② 结合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内容,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虽旅游度假的机会不少,但基本都是三八妇女节、七一建党日等逢年过节的时候由社区安排的旅行和活动,鲜少有主动提出旅行的举动; ③ 炒股定投等经济类的活动对于沙三社区老年人来说过于新,群体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结合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内容,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现有使用手机和电子支付等主流行为的现象非常罕见。
表 14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你愿意与谁安享晚年交叉表
你愿意与谁安享晚年 总计 与老伴单独 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 单独住在子女附近 和朋友在养老院 不愿意入住养老机住养老机构与家人隔离,孤独、无趣 计数 14 32 19 20 32 生活能自理,喜欢独立生活 计数 17 35 17 23 35
24 构的原因 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 计数 35 74 43 37 74 养老机构品质不高 计数 33 67 40 30 67 住养老院感觉自尊心受伤,或者让子女备受指责 计数 15 26 14 12 26 养老机构价格太高,负担不起 计数 5 14 9 7 14 经济条件较好,有保姆照顾 计数 21 46 27 26 46 总计 计数 50 109 64 56 109 百分比和总计基于响应者。
a. 使用了值 1 对二分组进行制表。
由上表可知:
(1) 选择住养老机构与家人隔离,孤独、无趣为原因的人中愿意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的人多于和朋友在养老院,多于单独住在子女附近,多于与老伴单独; (2) 选择生活能自理,喜欢独立生活为原因的人愿意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的人多于和朋友在养老院,多于单独住在子女附近,和与老伴单独; (3) 选择家庭和睦,儿女有时间照顾为原因的人中愿意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的人多于单独住在子女附近,多于和朋友在养老院,多于与老伴单独; (4) 选择住养老院感觉自尊心受伤,或者让子女备受指责为原因的人中愿意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的人,多于与老伴单独,多于单独住在子女附近,多于和朋友在养老院; (5) 选择养老机构价格太高,负担不起为原因的人中愿意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的人,多于单独住在子女附近,多于和朋友在养老院,多于与老伴单独; (6) 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有保姆照顾为原因的人中愿意与儿女孙辈天伦之乐的人,多于单独住在子女附近,多于和朋友在养老院,多于与老伴单独。
(7)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① 沙三社区居家老年人老年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部分来自于与儿女孙辈的天伦之乐;
25 ② 居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塑造和自我肯定的来源主要是儿女孙辈和老板多于朋友; ③ 沙三社区外来居家老年人希望得到儿女更多时间的陪伴多于金钱赡养。
3 5.3 分析结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正是深刻认识到居家养老的巨大潜能与优势。相比其他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不仅是“福利多元化”在老年人福利领域的体现,也符合老年人“恋家”的心理需求,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求。下文将生活状态和养老意愿分别展开总结。
1 5.3.1 沙三社区居家老人的生活状态
本文探讨了性别、年龄、婚恋状况、受教育水平、月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健康状况、净胜需求、医疗保险状况、生病照料人、经济状况居住方式、业余爱好、与朋友往来情况多个因素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影响。从单因素分析,月收入水平及自身经济状况对该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质量影响最大。而当地原始村民老年人占样本容量的 88.07%,而有 3.1%生活水平处于平均以下的则为外来居民老年人。他们靠低保、失业保险、儿女赡养等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子女因外出打拼使居家老年人缺少适当的关注,此类...
相关热词搜索: 社区 深圳市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