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职业卫生重点内容0901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职业卫生重点内容0901

时间:2025-08-02 11:43:40 浏览次数:

 第九节

 农村职业卫生

 农业生产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也包括林、牧、副、渔等作业。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农业职业卫生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乡镇和村一级也相继办起各种类型的工业,故农村职业卫生可分为农业生产职业卫生和乡镇企业职业卫生两部分。

  (一)农业生产的职业卫生

  1.农业生产的职业特点

  (1)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①外界不良因素如寒冷、潮湿、炎热、日晒及自然界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直接作用于劳动者,而且这些不利的自然因素难以人为的消除。

  ②农业生产直接受地域、季节、气象和农时的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劳动忙闲不均。

  (2)工种繁多:

  ①受季节影响,农业劳动者多无固定工种,经常变换工作性质,难以做到合理分工,并影响劳逸的妥善安排。

  ②农业生产劳动有手工劳动和机械劳动,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内可能从事不同的作业,由于频繁的转换作业类型、作业方式和劳动条件而使之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也随之频繁的转换。

  (3)劳动者分散:

  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以来,劳动者分散劳动而缺乏统一的组织,劳动的场所、劳动时间、作息时间间隔不相同,给作业场所的卫生学评价及卫生措施的实施增加了困难。

  (4)缺乏职业卫生服务:

  农业劳动缺乏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服务, 目前也无针对农村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的法规。劳动者没有机会接受职业安全和卫生宣传培训,对危害认识不足,缺乏防护意识和知识。

  没有职业健康监护服务,可能导致无法及早发现早期病损,即使罹患职业病也往往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

  劳动分散工种繁

  缺乏服务凭自然

  2.农业生产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

  可分为 4 类:传统农业的职业卫生问题、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职业卫生问题、生物性危害因素所致的职业性病损及农业粉尘所致肺部疾病。

  (1)传统农业的职业卫生问题

  1)有毒物质:农作物种植、除草、杀虫、促进生长和成熟等过程可能引起农药中毒及其他损伤。进入地窖、沼气室、粪坑、燃煤保温的塑料大棚可接触甲烷、硫化氢或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

  2)异常气象条件:夏季田间劳动时,常受到高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特别是南方炎热地区,白天室外气温常在 35℃以上;太阳辐射也较强,可能发生中暑。旱地作业除太阳辐射,尤其在气温和相对湿度较高而风速较小的密植高杆作物(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的大田劳动时,由于蒸发散热困难,更易发生中暑。

  3)工效学问题:其一,传统农田作业多是繁重体力劳动,易引起腰肌劳损和下肢静脉曲张;其二,农业劳动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由强迫体位和局部紧张可引起致急、慢性劳损。

  4)伤害和外伤:农业劳动时还可遇到电击伤、牲畜暴力伤、蛇咬伤、蜂及蜈蚣蜇伤以及水蛭叮咬等意外伤害。在农作物收割、捆绑、运输、脱粒等作业中,由于麦芒、谷物粉屑、砂粒等异物入眼,常导致眼外伤。

  (2)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职业卫生问题

  1)噪声和振动:农业机械因发动机转动、废气排出、机件相互撞击等,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拖拉机手除受到全身振动外,还受到局部振动。可引起腰、背、肩酸痛、手腕肿胀、全身无力,以及脏器下垂。

  2)外伤:农机作业所致外伤以手扶拖拉机操作者为多,脱粒机、收割机、播种机、割草机也时有发生。损伤类型有闭合性软组织挫伤、开放性割伤、钝挫伤、穿刺伤、轧砸伤、烧伤和电击伤等。

 近年,将拖拉机作为运输工具者日渐增多,由此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已成为农机外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3)有害气体: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农机,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柴油机废气中还可有氮氧化物、甲醛、丙烯醛等有害气体和含杂环烃的有害颗粒物。

  4)拖拉机的驾驶舱小,受太阳辐射,使驾驶室内气温可达 40℃以上,容易发生中暑。

  5)使用电力设备,常易发生触电事故。

  (3)生物性危害因素所致的职业性病损

  1)人畜共患疾病、虫媒疾病与寄生虫病:易感染炭疽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破伤风、狂犬病等。和某些寄生虫病和虫媒疾病,如出血热、血吸虫病等。

  2)农业皮炎:农业皮炎可由生物性因素(毒毛皮炎)、物理因素(日光性皮炎)或化学因素(农药和化肥所致化学性皮炎)引起。

  (4)农业粉尘所致肺部疾病

  1)农民肺:未经充分晒干而堆贮的饲草,由于植物细胞呼吸产热,促使干草小多孢菌与普通嗜热放线菌的生长。作业时,这类菌的 孢子随同饲料粉尘吸入肺内,可引起农民肺。农民肺多在青绿饲料脱节的冬春季节大量动用贮存的饲草时发病。

  2)农业性哮喘:可由于农业生产环境中某些特殊物质,特别是有机粉尘所引发,引起间歇性气道阻塞性病变,伴有胸闷、喘鸣、咳嗽和呼吸困难。

  致敏原可来自:①植物性衍生物(谷尘、面尘、茶尘、蘑菇尘、饲料尘等);②动物性衍生物(各种动物皮毛脱屑物、节肢动物及其碎片等动物蛋白);③刺激性化学物(溶剂、氨、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等)。

  中毒中暑和外伤

  负重体位静脉张

  振噪触电与意外

  虫媒皮炎变态狂

 (二)乡镇企业的卫生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的乡镇企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乡镇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乡镇企业的发展亦带来职业卫生与安全问题,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1.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的特点

 2.乡镇企业职业性有害因素类型

  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乡镇企业分布的基本特征是种类多、危害重。

 主要包括粉尘、有毒有害物质、高温、噪声和辐射。其中生产性粉尘主要包括石灰石尘、黏土尘、石英尘、有色金属矿尘等;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铅、汞、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氢等。

  3.乡镇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1)强化政府对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的监督和管理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采用由政府组织协调、原卫生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企业落实的办法,把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职业危害的治理,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到经济发展规划中。

  2)制定有关法规、强化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职业病防治条例、实施尘肺病防治条例、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地区性法规。

  (2)探索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

  1)把乡镇企业作业环境监测和职工健康监护指标,纳入农村 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考核指标。

  2)

 建立以县或地区疾控中心为技术指导中心,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 企业卫生室为基础并与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三级职业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管理和监督体系。

  (3)充实职业卫生服务内容,加强监督管理

  1)地区疾控中心应对乡镇企业采取监督措施;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健全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档案。

  2)地区疾控中心应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普及健康监护、环境监测和卫生监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推动基层医务卫生人员参与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

  3)推行“建设卫生许可证”和“职业卫生许可证”制度,采用分级管理办法,提高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覆盖率、有害因素监测率以及就业前和定期职业性体检率。

  4)加强劳动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等的配合,使卫生部门所提出的监督措施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4)因地制宜,推广适宜技术:乡镇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条件,落实防护措施,推广在技术、经济和管理上能为小工业所普遍接受的适宜技术。

  (5)开展健康教育,培养骨干队伍:教育和培训是可提高管理水平、职工素质和改善乡镇企业“软件环境”的重要手段。加大工艺改革和对防护措施的投资,从而改善职业卫生和安全方面的“硬件环境”。

  【例题】农业生产中的有害因素是

  A.农药、化肥和有害化学气体

  B.不良气象条件,农机作业的噪声和振动

  C.谷物粉尘

  D.寄生虫、昆虫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A、B、C、D 项都属于农业生产中的有害因素。

 【例题】下列哪项不是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特点

  A.劳动条件简陋

  B.职业有害因素的转移

  C.工艺变动大

  D.劳动者分散

  E.管理水平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劳动者分散是农业生产的职业特点。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的特点:

  (1)发展速度快、地域广泛。

 (2)乡镇企业劳动条件简陋。

  (3)职业危害转移和转嫁。

  (4)管理水平低。

  (5)工艺及人员变动大。

  (6)缺乏必要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执业医师 重点 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