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学习缩写,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缩写,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时间:2025-08-04 05:33:41 浏览次数:

 《学习缩写》

 一 、导入

 同学们,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用形式。所谓缩写,就是把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在不改变基本内容、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不改变顺序的情况下写成较短的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缩写的基本写法与技能。

 二 、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掌握缩写的基本写法与技能,提高概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对缩写的热情,针对不同文体,各有侧重地进行缩写训练。

 3.关注生活,留意身边各种形式的缩写,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那什么是缩写呢? 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吕叔湘语)。

 缩写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缩写训练,可以提高把握文章要点、思路的能力,还能培养概括、综合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缩写呢? 同学们,缩写不等于简单的“字数减少”,刘勰说“善删者,字去而意留”,缩写也是如此。

 下面,我们来一起明确缩写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第一,我们要尊重原作,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缩写。

 同学们,缩写必须要尊重原作,保持原文的基本面貌。因此,缩写前要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该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通常情况下,文章的题目都是文章的文眼,透过文眼,我们可以窥探到文章的中心内容。

 例如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观题目即知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阐述敬业、乐业的。再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读题目,我们就会知道这篇文章是围绕着“叔叔于勒”这个人物来展开情节的,因此我们在缩写时要紧紧围绕“敬业与乐业”和“叔叔于勒”来进行,保证缩写后的文字与原文在核心内容上一致。

 其次,我们可着眼于重复出现的词语、语句或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词语和语句,归纳文章的主题。如《白杨礼赞》中,反复出现词语“不平凡”和“我赞美白杨树”“我要高声赞美

 白杨树”等抒情语句,我们从中不难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对白杨树品格的高度赞美。在缩写时,我们应抓住这一中心去安排材料。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行文思路的把握来归纳主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的确,好的文章都是有思路可循的。

 因此,我们在动笔前,要先认真阅读原文,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理清思路;缩写时,对原作进行高度概括,但不能改变其中心思想,也不能随意增添内容。

 接下来是缩写的第二步,保留主干,去其枝叶,确定取舍详略 同学们,缩写,必定要删减部分内容。这就要分清原作的主干和枝叶,遵循“保留主干,去其枝叶”的原则,确定取舍和详略。比如,删去一些详尽的描写,换为简洁的叙述;删去一些次要情节,保留主要故事。缩写要凸显文章的中心与重点,一些比较精彩却不太重要的内容,要“舍得”删去或压缩。需要注意的是,文体不同,在筛选材料时,也应各有侧重。

 首先,缩写要根据文章体裁,分辨哪些内容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不可或缺,这部分内容就是主干;哪些部分内容删掉也不影响主旨的阐释,这部分就是枝叶,然后,我们将主干保留,将枝叶去掉。同学们,屏幕图中的文体,我们在缩写时分别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叙事性文章。以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这篇小说中出现许多人物,根据小说的主旨和思路,我们能明确“我”“菲利普夫妇”“于勒”是主要人物,而姐姐、姐夫、船长是次要人物;主要情节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像于勒去美洲的原因等则是次要情节。那么,我们在缩写时,就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将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删去。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叙事性文章在缩写时要抓住主干,而这类文章的主干就是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我们再来看说明性文章。以《苏州园林》的缩写为例: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的审美追求是无论站在哪一点上,看到的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因此,在布局上它不讲究对称,而追求自然之趣。假山与池沼相互配合,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充满野趣;花墙与廊子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增加了园林景致的层次感;门窗雕琢雅致,光影和谐。整个园林色彩素雅,给人安静闲适之感。

 这段缩写中保留了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以及说明对象的特点——图画美,除此之外,还围绕着说明对象的特点,适当地保留了解释性和描述性的内容。

 同学们,说明性文章旨在说明事物特征或阐明事理,所以,提取这类文章的主干就是提取表述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材料,而其他内容则可省略。因此,在《苏州园林》这段缩写中,我们提取了突出这两点的材料进行概括。

 接着,我们来看看议论性文章如何缩写。以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中国学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在缩写时应围绕着文章的中心论点来提取主要论据。

 由此可见,议论性文章,要提取中心论点(如文章中有分论点也要提取)和主要论据,而次要的引文和实例则可删去。

 以上就是三类文体缩写的方法,同学们在缩写时要根据文体的特点“保留主干,去其枝叶”。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保留的主干也有重点与次重点之分,那些对主旨有着推进作用的情节需要详写,而那些关系不太密切,删去也不影响叙事或表达的部分则可略写。

 比如《孤独之旅》的四个主要情节中,“搏击风雨”是使少年成长的关键情节,对推进文章主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缩写时应着重笔墨,突出重点,而其他情节则可略过。这样,缩写后的文字就不会头重脚轻,详略不当,缺少逻辑性,还能体现出原文的基本面貌。

  缩写的第三步,是要做到语言流畅,文意通达 缩写不但要忠实于原文的主题,保持原文的基本风貌,更要做到语言流畅,文意通达。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做到简洁凝练,语言就必须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在缩写时,要把具体的描述性文字转变为叙述性文字,少用修饰性、限制性的语句。

 其次,为使缩写语言准确生动,我们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主旨的基础上有所发挥,也可以直接引用那些经典的、精彩的原文语句或词语。如缩写《故乡》时,不妨直接引用“圆规”“银项圈的小英雄”来形容杨二嫂与少年闰土,这些词语高度凝炼又生动形象。再如缩写《背影》时,“攀”“蹒跚”等词也可以直接拿来使用,通过这些动词、形容词的使用,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笨拙模样仿佛一下子映入了眼帘。

 同学们,缩写不但语言要流畅,上下文过渡、衔接也要顺畅,并且要具备结构的完整性与行文的逻辑性。要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我们在缩写时注意保留原文的行文脉络与结构即可。原文若是“总——分——总”结构,缩写也应按此结构布局谋篇,使文章清晰畅达;若原文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来行文,缩写时也应按此顺序,关注并使用具体的时间词或语句;若是原文按照空间顺序写作,缩写时,应注意方位词的使用,做到清晰明了。当然,文意的通达,除了结构和思路的顺畅外,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也极为重要。

 同学们,在缩写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图表或思维导图来把握主旨,提取主干。

 当我们要对数十万字的名著进行缩写时,绘制图表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下面,我们就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例,抓住主要人物——祥子,主要情节——买车,通过绘制图表,更清晰地理清小说主干。表格中的内容有主要人物——祥子,还有影响故事情节发展的次要人物——虎妞、曹先生、孙侦探、小福子;买车的情节具体为三起三落,一起是“祥子拉车三年买了一辆自己的车”,二起是“曹先生家拉包月攒钱,买车有希望”,三起是“虎妞为祥子买了车”;一落为“被乱兵捉走,失了车”,二落为“钱财被孙侦探敲诈走”,三落为

 “卖车给虎妞办丧事,小福子自杀”。

 通过绘制图表,一部长篇小说的主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对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一目了然。同学们在今后缩写长篇小说时,我们可以使用绘制图表的方法 。

 除了绘制图表,我们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的方法来缩写文章。特别是议论文这种文体,我们可以以中心论点为支撑,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提取文章的主干,明晰论证过程与结构。

 以《敬业与乐业》为例,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从中心论点分出三个分论点,分别谈论“有业”的重要性,“敬业”的重要性和“乐业”的重要性。在谈论“有业”的重要性时,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在谈论“敬业”的重要性时,作者则从“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敬业”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论述“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列出了四个理由:工作中寻找快乐,奋斗中感受快乐,竞争中体味快乐,投入中享受快乐。结尾处,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

 同学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一篇议论文的主干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晰了整篇文章的论证过程和结构,今后我们再缩写议论文时就可以使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提取文章的主干。

  为保证缩写不偏离原文或出现疏漏与错误,在缩写之前,我们还可以通过列提纲来明晰思路。

 列提纲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思路要清晰,原文的写作顺序不可更改,可以用简单的几个词或语句概括要写的内容,并用序号标明,保证顺序与原文一致;其次,要体现出主次关系,突出重点内容,这里需强调两点:第一,提纲的侧重点在缩写,而非感受,缩写中绝不能大谈自己的领悟,提纲应侧重对原文的概括,保证缩写不会变成读后感;第二,要突出缩写的中心,体现详略,可拟列条目后备注要写的字数,以免在缩写时出现详略不当、主次不分明和字数超标等情况。最后,明确用词,可把从原文中选出的关键词语标注在提纲中,提示自己在语言上去贴近原文,做到准确生动。

 下面,我们就以小说《孔乙己》为例:缩写提纲 重点强调:被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的“迂”和国人的“冷漠”。

 1.介绍孔乙己的身份,并强调是唯一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30 字左右)

 2.排出九文钱,偷书被取笑(50 字左右)

 “迂” 3.“茴”字的写法

 给孩子们吃茴香豆(60——90 字)

 “迂”与“善”

 4.偷书断腿,喝酒被嘲(60——90 字)

 “冷漠” 5.很久不见,大约的确死了(30 字)

 “冷漠” 同学们,缩写文章前列出提纲,有助于我们明晰写作思路,更好地完成一篇文章的缩写。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两篇缩写练习,巩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反馈与评价

 我们先来看第一篇练习,请同学们从学过的小说里选择一篇,尝试缩写。

 提示:

 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2.概括要准确,线索要清晰,结构要完整。

 3.语言要简明、通顺;不需要做评论或补充解释。

 我们可以选择刚刚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进行缩写练习。

 根据课上所讲,叙事性文章的主干就是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我们可以将《故乡》做如下缩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母亲看到我很高兴,和我坐着谈家事。突然豆腐西施杨二嫂来了,她愤愤地指责了我一通,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一天午后,闰土来看我。他的外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是我记忆中活泼的闰土了。我很兴奋,叫他“闰土哥”,可是闰土却恭敬地叫我“老爷”,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他叫儿子水生给我磕头。我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着头说非常难。九天后,我离开了故乡。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希望我们的后辈不要像我们,又大家隔膜起来。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学们,这段缩写文字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加以叙述,虽然短短三百多字,但是脉络清晰,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文意通畅。重要的是,这段文字抓住了原文精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如杨二嫂“愤愤地指责”“顺便塞”,闰土“恭敬地叫老爷”等,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加鲜活,也使文段更加有画面感和故事性。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篇练习:请从学过的议论性文章里选择一篇,进行缩写。

 提示:

 1.突出原文的论点,包括主论点和分论点。

 2.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的论证过程概括清楚。

 3.可以适当保留关键性的论据,但要删减其中的叙述或介绍性成分。

 我们可以选择前面学过的法国作家雨果先生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进行缩写练习。议论性文章缩写要注意提取中心论点、分论点、主要论据,而次要的引文和事例可以删去。我们可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做如下缩写:

 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胜利”歌功颂德,雨果借“你认为”“在你看来”“而你想知道”等语句表明自己的不同立场。后文中作者从圆明园的艺术价值谈起,对圆明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肯定地指出,这个建筑是“为了各国人民”而建。

 接着用“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转入对强盗的批判,用“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等反语,对侵略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然后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嘲讽法国政府展览赃物的可耻行径,强调这些从圆明园掠夺而来的物品真正的主人是中国。最后,作者再次表明自己的批判态度——“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盗贼。” 这篇缩写突出了作者的个人观点,而且论证过程简洁清晰,展现出了文章层层推进的阐述方法,还将反语讽刺的特点突出表现出来。

 同学们,缩写不是片段式的学习,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一堂或几堂作文课的练习上。我们要让缩写成为整合我们学习内容的一座桥梁,让它成为提高我们语文学习能力的要素之一。

  四 、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讲内容,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班上计划编一本“班级读书档案”,邀请每位同学用缩写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此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要提供图书的基础信息,简要说明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如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

 2.文章主体部分呈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整本书的篇幅一般较长,内容丰富,需要拟写比较详细的缩写提纲。

 3.可以单设一段,说说你对这本书的评价和推荐它的理由。

 五 、结束语

 同学们,学习缩写,既可以培养我们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和理清文章结构脉络的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概括与表达能力。如果在缩写中,我们能有效提取重要信息,有条理地整合概括信

 息,并能学以致用,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促进思维成长,为语文学习和感知世界提供帮助。

相关热词搜索: 上册 缩写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