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精美排版】教育教学总结)

【精美排版】教育教学总结)

时间:2025-08-02 17:38:43 浏览次数: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 “看上去很美”-- 广州烟厂生产部员工培训工作的反思 机电工程系智能楼宇教研组

 李

  涛 这一学期在紧张匆忙中结束了,回顾全期所作的诸多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四月底开始参与的广州烟厂生产部员工的培训工作。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与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之所以印象深刻,不是因为培训工作给我许多成功的体验,恰恰相反,此次培训带给我更多的是挫败感和沉重的反思……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 “看上去很美”的培训 镜头一:开班第一堂课,企业员工、培训教师以及相关领导济济一堂。台上教师意气风发,激情澎湃,台下学员也是热情洋溢,频频鼓掌。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镜头二:4 月 24 日第一次上的《机构与机械零件》课程,台上的教师神采奕奕,口吐莲花,台下的学员虽不多,但都能端正态度,认真聆听。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镜头三:6 月 22 日的模拟考,生产二部学员除五人请假外,共 73 人次参与此次考试,考试纪律良好,考核结果总体合格率高达 85%,优秀率也接近 50%。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镜头四:6 月 29 日的最后一次培训课,学员在上完最后一堂课后,积极主动的填写技能鉴定处下发的课程评价表,经统计,培训教师的满意度为 100%。此后学员与老师握手、互致祝福、依依惜别。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综述:培训这回事,看上去都是很美的,居高临下、才华横溢的老师;一切为了大家好的一些冠冕堂皇的课程;冠以一些“活到老、学到老”的真理作为口号;表面上看来值得每一位员工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抛妻弃子”来学习,可是几乎每次培训,能坚持下来的人总是寥寥无几的。可是我们安排培训课程的人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培训方式,久而久之,培训方和受训方都交差了事成了业内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 培训 概述 (一)培训项目产生的背景

 国企广州烟厂,为了顺应烟草行业和本企业的发展,也为了进一步规范生产部各岗位工种的管理,在烟草总局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下,提出对现有各岗位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证要求。于是企业决策层责成培训部门落实这一培训要求。培训部门负责人经过慎重的比较,选中了我校作为培训方。并迅速与学校技能鉴定中心达成了培训协议,随后共同议定了培训计划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培训计划

 1、开展此次培训的目的: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对生产部员工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在岗员工先系统培训、后持证上岗。解决员工专业基础薄弱,不重视技术业务学习,个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通过培训提高考证通过率,解决以往鉴定考证通过率偏低的问题。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培训对象:生产一部、生产二部所有在岗的各工种操作工、技术员,共计 132 人。

 3、培训目标:

 1)使 132 名生产部员工基本掌握电工电子的常识。

 2)使 132 名生产部员工基本掌握相关的机械综合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日后的工作实践。

 4、培训课程:

 电工电子、机械制图、机构与机械零件、钳工、液压与气压传动

 5、培训组织形式:

 1)脱产外训、集中培训、分两个班授课

 2)培训方法:讲授法

 6、考核方式:开卷模拟考

 7、培训周期:从 3 月 6 日开始至 6 月 29 日结束,各课程的培训基本安排在周日白天进行,历时四个月。

 8、培训地点: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南校区综合室、电教室

 9、任课教师: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机电系的专业理论教师 10、 作息时间:上午 8:30--11:45

 午休 11:45---13:00

  下午 13:00---16:30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1、培训经费:不详

 (三)组织实施

 1、协调办班地点

 2、准备培训相关用具:提供各培训课程的教材(烟草行业技能鉴定所主编的内部教材)

 3、准备好考勤表、课程表、座位表、培训日志等

 4、准备电教设备

 5、教师教学管理:教师填写培训日志、记录学员出勤等

 6、培训服务:学校技能鉴定处安排朱惠萍老师每周日加班,搞好教师、学员的服务,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四)考核评估

 1、按国家题库,安排模拟考试一次

 2、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安排阶段测验若干次和课程总测验一次。

 3、组织学员填写教师教学评估问卷一次。

 三、培训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培 训 各 阶段 问题 具体表现 问题根源 项目开发阶段 培训动意与培训需求不吻合 1、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投入,学员兴趣索然,台下昏昏欲睡。2、90%以上学员反映培训项目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参与的。

 企业没有对员工需求和员工的能力差距进行分析,没有梳理出应进行培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 132 名员工都要接受《机构与机械零件》的培训,其中的维修工听得认真投入,烟草检验工却如坠云雾中。

 企业定下的培训目标并不适用于所有员工 培训任务不明确,培训项目科学性、规范性不强 整个培训活动中都没有培训计划、培训任务说明书等规范性文件作指导 企业的指令性开发过于随意

 设计和策划培训阶段 培训效率低下 1、一班共 54 人;二班共 78人,人数太多,教师很难兼顾。

 2、多数学员由于岗位不同,彼此不熟悉。

 3、学员层次不一,知识和技能水平差距大 分班不够细致,不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培训方法单一 授课教师基本采用讲授法教学 场地和设备的支持不够。

 学员考核不到位 仅安排了一次模拟考 培训部门不重视 培训周期太长 前后跨度近四个月 缺失人性化考量 作息时间不合理 午休仅 1 小时 15 分钟,导致下午的缺课率增加,能坚持的学员精神状态也很差。

 缺失人性化考量 挥金如土 交给学校的培训费用不是小数目,但因各种原因缺上的课,从不要求补课。

 经费预算不充分,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教材不给力 知识点零散,不系统;错漏百出;多文字少图例,晦涩难懂。

 教材编辑随意,脱离生产实际,有应付之嫌。

 课程安排不合理 所授电工电子、机械制图、钳工、机构与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动五门课,并不适用于所有工种 课程开发工作不科学、不规范 组织实施阶段 培训前准备不充分 无成绩表、无教学参考资料、无开班典礼,无课前学员能力测评表 培训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不够细致。

 出勤率严重偏低 1、一班的出勤人数稳定在15--20 人,二班的出勤人数培训动员工作不充分,培训纪律不够

 则稳定在 2--3 人,甚至有两天下午的课程是碰到无人来上的尴尬。

 2、多数能出勤的学员,迟到、早退严重。

 严明。

 培训时间几乎全安排在学员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日。

 没有大纲做依据来备课 授课教师只有靠经验来分辨教材中的重难点和考点。

 企业未提供教材大纲、考试大纲或者是国家题库给教师 考核评估阶段 对学员的考核不全面 仅有测验和考试 培训部门不重视 对培训教师的评估不全面 仅有浅层次的一级评估:满意度调查问卷 学校技能鉴定部门不重视 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工作几乎形同虚设 鲜有企业或者学校的相关领导来检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学员出勤情况和学习状态,几乎没有相关领导或工作人员来听过培训教师的课 企业要兼顾生产,学校各级领导工作繁重,抽身不得。

 跟踪评价缺失 在培训班结束一段时间以后,对学员跟踪调查,验证培训效果的举动暂时没见到 企业和学校没有再次合作的欲望 四、给培训工作支支招。

  培训活动完成后,一方面受训者培训后真实的满意度不高,企业的培训成本投入也没有达到预期,另一方面承担培训任务的校方也没有从培训活动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来指导以后的培训。这个局面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都不是件好事,我们不能对培训工作中的诸多问题熟视无睹,忽略它甚至想办法掩饰它都不是聪明的做法。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下面我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首要的问题是培训需求与受训者培训动意吻合度的问题。

 企业培训工作推崇以需求为先导,以解决绩效差距为目标。培训项目从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师资选聘、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再到下一周期的需求分析,是一个严格的递进过程。没有前者的工作基础,后续的工作将很难展开。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需求分析不到位,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就盲目开课,就不会有好的培训效果。分析员工的素质差距,找准员工能力、素质差距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培训项目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重视培训需求分析。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搞好培训需求分析,要做到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工作者分析的有机结合。从这三方面入手完成的科学分析,才能够做到真正了解员工想要的培训项目。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尽量设定可以衡量的培训目标。这样可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也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三)拟定培训计划要科学,讲求规范性。考虑到的问题务必全面、细致,不容有纰漏。一般一份完整的培训计划包括目的、目标、培训规模、时间、场所、培训方法、培训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估、成本预算、效益预测、培训内容和课程安排等项目。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四)优选培训师资,做到宁缺毋滥。

 (五)重视课程开发和教材开发工作 (六)设置一套硬性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七)培训实施前要做好动员工作、场地设备资料的准备工作,同时要严明纪律。确保出勤率和学员的学习状态。

 (八)加强培训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按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实施程序化的过程控制,同时要多制定和不断完善作业指导书,最后在明晰化的责任分工下,培训团队成员通力协作,这样才能共同完成好培训项目。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企业培训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学校培训鉴定工作“开源”的主体工作之一,希望企业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双方共同努力,保持信任、支持和良好的沟通。我相信类似的企业培训工作将再也不会是“看上去很美”,而是“真的很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011-07-10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教学 排版 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