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
1.畜禽养殖必须健康有序发展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保障肉品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产业。畜禽养殖,是农民的增收项目,关系到农村家庭收入和“三农”建设。如何通过整治,既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粗暴整治、过头整治,关键是要把畜禽养殖导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五水共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主要是对一些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乱、差的养殖场(户)进行拆除。因此,畜禽养殖绝对不能为了“五水共治”,都“一禁了之,连根拔起”,要给畜禽养殖留有空间,毕竟市场需要畜禽产品,农民也需要靠畜禽养殖发家致富。
2.创新养殖方式是整治的前提
畜禽整治不是单一的“堵”,也不是简单的“退”,必须“堵与疏、进与退”相结合,才能促使养殖户转产转业、畜牧业转型升级。创新养殖方式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活水之源,如“水禽岸养”“白鹅海养”“减排养殖”等技术均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框架,让象山县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且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找到新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双赢”。
3.保留场(户)必须落实整改措施
对于保留的畜禽养殖场(户),要督促其严格落实具体整改措施,才能确保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按照畜禽养殖指导方案建设与养殖品种、规模相配套的沼气池、排污暗沟、氧化塘、干粪堆积棚等治污设施;二是要加大日常巡查和指导力度,督促畜禽养殖场(户)维护好、使用好已建成的治污设施;三是建立农牧结合、资源利用的长效治理机制;四是引导散养户和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对污染物就近还田利用。
4.把好补助资金发放关是关键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老百姓的普遍心理。畜禽整治补助资金发放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是政府赢得养殖户信任、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把握好畜禽整治补助政策界限,严格做到应补的补,不应补的绝不能补,对恶意套取、骗取补助资金的要进行严肃查处。
5.建立养殖污染监管长效机制
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业主响应”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长效机制。政府要把治理养殖污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各镇乡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畜禽养殖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建立监管责任制,镇乡、村级要明确监管责任人及其职责,养殖场(户)要真正担负起养殖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按照现代畜牧产业规划,稳定发展生态畜牧业,严防无序养殖反弹。
相关热词搜索: 象山县 畜禽 整治 养殖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