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赏句,适度渗透 石岐区郑二小学朱红慧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语)。我国教育史上早有因材施教的宝贵经验。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学的进度、深度和方法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学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同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素质教育也应注意根据年段的不同,教材的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就是注意内容上的有所侧重和方法上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特点、年段特点、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必须在语文教学的品词赏句中侧重科学知识的渗透、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一、在品词赏句中渗透科学知识,诱发科技兴趣。
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其中一方面内容是科学知识的渗透。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小学生认识自然,面向生活以及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知识:①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现实和事实:②最普遍的自然科学常识、惯例、法则以及科学知识;③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概念;④最根本的自然科学原理和观点,以及反映客观世界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自然定律、法则、定理、公式等等;⑤最浅显的
自然科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大量的丰富的科学知识。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自有它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我们绝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轨道,把它上成自然常识课,或者直接向学生讲授灌输书本中的科学知识。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适度渗透科学知识的教育呢?我认为,必须在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知识都是以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载体的。而五年级的学生随着词汇的不断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学生可通过反复朗读、品词赏句来理解文中的科学知识。如第九册《火烧云》中,“红通通”、“金灿灿”、“茄子紫”。“葡萄灰”、“梨黄”等词把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描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紧扣这些词语让学生多读感受,并通过实物(茄子、梨子。葡萄)出示,加深理解。此外,让学生朗读分析“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一会见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等句子,了解火烧云变化快,稍纵即逝的特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火烧云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形态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中再现,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达到
情智交融、互促的教学境界。
再如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地球这个人类的“母亲”和“摇篮”,从而萌发珍惜它,保护它的情感呢?教学伊始,可播放教学录像片,直观了解地球的样子,再图文结合,幻灯出示地球图和句子:
①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②地球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的面积是 5.1 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陆地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图文结合,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可爱的同时,也了解到人类活动范围的窄小,从而产生保护地球的紧迫感。品词赏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者只要能善用其法,学生就能在兴趣盎然的情感驱动下,通过动手划词、动脑析句和动口读文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并产生浓厚的科技兴趣。
二、在品词赏句中训练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各种心理过程中,具体形象思维虽然仍起作用,但是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对于课文中介绍的某些科学方法就可以通过落实词句来达到掌握的目的。这个过程也是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
《鲸》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打比方、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句子,教会方法。
a、我国捕获过一头很大的鲸。
b、我国捕获过一头 4 万公斤重的鲸,有 17 米长,一条舌头 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a、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
b、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象花园里的喷泉一 样。
教师幻灯出示两组句子后,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自然明白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可以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挑山工》一课,讲到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训练他们思维的科学性呢?我的方法是先让学生朗读有关句子:“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待学生边读边画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了何谓折尺形路线后,再联系生活实际,就不难体会这样登山的优越性,也会更清楚地认识挑山工这样走的原因。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品词赏句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不仅提高了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今后适应不断变动的周围环境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三、在品词赏句中培养科学态度,塑造科研品质。
陶行知先生提倡“要引导小朋友把自己造成科学的孩子”。要造就科学的小孩,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他们克服自己的任性、意气用事、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等毛病。要求他们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都要经过合乎逻辑的理性思维,决不允许随意胡编、信口开河,也不能容忍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蟋蟀的住宅》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学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最能体现蟋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的词句。
如:(1)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2)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
(3)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
学生在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的同时,让他们抓住“一点一点”、“继续”、“长时间”等词品味分析,体会蟋蟀吃苦耐劳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样以读激情,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文以载道”,而品词赏句则使语文教学达到文道统一的境界。
综上所述,品词赏句法的运用使科学素质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 有机结合,达到水乳交融、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