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改2蔡珊《哀郢》音乐教案

改2蔡珊《哀郢》音乐教案

时间:2025-08-02 09:28:32 浏览次数:

 姓名 蔡珊 学校 黄陂区第三中学 课题 哀郢 课题单元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 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哀郢》

 教材分析 本节课乐曲《哀郢》由埙演奏全曲 2 分多钟。埙以其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的音色特点表现出曲调缓慢、悲凄、哀怨,古韵悠长的音乐风格。

 表达了屈原在流放中,听闻到秦兵攻陷楚国京城郢后,心中的悲痛以及对楚国的怀念深情。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位爱国诗人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通过本课作品为散发点,辐射给学生。

 乐曲《哀郢》选用当代人编曲,文化底蕴乐曲主题来源于屈原的《九章.哀郢》,乐曲文化底蕴深厚。

 教学目标 1、 听赏中国古代音乐《哀郢》,体会作品所表达屈原得知楚国都城备侵占后,悲痛欲绝的心情。感受人物强烈的爱国思想情怀。

 2、 聆听、辨析作品,体验练唱作品音乐主题,学习用速度、力度、情绪来表达诠释作品的内涵。

 3、 通过听赏作品《哀郢》体会中国古代音乐古朴韵味,理解感悟古代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 1、体会作品所表达屈原得知楚国都城备侵占后悲痛欲绝的心情。感受人物强烈的爱国思想情怀。

 2、音乐曲调的辨析以及对作品主题进行艺术歌唱表现。

 教学难点 音乐曲调的辨析以及对作品主题进行艺术歌唱表现。

  教学用具 乐器“埙”,课件

 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是农村学校新高一学生。地域信息发展系列因素形成了历届新高一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是明显对音乐缺乏系统学习训练。

 例如:仍然习惯用喜欢”与“不喜欢”“好听”与“不好听”评价音乐。

  2、对于音乐作品的听赏没有方法,听赏水平能力不足。对音乐的内在感知和外在表达肤浅干瘪,不懂得用系统的语言来评价对音乐。即使老师引导,但是对音乐要素的判断容易出现失误。

 例如:音乐的力度,音乐的旋律发展、乐曲曲调结构等都不具备相应的辨析的能力。

  3、 对经典的有影响力的高雅作品很难连接产生共鸣。

 例如:中国古代音乐、西方作品,因为时空地域文化的影响,学生对这类作品的学习与感受生硬。

 设计思路 以为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本内容为材料,因材施教。

 1、 设计之初,根据学情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哀郢》是一首古曲, 高一学生生刚刚接触高中音乐鉴赏课,理性鉴赏能力不够。在课程环节和学习问题设计上难度为中等。避免难度大让学生失去信心。

 2、 设计难度制定,课程步骤严谨。从”看”“听“辨”“唱”“写”多方面 感知音乐作品。通过环节的设计和内容的灌入将作品《哀郢》呈现给学生,并且从中学习音乐鉴赏的要求和方法,由点及面完成本节课内容的感受与学习。

 3、 设计亮点,用“唱“这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体验作品的音乐特点,将”文学 与“音乐“结合起来,给音乐主题填词让本节课格调升华,更具有文化底蕴。

 环节

  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 3)

 分钟 导入

  1、请学生欣赏“埙“演奏视频片段 提问:视频中身着古装的男子,演奏的乐器叫什么名字? 2、展示乐器“埙” 让学生触摸、吹出声音。(多角度感知)

 3、介绍埙的基本特征:

 吹奏乐器。陶制,也有用石、骨、象牙制成者。大如鹅蛋或鸡蛋,顶部稍尖,底平,中空,有球形或椭圆形等多种。顶上有吹口,前面有三、四或五孔,后面有二孔,古今各异。

 4、 点题 师:古雅乐器“埙”,将带我们走进一段中国古代音乐体验之旅,《中国古代音乐》鉴赏。

 从“形“入手,激发学生课堂探究兴趣—— 初步从“埙”真实可见的外在构造入手,引导学生感受触及乐器“埙“,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为整结课定下古雅耐人寻味的基调。

  ( 5 )

 分钟

 承上启下试听《哀郢》片段 1、 试听《哀郢》片段 (不揭示曲名,辨析音乐中乐器“埙“的音色)

 师:听一段埙演奏的音乐片段,同学们认真聆听,仔细辨析,归纳埙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古朴 幽深 绵绵不绝 悠远 哀婉 神秘 典雅 明亮 低沉 悲凄 从“形“到”声” 承上启下—— 进一步从”声“深入,辨析音色。启发课堂下一环节,同时突出鉴赏课对听辨能力的要求。

  ( 13)

 分钟

  初次聆听《哀郢》全曲 1、揭示课题《哀郢》 师:刚刚听到的片段,出自课本中国古代音乐系列作品之《哀郢》

 2、 结合课本听赏提示了解作品背景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内容。

 a、 埙独奏《哀郢》表达了屈原得知楚国都城被秦国侵占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b、 “哀郢“,即哀叹楚国都城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

 c、 鉴于远古音乐未见遗存作品,因此选用了当代人编曲的作品。

 3、 听《哀郢》全曲,辨析作品音乐特点。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哀郢》全曲,同学们认真聆听,仔细辨析作品的音乐特点?

 速度 力度 情绪 想象画面 缓慢 强弱交替出现 悲伤悲痛思念怀念

 听赏辨析,理解音乐作品—— 以听赏为主要体验方式,结合提问,思考,介绍等具体方法对作品感受、分辨、理解。理性有逻辑的聆听音乐,清晰理清作品,知晓来龙去脉。同时体现了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特点。

 4、 听赏辨析《哀郢》后,注入相关历史文学资料,加 深对作品的感知理解。

 师:感受了乐曲《哀郢》音乐表现和内涵,深远处还有浓厚的文化沉淀,屈原《九章 .哀郢》。此文学作品深切淋漓的表达了爱国诗人屈原的内在心境和情思。我们来感受体会

 a、听朗诵,屈原诗《九章.哀郢》片段

 b、随音乐深情朗诵部分诗句,体会

  (15 )

 分钟

 再听《哀郢》全曲, 练唱音乐主题

 1、在初步听赏的基础上,再次聆听《哀郢》全曲,加 深对作品的音乐印象。

 2、学习练唱《哀郢》音乐主题,进一步体验作品内涵。

 a、

 师教唱音乐主题 (①整体音准的把握②升 fa 掌握③节拍控制)

 b、在掌握主题基础上,师范唱不同的音乐处理 理表现,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稍快的速度、较轻的力度;中速、较轻的力度;缓慢速度、轻重变化的力度;

 听赏体验,学习表现作品——用练唱的方式来体验表现作品。通过“唱”体会不同的音乐要素赋予音乐的特质和风格。同时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听赏这一方法的重要性。课堂环节相互渗透。

 提问:

 1、哪一种艺术处理,诠释乐曲《哀郢》的音乐内涵最恰当?最丰富? 2、 歌唱表现艺术作品有哪些要点? (速度、力度、情绪的把握,作品内涵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速度、力度、情绪等艺术表现要素来练唱音乐主题。

 活动:

 ①学生分组练唱评分,活跃气氛。

 ②全体练唱录音,自我感受并评价

  a、 梳理本节课内容,中国古代音乐风格。

 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丰富,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富有古雅韵味,有着动人感人的故事,包含古代礼仪忠孝的训导,还有对真善美的高尚追求。是一颗散发着典雅光芒的珍珠。

 b、 扩展作业:根据音乐作品内涵及特点,为音乐填词。

 师: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所听所思所感为《哀郢》的音乐主题作词。

 小结 (3)分钟 巩固扩展—对作品归类,归纳,延伸。与文学结合让本节课呈现浓厚的文化内涵,格调高雅。

  板书设计 古朴 幽深 绵 绵 不绝 悲凄 神秘 典雅 明亮 低沉

  埙

 中国古代音乐

  《哀郢》 1、初听辨析

  音乐特点 速度 力度 情绪 想象 缓慢 强 弱交替 悲 痛怀念

 2、再听体验

  3、扩展深入

 中国古代音乐风格

  课件使用

 说明 第一页、课题类型参赛姓名 第二页、自动播放埙演奏视频片段 第三页、自动呈现“埙”介绍文字内容 第四页,首先播放《哀郢》片段,再单击鼠标呈现埙的音色特点表格 第五页、自动播放《哀郢》创作背景介绍 第六页、首先播放《哀郢》全曲,再单击鼠标呈现《哀郢》音乐特色表格 第七页、自动播放《九章.哀郢》朗诵片段 第八页、自动城乡《哀郢》音乐主题曲谱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音乐 蔡珊